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佳句 > 佳句美文 > 明星如何走出抑鬱症?他們告訴你答案

明星如何走出抑鬱症?他們告訴你答案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星如何走出抑鬱症?他們告訴你答案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目前全球至少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國內估算約有9000萬,娛樂明星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中,更是抑鬱症高發人羣。演員張國榮、歌手陳琳、演員賈宏聲、韓國演員李恩珠、好萊塢影星希斯·萊傑、羅賓·威廉姆斯等都因抑鬱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張惠妹、張家輝、小甜甜布蘭妮、妮可·基德曼、“憨豆先生”等也都有過痛苦的抑鬱經歷,最終成功克服病症,走出陰霾。

重視病情配合治療,崔永元不再抑鬱

9月17日,曾經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的崔永元連續更新微博,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告誡患者朋友,重視病情好好配合醫生治療,這不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崔永元說:“總有人詩意盎然地說:抑鬱症就是一次心靈感冒。其實,得病就是得病,哪有那麼浪漫。治療抑鬱症和治療其他病無異:一是承認有病,二是尋個好大夫,三是配合治療,四是防止復發。我個人的經驗是,有關抑鬱症的一些常識公衆知道太少,合格的醫生也嚴重不足。”對於如何知道自己患了抑鬱,崔永元寫道:“我怎麼確定自己得了抑鬱症?這是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正確的答案是:你確定不了,那是專業醫生的菜。好吧,那我什麼時候去找醫生?唉……其實去看心理醫生在發達國家很常見也很普通。這樣吧,當你長時間陷入焦慮、失眠、沒有胃口、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願見人社交……而且你購物、旅遊、喝小酒都不起作用時,去看醫生吧。”

憑毅力,楊坤成“抗抑鬱”形象大使

歌手楊坤憑藉沙啞歌喉在歌壇獨樹一幟,先後發表過《無所謂》、《那一天》、《牧馬人》、《空城》等膾炙人口的好音樂。大概從2005年開始,楊坤患上了抑鬱症,最終被診斷爲中度抑鬱症。因爲抑鬱症,楊坤受了整整6年的苦,最嚴重時幾乎每天都要靠進口藥物來維持。整整兩年時間,楊坤突然從公衆面前消失,不能工作,不能唱歌,甚至不能出門面對別人。

“當初爸媽都不理解我,他們問我:‘以前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都沒事,現在什麼都擁有了卻反而這麼痛苦?’我最難過的時候連着很多天都不出門,雖然不至於想要自殺,但情緒總是低落。”“抑鬱症真的很可怕,總讓人感覺胸悶、氣短、緊張、思維混亂,經常走神、失眠。”楊坤認爲,娛樂圈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得抑鬱症,因爲藝人常常得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常在輝煌之後獨自品嚐孤獨的滋味。他表示,藝人成名前的艱辛令人無法想象——他自己從老家來北京闖蕩,至今搬了50多次家,動盪感、危機感常常伴隨着他的生活。

最終,楊坤憑着自己的毅力,最終走了出來。2010年1月18日,楊坤在北京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抗抑鬱”形象大使的稱號。

不再苛求自己,周華健走出抑鬱歲月

總是滿臉笑容的周華健,曾經有過三四年的抑鬱歲月。大概是2000年前後,已經年過四十的周華健體能突然變得很差,一大堆天災人禍更嚴重影響了他創作的心情。那段艱難的歲月,周華健曾經一度不敢出門,身邊的工作人員和一些好友覺察到,就約他吃飯,像成龍、李宗盛等。“我沒有去看醫生,也沒有去吃藥,就是一路在研磨。當時我就有一個信念,我的心力跟我的智力可以解決的。”通過思索和調整,周華健逐漸看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慢慢的我不再爲湊齊十首歌去寫歌,不再去搶排行榜的前幾名,我不會去問唱片的銷售怎麼樣……我開始真正享受在臺上唱歌,以前從來就沒享受過。”

明星如何走出抑鬱症?他們告訴你答案 第2張

住院吃藥和家人照顧,“魏和尚”張桐康復

曾在《亮劍》、《紅槐花》、《野鴨子》等電視劇中有過出色表演的“80後”小生張桐,透露自己曾患“重度抑鬱症”的事實,並有過兩次自殺舉動。

張桐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南開大學,後因熱愛表演,在違背父母意願的情況下,毅然決然踏上去往法國的留學之路。從法國里昂藝術戲劇學院畢業後,張桐來到了北京發展。開始時,他只是個每日跑組遞資料的羣衆演員,後被《亮劍》劇組選中,幸運地出演“魏和尚”一角,從此演藝事業逐漸開展。

2010年,張桐接拍了一部電視劇。開機第一天,正當張桐全情投入表演的時候,導演將其打斷,並斥責他“不會表演”、“找不到感覺”。整個戲拍攝下來,導演一直否定張桐,並且實施一系列“冷暴力”,到後來,連同組演員也對他冷言相待,甚至嘲笑譏諷。幾個月的拍攝,給張桐情緒造成極大傷害,他的委屈無處傾訴、情緒無法釋放,不久後便患上了抑鬱症。這部電視劇播出後,觀衆反響並不好,很多網友甚至說“張桐不會演戲”,“這是張桐演得最爛的一部”。他看到這些評論後,覺得既無辜又無奈。更嚴重的是,他開始不斷否定質疑自己,甚至迷失了方向,覺得不會演了。張桐後來說,“感覺自己像是個武藝高強的人被廢掉武功一樣”。經常失眠的張桐開始產生“幻聽”,他形容自己的身體裏總有幾個人在打架,病情無法控制的時候,張桐想到結束生命。“第一次是用手機砸自己的頭;第二次是想跳樓,都被妻子攔下來了”,張桐回憶道。

在住院、吃藥、心理醫生開導等一系列精神治療以及家人寸步不離的照顧下,張桐的病情開始好轉。這三年間,張桐不僅在精神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長期服用含有激素的抗抑鬱症類藥物,也讓他在短期內突然變成了一個讓衆人跌破眼鏡的“大胖子”。因爲生病變胖的緣故,他失去了很多次拍戲的機會,也錯失了很多好劇本,甚至推掉已經簽約的電視劇。爲此,心理康復後的張桐一直在努力減肥。現在的張桐,拍戲之餘,每天堅持運動、健身,努力節食減肥。張桐表示:“自己一定努力減肥,爭取儘快恢復到那個讓觀衆們熟悉的健康、陽光的張桐。”

文字、繪畫和公益成鄭秀文抗病良藥

在新書《值得》裏,鄭秀文講述了自己“憂鬱”的“非常時期”。鄭秀文透露,早在拍攝《長恨歌》之前內心已有“無力感”和恐懼。拍攝期間,因劇情需要,她不得不猛吃增肥,導致腮腺炎暴病一場,後來病癒返回片場,又因要重現少女時期的王琦瑤而必須在短時間內瘋狂節食和運動。如此,她只好完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意志來迎接挑戰。

拍完《長恨歌》後鄭秀文放了長假,其間傳言四起。她坦言面對各種不懷好意的報道時受到很大壓力,只能選擇不說。兩年間,她僅僅通過在《明報週刊》上的一個小專欄與外界交流。除了文字外,繪畫也是她的一劑良藥。其間,鄭秀文遊歷了許多國家,並去各地參與公益援助,包括老撾、蒙古和埃塞俄比亞等,她將經歷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最終走出了抑鬱。

鄭秀文說,“當你越過苦難,當你回望,你往往會在當中找到那口非常值得的甘甜。在這場試煉裏,我所得到的,遠比所受的痛苦更值得記住;對於苦難,我有種嶄新的體會。”而經歷的那場憂鬱,讓她覺得更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