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相關植食的男士精選

冠長鼻龍:北美小型植食恐龍(體長4.5米/鼻骨突出)

冠長鼻龍:北美小型植食恐龍(體長4.5米/鼻骨突出)

冠長鼻龍是一種鴨嘴龍亞科恐龍,體長僅僅只有4.5米,屬於小型植食性恐龍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鼻子非常大且突出,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發現的,誕生於白堊紀的末期,科學家曾經懷疑過它的有效性,質疑它可能是原櫛龍......
2021-04-26
禽龍類植食恐龍:原賴式龍 頭部占身體六分之一(長達1米)

禽龍類植食恐龍:原賴式龍 頭部占身體六分之一(長達1米)

原賴式龍誕生於白堊紀晚期,因為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98年於美國猶他州的白堊地層中發現的,當時認為它可能是賴式龍的最原始形態,所以便將其取名為原賴式龍,但之後卻發現它可能屬於鴨嘴龍超科恐龍。原賴式龍的最大特點就是......
2021-04-26
巨型植食蜥腳恐龍:東陽龍 最長高達15.6米(於中國發現)

巨型植食蜥腳恐龍:東陽龍 最長高達15.6米(於中國發現)

東陽龍是一種巨型蜥腳類恐龍,誕生於8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據説第一批化石是在我國浙江東陽的一個山崗上發現的,據説是目前在浙江東陽清出的化石最完整的一種恐龍,但是科學家們最終進行計算和分析,將其還原成了一隻長達15......
2021-04-26
冠椎龍:歐洲中型植食恐龍(體長5米/頸椎骨突起)

冠椎龍:歐洲中型植食恐龍(體長5米/頸椎骨突起)

冠椎龍是一種獸腳亞目恐龍,體長可達5-6米,屬於中型植食性恐龍之一,誕生於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在侏羅紀和三疊紀相接時期誕生的獸腳亞目恐龍。最早的一批冠椎龍化石發現於歐洲。冠椎龍的體型冠椎龍......
2021-04-26
喇嘛角龍:蒙古小型植食恐龍(體長2米/帶有三角頭盾)

喇嘛角龍:蒙古小型植食恐龍(體長2米/帶有三角頭盾)

喇叭角龍是一種原角龍科恐龍,生存於8500萬-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僅僅只有2米而已,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第一批喇嘛角龍化石是在蒙古國出土的,當然在北美洲也發現了相關化石。喇嘛角龍的體型喇嘛角......
2021-04-26
葡萄牙巨龍:歐洲植食恐龍(體長22米/僅一塊軀幹化石)

葡萄牙巨龍:歐洲植食恐龍(體長22米/僅一塊軀幹化石)

葡萄牙巨龍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屬於腕龍科,誕生於1.5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最大的體長可達22米,主要以植物為食,是超巨型恐龍的一種。最早一批葡萄牙巨龍的化石是出土於葡萄牙境內,數量非常稀少,僅僅只包含了一個軀幹骨骼碎片。......
2021-04-26
巨型植食恐龍:蝴蝶龍 體長高達30米(脖子佔到一半)

巨型植食恐龍:蝴蝶龍 體長高達30米(脖子佔到一半)

蝴蝶龍是一種蜥腳類恐龍,誕生於侏羅紀末期,體長可達30米,屬於巨型植食性恐龍的一種,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國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發掘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脖子非常長,向上無限的抬起能夠輕易的夠到樹冠。蝴蝶龍的外形特徵蝴......
2021-04-26
羊毛龍:非洲小型植食恐龍(體長僅1.2米/長有長犬齒)

羊毛龍:非洲小型植食恐龍(體長僅1.2米/長有長犬齒)

羊毛龍是一種鳥臀目下的異齒龍科恐龍,誕生於2億-1.9億年前的侏羅紀初期,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僅僅只有1.2米,最早的一批化石只有一塊下頜骨而已,雖然還是在它的下頜骨上發現了犬牙,但它卻是植食性恐龍之一。羊毛龍的體型......
2021-04-26
超巨型植食恐龍:加爾瓦龍 體長可達22米(生於侏羅紀)

超巨型植食恐龍:加爾瓦龍 體長可達22米(生於侏羅紀)

加爾瓦龍是一種圖裏亞龍類的植食性恐龍,存活時期從侏羅紀的末期到白堊紀的初期,屬於超巨型恐龍的一種,體長最多可達22米,第一批的化石發掘於西班牙的阿拉貢自治區的加爾瓦村,所以才因此而得名加爾瓦龍。加爾瓦龍的化石發現......
2021-04-26
日本龍:大型植食恐龍(長7.6米/日本發現的首個恐龍)

日本龍:大型植食恐龍(長7.6米/日本發現的首個恐龍)

日本龍是一種鴨嘴龍類中的賴氏龍亞科恐龍,誕生於8800萬年前到8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屬於大型植食性恐龍之一,體長普遍可達7.6米,第一批化石是在日本發現的,也是第一種出土於日本本土的恐龍化石,擁有着非常明顯的冠飾突起......
2021-04-26
阿馬格巨龍:南美巨型植食恐龍(長12米/生於1.3億年前)

阿馬格巨龍:南美巨型植食恐龍(長12米/生於1.3億年前)

阿馬格巨龍是一種泰坦巨龍類叉龍科恐龍,誕生於1.3億-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體長可達12米,屬於巨型植食性四足恐龍的一種,第一批化石發現於1983年的阿根廷,其中包含尾椎骨、肩胛骨、股骨以及距骨,數量不算完整。阿馬格巨龍......
2021-04-26
小型植食甲龍類:怪嘴龍 背部長有厚實板甲/尖鋭長刺

小型植食甲龍類:怪嘴龍 背部長有厚實板甲/尖鋭長刺

怪罪龍的別稱又叫做承溜口龍,是一種甲龍科恐龍,誕生於侏羅紀末期,算是目前甲龍科恐龍中化石保存相對完整且年代較早的恐龍,它的體長可達3-4米,體重僅1噸,算是中小型恐龍的一種,第一批化石發現於美國的懷俄明州。怪嘴龍的外形......
2021-04-26
大尾龍:歐洲巨型植食恐龍(長12米/生於1.3億年前)

大尾龍:歐洲巨型植食恐龍(長12米/生於1.3億年前)

大尾龍是一種泰坦巨龍類恐龍,誕生於1.3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屬於巨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可達12米,主要以植物為食,第一批化石是在歐洲的英國發現的,目前還沒有明確正式的種屬分類,處於疑名狀態。大尾龍的體型大尾龍有着泰坦巨龍......
2021-04-26
板龍:最原始的巨型植食恐龍(生於三疊紀/長8米)

板龍:最原始的巨型植食恐龍(生於三疊紀/長8米)

板龍是一種蜥腳亞目恐龍,體長最多可達8米,誕生於2.2億年前-2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在當時最大的植食性動物也只有現代的豬一樣大,所以板龍出現之後它就成為了目前發現的最早期的巨型植食性恐龍,第一批化石出土於歐洲的西部地......
2021-04-26
白堊紀植食角龍:野牛龍 僅美國蒙大拿州發現(形似犀牛)

白堊紀植食角龍:野牛龍 僅美國蒙大拿州發現(形似犀牛)

野牛龍誕生於白堊紀末期,又被稱為愛氏角龍,屬於植食性恐龍,最大的特點就是脖子上有個非常寬大的頸盾,並且鼻子尖上還帶有犄角,看起來很像犀牛,身長普遍可達6米左右,喜歡羣居生活。野牛龍的外形特徵野牛龍的脖子處會長有一個......
2021-04-26
列弗尼斯氏龍:大型植食恐龍(體長8米/僅出土顱骨)

列弗尼斯氏龍:大型植食恐龍(體長8米/僅出土顱骨)

列弗尼斯氏龍是一種鴨嘴龍超科恐龍,屬於大型植食性恐龍的一種,體長可達8米,誕生於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亞洲的烏茲別克斯坦發現的,其中只包含了一個顱骨化石,所以人們對它的瞭解並不多。列弗尼斯氏龍的體......
2021-04-26
大型植食恐龍:埃德蒙頓甲龍 全身佈滿骨質刺(防禦超強)

大型植食恐龍:埃德蒙頓甲龍 全身佈滿骨質刺(防禦超強)

埃德蒙頓甲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結節龍科恐龍,它的第一批化石就埋藏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頓,因此才以當地的地名為名,並且它之所以叫做甲龍,也正是因為它的全身幾乎都覆蓋了非常堅硬的骨板,就像背甲一樣能夠最大程度的防......
2021-04-26
蘭州龍:牙齒最大的植食恐龍(最長14釐米/最寬7釐米)

蘭州龍:牙齒最大的植食恐龍(最長14釐米/最寬7釐米)

蘭州龍是一種禽龍類恐龍,也是目前為止全球發現的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單單是一顆牙齒最長就可以達到14釐米。當然它的體型也非常碩大,體長可達10米左右,屬於大型恐龍之一,誕生於1.2億年前的白堊紀初期,因第一批化石出土於......
2021-04-26
細長龍:歐洲巨型植食恐龍(長18米/脖子佔到一半長)

細長龍:歐洲巨型植食恐龍(長18米/脖子佔到一半長)

細長龍是一種巨型的蜥腳類恐龍,屬於泰坦巨龍類,體長可達18米,生存於8400萬年-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四肢粗壯類似大象,而脖子和尾巴則非常修長,細長龍的第一批化石出土於歐洲西南部的西班牙。細長龍的體型......
2021-04-26
利邁河龍:南美巨型植食恐龍(體長17米/出土多批化石)

利邁河龍:南美巨型植食恐龍(體長17米/出土多批化石)

利邁河龍是一種蜥腳下目的雷巴齊斯龍科恐龍,誕生於94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屬於巨型恐龍的一種,普遍體長可達15米,最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17米,體重更是達到了7噸以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背部的神經棘突出,從而顯得脊背部非常高......
2021-04-26

 53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