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看臉的時代 臉紅也暗藏健康危機

看臉的時代 臉紅也暗藏健康危機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言道:“面色紅潤萬人迷!”“面色紅潤”“紅光滿面”通常是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氣色好、身體健康的詞彙,但“紅光滿面”卻並非都是好事,有時還暗藏着某些疾病的危機。

 

看臉的時代 臉紅也暗藏健康危機

這些臉紅沒問題

1、生理臉紅

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容易出現臉紅,稍一活動就紅光滿面,一直容易臉紅的人,往往面部出現從內而外、紅黃交錯的臉紅,這是氣血充足的表現,人們常常誇讚這些人“紅光滿面”,是健康的標誌。

從西醫解釋,有些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好,稍一活動,面色就比較紅潤,這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還有一些人居住在高原,身體需要更多的紅細胞來攜帶氧,造成臉紅,這也是正常的。另外,有些人會因爲害羞、着急、憤怒、緊張等引起臉紅,這些都是由於情感的改變而造成的心理性臉紅。

是否不容易臉紅的人身體不如容易臉紅的人更健康呢?這不可一概而論,每個人體質各有不同,那些即使運動後、緊張時也不容易臉紅的人,只要沒有出現臉色發青,也是非常健康的。

2、吃藥臉紅

服用一些藥物也會引起臉紅。服用硝苯地平、尼羣地平等藥就可能在擴張血管降血壓的同時把面部的毛細血管也擴張了,造成一些臉紅的現象,這是正常的反應,對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

 

看臉的時代 臉紅也暗藏健康危機 第2張

臉紅原因是什麼?這些臉紅藏危機

臉紅的原因很多,如頸椎移位,刺激交感神經導致的面部血管擴張;陰虛導致的午後潮熱;生活在紫外線較強的地區,也會出現高原紅等。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臉紅,如果原來不容易臉紅的人突然臉紅了,有可能是身體機能出現問題,則要警惕。

1、臉紅提醒別喝酒

臉紅就是不能喝酒的標誌,喝酒臉紅的人,不管有沒有醉,都不應該繼續喝了。爲什麼呢?不少亞洲人喝酒以後,臉上身上的皮膚就變紅,這個是由於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醛在體內堆積的結果。酒精在人體內會通過各種酶分解成各種物質,如果某種酶缺乏或者不足,就容易分解產生乙醛。如果乙醛大量堆積,就會容易臉紅。而乙醛對身體是有害的,所以,喝酒臉紅那是在提示你,別再喝了,否則會導致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2、可能更年期

一些中年女性在40多歲時會發現自己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臉紅,又查不出原因。中年女性臉紅,有可能是更年期來了。

更年期臉紅常常是在一段時間內會有陣發性的潮紅及潮熱,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有時伴有頭痛、眩暈、乏力等症狀。有時候夜間會加重,甚至影響睡眠和白天的工作。

這時候的婦女還可能會出現血壓波動,主要是收縮壓(高壓)升高,數小時後又可以恢復正常。這種現象絕經前1~2年最明顯,持續一年後症狀逐漸減輕或消失,出現這種情況的中年女性不妨去看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雌激素或採取其他治療手段進行緩解。

3、小心高血壓

患有高血壓的人也有可能不正常地臉紅。爲什麼呢?患有高血壓的人羣由於心臟擴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縮力增加,會引起頭面部血管擴張充血,才導致臉色發紅。所以,一些高血壓病人經常滿面紅光,另外,如果一個人突然在兩顴處出現暗紅,可能是心臟病的先兆;如果面色紅得比較濃,脈象沒根,則可能是高血壓導致的。

 

看臉的時代 臉紅也暗藏健康危機 第3張

4、可能身體虛、肝陽上亢

一些人如果面色出現顏色浮豔的紅,同時伴有容易口乾、大汗、腳氣,則是陰虛的表現;有些人面色出現淡淡的紅,但手腳容易發冷,常有胸悶、腰痠、脈浮的症狀,則是虛陽外越所致;如果是老年人出現紅光滿面,在中醫上可能是肝陽上亢導致的,這主要表現爲常常在下午時突然出現臉紅;對於肝陽上亢的人,可以適當吃一些鎮肝熄風湯劑、潛陽丹;對於肺陰不足或腎陰不足的人,則可以適當吃一些六味地黃丸;對於更年期的女性來說,可以適當吃一些逍遙散、百合地黃湯、生脈飲來調理氣血。

容易臉紅怎麼辦

1、臉紅需做好補水保溼工作

臉紅主要是因爲臉上角質層較薄,而冬天乾燥的寒風會帶走臉上的水分,當角質層薄的臉部皮膚出現缺水的時候,就會出現臉紅的現象,因此臉容易發紅的人更應該在冬天注意補水保溼的工作。補水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擦滋潤型的水乳以及保溼型的。

2、臉紅需要用天然成份護膚

臉紅一般在敏感性膚質這類人羣比較容易出現,因此這類膚質的人羣需要使用純天然配方的護膚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類成分的護膚品,因爲這類型的護膚品會對皮膚造成刺激,皮膚受到刺激的第一反應就是臉發紅,因此一定要注意護膚品的成分,純天然的保護皮膚不受刺激。

3、臉紅需要增強人體免疫力

多吃五穀雜糧的時候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還能保持皮膚的彈性,延緩皮膚的衰老。這就是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方法,人體免疫力增強了,皮膚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也隨之加強。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