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柄果槲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柄果槲寄生圖片

柄果槲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柄果槲寄生圖片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柄果槲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柄果槲寄生圖片

【出處】始載於《海南植物誌》。

【拼音名】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

【別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葉槲寄生

【來源】

藥材基源:爲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帶葉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scum multinerve (Hayata) Hayata[ntale inerve Hayata;itatum Lecomte]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紮成束,晾乾。

【原形態】灌木,高0.5-0.7m。莖圓柱狀。枝交叉對生或二歧分枝,小枝披散或懸垂,節間長4-6cm,粗約1mm。葉對生,薄革質;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鐮刀形,稀長卵形,長4.5-8cm,寬1-2.5cm,先端漸尖或近急尖,下半部漸狹,基出脈5-7條。扇形聚傘花序,l-3個腋生或頂生,總花梗長2-5mm;總苞舟形,長約2mm,具花3-5朵;花排列成1行,中央l-3朵爲雌花,側生的爲雄花;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約1.5mm,萼片4枚,三角形,花葯圓形,貼生於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時橢圓形,長2.5-3mm;花托長約2mm,下半部漸狹,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0.5mm,柱頭乳頭狀。漿果黃綠色,長7-8mm,上半部倒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約4mm,下半部驟狹呈柄狀,長2-4mm,果皮平滑。花、果期4-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6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錐慄屬、柯屬或樟樹等植物上。分佈於華南及江西、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

資源分佈:主要分佈於雲南中部及南部、海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臺灣。

【化學成份】從中分離得到β-香樹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菜油甾醉(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樹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yl acetate),β-香樹脂酮(β-amyrenone),羽扇烯酮(lupenone),白樺脂酸(betu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菜油甾醇葡萄糖甙(campesteryl glucoside),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yl glucoside),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yl glucoside);高聖草酚(homoeriodictyol),柚皮素(naringenin),3’-甲基鼠李素-3-葡萄糖甙(rhamnazin-3-glucoside),高聖草酚-7-葡萄糖甙(homoe-rlodictyol-7-glucoside);二十七烷(heptacosane),二十八烷(octa-cosane),二十九烷(nonacosane),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l),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二十烷醒(tria-contanol);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二酸(behenic acid),止二十三酸(n-tri-cosanoic acid),二十四酸(lignoceric acid),二十五酸(pentacosanoicacid),二十六酸(cerotic acid)和二十八酸(octacosanoic acid)[1]。

【性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溼;補肝腎;活血止痛;安胎;下乳。主主治風溼痹痛;腰腿痛;跌打損傷;高血壓;胎動不安;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治跌打、骨折、腰腿疼。

【摘錄】《中華本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