首頁 > 享生活 > 人際心理 > 疑病症,是心理不安的轉移

疑病症,是心理不安的轉移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可以看到這些特殊的“病人”,他們主訴很多,自感症狀很重,但各種檢查均正常,藥物治療也不見效果。他們由於身體“症狀”的存在而焦慮不安,擔心可能存在某種疾病(通常爲一些疑難雜症如癌症、傳染病等),四處求醫,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嚴重的可導致自殺。

疑病症,是心理不安的轉移

其實,這種無病自憂也是病,不過它不是什麼軀體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之壞跟身心情況很不相符,並處於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經常主訴自己病症如何如何嚴重。

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結論時,疑病症患者常常斷定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或不可靠的,總是往壞處想,因此,無法消除內心對疾病的恐懼和疑慮,其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醫院,以尋找“更好”“更可靠”的論斷和治療。

疑病症的產生有患者的個性因素,也有外界環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症往往是對因心理挫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轉移,是自我因素防禦機制作用的結果。

如何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

第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

如果有病,要及時檢查。要相信醫生,相信醫生的各種檢查,要在”無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相信自己是健康的,輕裝前進。千萬不能不去看醫生自己就對號入座。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疾病觀,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轉移自己對”疾病”的過分關注。

第二,通過自我暗示法加以調節。

當自己檢查出沒毛病時,要給自己暗示脫敏。比如可以給自己一些肯定:”我的身體其實是很好的,這都檢查過了,沒有什麼問題,過去自己感覺到這兒痛那兒痛、這兒不舒適那兒不舒適,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緣故。”或是根據自己疑病的情況,寫一些暗示性的語言,如”不必對自己的健康懷疑,我很健康”,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數日一次,其效果較佳。

第三,多參加活動。

積極加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會減少對自己的關注。比如參加自助爬山活動,參與到社區服務的工作中,或是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等等,這樣做,使患者注意力轉移,減少疑病症發生的機率,並且對輔助治療疑病症也有益。

現代社會,人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普遍感到存在着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統和恰當的宣泄方法,這種心理壓力就有可能以軀體的症狀表現出來而困擾人們。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