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飲食營養 > 評論:質疑聲凸顯工業食品時代的民衆焦慮

評論:質疑聲凸顯工業食品時代的民衆焦慮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衛生部15日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通報“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調查結果。通報指出,檢測結果符合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含量範圍。綜合檢測結果和臨牀會診意見,衛生部專家組評估認爲,湖北3例嬰幼兒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與食用聖元優博嬰幼兒乳粉沒有關聯,目前市場上抽檢的聖元乳粉和其他嬰幼兒乳粉激素含量沒有異常。

評論:質疑聲凸顯工業食品時代的民衆焦慮

備受矚目的“激素門”本該可以藉由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告一段落,然而,因爲聖元奶粉“激素門”送檢樣品僅一份來自患兒,新的質疑聲又起。不少人擔心公佈的檢測結果可能受到“維穩”邏輯的影響,畢竟我國奶粉行業一直以來都面臨着大量進口奶粉擠壓國內奶粉等現象的問題。

民衆的多疑,一方面,體現了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則凸顯出食品安全遭遇着信任危機。不可否認,自三鹿奶粉事件之後,國人對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已是草木皆兵,大多抱着“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衛生部公佈的奶粉檢測結果要想獲得民衆的認可,不可能僅憑部門的權威性就完成,還要在流程的“公開透明”方面下功夫。這也是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洗禮的奶製品行業,要想重塑形象,必須經歷的考驗。

事實上,與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質檢測值不同,添加激素並沒有實質的好處,只會徒然增加成本。從這點上說,企業主動添加的可能性很小。此前網上有一個非正式的版本,將矛頭指向了奶牛催奶擠奶生產環節,有醫學、乳業專家稱,奶粉中含激素並非個案,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業潛規則。如果情況屬實,“問題奶粉”不需要企業“買單”,但卻需要相關部門制定規則,從源頭上加以杜絕。

毋庸置疑,在食品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面對的食品,很少有不經過工業加工而成的“自然食品”。那麼,在一系列食品生產、加工、運輸的過程中,勢必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制定嚴格的標準。就在一週前,衛生部在網上公佈了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列出77種“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添加劑名單”。添加劑廣泛的應用,也給食品行業的監管提出了新的考驗——在允許食品企業通過食品添加劑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增加食品營養成分的同時,相關部門有必要對每一種添加劑做細緻的毒理學研究,確保衍生物的安全。因爲,伴隨着添加物的增多,不能排除在其生產過程中無意生成了其他成分。這是工業食品時代無法迴避的問題。

回到湖北嬰兒家長對診斷結果的質疑,衛生部需要“對症下藥”:抽檢更多樣品讓民衆信服是其一,督促相關部門對存疑的環節(奶牛催奶)進行調查也非常必要。這不僅事關奶粉的激素指標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調查的過程”將直接決定民衆能否擺脫食品安全的心理陰影。要知道,問題食品並不可怕,只要有效監管發揮作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