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防止艾滋病醫源性傳播的措施

防止艾滋病醫源性傳播的措施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防止艾滋病醫源性傳播的措施

艾滋病( A I D S ) 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 V) 引起的一種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傳染病。艾滋病病毒可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垂直傳播。H I V進入人體後,直接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和殺傷人體免疫系統中最具有進攻性的 C D 一 T淋巴細胞,使機體免疫力降低,臨牀表現爲人體的免疫功能逐漸受到損害而發生一系列相應症狀和體徵,最後導致死亡…。艾滋病在全世界廣泛流行已成爲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艾滋病在我國經歷了傳人期、播散期 ,現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因此在 目前缺乏疫苗和安全有效的抗 HI V藥物的情況下,有效的預防措施更爲重要。

1 艾滋病醫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

1、醫療環境中的 H I V污染造成的交叉感染:隨着我國艾滋病感染和發病人數的增加,到醫療機構就診的人數也相應增多。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被艾滋病病毒( H I V) 污染的血液或其他體液有可能直接或間接通過被感染者破損的皮膚 、黏膜侵入其體內造成醫患之間的交叉感染。患者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特別是在各種介入治療過程中, 進行各種插入性操作,動、靜脈插管、各種引流、導尿、內鏡檢查、血液透析等。許多醫療用具的重複使用也是一個重要的H I V感染傳播途徑,尤其是有些醫療用具沒有被徹底清洗消毒就在患者之間重複使用,造成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2、醫務人員銳器傷造成職業感染危險性增加:銳器刺傷是導致職業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徑。造成皮膚損傷常見有針頭、玻璃、利器3大物件,醫務人員在進行手術、注射、抽血、穿刺、清洗處理醫療器械等操作時,有可能被含有 H I V感染 的針頭 ( 注射針頭、縫合針) 刺傷; 玻璃( 安瓿 ) 劃傷 ; 銳利器械 ( 手術刀、剪 、巾鉗、克氏針、骨折碎片等) 損傷或破損部位不慎接觸含有 H I V感染 的血液或體液等,而造成職業感染。

3、醫務人員對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識欠缺,自我保護意識差:艾滋病同乙肝、丙肝等其他傳染病一樣,從被發現就出現醫源性感染,由於艾滋病潛伏期時間較長,很多HI V病毒攜帶者常常因酗酒、吸毒、打架鬥毆或其他疾病就醫和入院。如果醫務人員不加防範則極易導致感染。曾有報道 ,對醫務人員的艾滋病知識調查發現,醫務人員對艾滋病基本定義和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等知識貧乏,主要是因爲廣大醫務人員接受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培訓缺乏。醫務人員對艾滋病認識不足, 在醫療活動 中就會疏忽大意,警惕性不高,造成 H I V醫源性感染的危險性增加。

2 預防措施

1、嚴格消毒隔離制度:醫療機構是患者集中的場所,醫療環境被 H I V污染的機會很大。醫務人員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與措施。儘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後統一收集,統一無害化處理。對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則必須徹底消毒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或化學消毒液浸泡、擦拭等方法,以達到防止病原體傳播造成交叉感染。WHO建議,對 H I V消毒方法有 0 . 5 %次氯酸鈉 ( 1 0—3 0 r a i n ) ,儀器和環境用 2 0 %戊二醛消毒( 1 0—3 0 r a i n ) 。對 H I V /A I D S 患者的血液及其他樣本應標明“ 警惕血樣” 的標本 ,污物必須浸泡消毒,丟棄的廢物應放入有特殊標誌的雙層黃色醫用垃圾袋送至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爲減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於血液、體液疾病的危險性 ,應積極推行既具科學依據,又切實可行的標準預防,標準預防則是預防血液傳播疾病的重要手段。不論診斷什麼病,即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 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爲此醫療操作中的自我保護是預防職業性接觸發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3 。醫務人員在檢查治療操作時必須根據防護要求配戴乳膠手套、口罩、護目鏡、穿隔離衣、防水圍裙等; 對一些可能被血液或體液飛濺到的儀器和設備須套上塑料薄膜罩,防止污染,從而降低醫務人員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間醫源性感染的危險性。#p#副標題#e#

2、加強銳器傷的防護處理:爲了減少和預防皮膚刺傷,醫務人員在治療操作和處理銳器時, 應提高防護意識,工作中除了熟悉各科利器的特點外,與銳器有關的操作應加倍小心,嚴格操作規程。手持針頭和利器時,不要使利器正對着人,以免刺傷別人,分離針頭不宜過於匆忙或急躁,禁止針頭回套針帽。針頭和尖銳物品用後,不應放在治療臺上以免傷人,也不能直接將針頭棄於垃圾桶內,必須按醫療廢物分類放入標準的銳器盒中,並按規定嚴格處理。在治療操作時,應戴手套。有資料顯示戴手套後即使遭遇針刺,其感染率較未戴手套者下降 5 0 %。被銳器刺傷後的應急處理措施 :一旦發生意外刺傷,須保持鎮靜,迅速脫去手套,患肢下垂。患肢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排除污血,減少受污染的程度。反覆擠壓的同時,在流動水下進行清洗污染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再用0 . 5 %碘伏進行徹底消毒, 按無菌傷口包紮。

3、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有研究表明,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已經被公認爲是減少職業性損傷的有效措施之一。醫務人員應接受更多的教育,使他們有充分的知識爲社會服務。對醫務人員進行全員輪訓 ,這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醫源性傳播的重要措施。在醫療衛生系統中,通過知識講座、學習班 、研討會等形式多樣的方式,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艾滋病醫源性感染預防控制 、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 、標準預防、如何正確洗手和手消毒、檢驗技術及艾滋病血樣的處理、艾滋病的診斷和治療、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等有關知識培訓 ,使他們掌握艾滋病 的傳播途徑 ,醫源性 H I V /A I D S感染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提高對艾滋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以及醫護技能等,增強醫務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 養成職業防護習慣,降低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總之,醫務人員應充分認識艾滋病醫源性感染的危害性,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嚴防銳器刺傷皮膚,積極採取有效防止艾滋病傳播的隔離方法,從而阻斷感染途徑,減少感染機會,避免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