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荷蘭研究“人造肉餅”謀求肉類生產新方法

荷蘭研究“人造肉餅”謀求肉類生產新方法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荷蘭研究“人造肉餅”謀求肉類生產新方法

“人造肉餅”由手工打造

價格不菲 約合人民幣218萬元

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大學生物學教授馬克·波斯特說,全球第一個人造肉餅有望於明年8月或9月問世。不過,這個肉餅只爲證明“人造肉”這一概念可行,不意味着大規模生產人造肉條件成熟。

波斯特解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首個人造肉餅的造價高達2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18萬元)。

人造肉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當前,波斯特已經造出多條“肉條”,每條長約2.5釐米,寬不到1釐米,薄得近乎透明。他說,把大約3000條這樣的肉條堆在一起,就可以製作全球第一個人造肉餅。

他接受路透社電話採訪時說:“這第一個人造肉餅由經過良好培訓的高技術人才在實驗室中製作,由手工打造,耗費大量時間和勞動力,所以價格不菲。”

“人造肉餅”不夠美味

吃起來不像真肉更像扇貝

波斯特說,他沒有嘗過人造肉,但從其他人的反饋來看,這種肉不夠美味。不久前,一名俄羅斯電視臺記者到他的實驗室採訪,親口嚐了一條人造肉。這名記者坦言,肉條沒有給自己留下什麼印象。波斯特說:“它還不夠美味。這並非一件小事,我得繼續努力。”

人造肉沒有血管,看起來不像真肉那樣呈現鮮紅色,更像扇貝。波斯特說,他會給人造肉加上適量脂肪以及人造血管,讓它變得顏色更鮮豔,無論從外形還是口感上都與真肉更接近。

波斯特希望有一天,研究人員能讓人造肉變得更健康,比如添加更多不飽和脂肪以及各種營養素。“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們能在實驗室中製造出肉,就能讓它有多種變化,最終變成更健康的肉,”他說。#p#副標題#e#

荷蘭研究“人造肉餅”謀求肉類生產新方法 第2張

謀求肉類生產新方法

瑞典林科平斯大學生物倫理學專家斯特蘭·韋林是人造肉的忠實擁躉。他說,爲增加利潤,不少家畜養殖場給牲畜大量餵食生長激素和抗生素,這給消費者健康帶來隱患。

另外,常規肉類生產效率低下。牲畜每吃掉100公斤植物蛋白,才能長出15公斤肉。這些意味着,要想養活地球上不斷增長的人口,人類必須找到肉類生產的新方法。“當然,你可以少吃肉,甚至改吃素,”韋林說,“但這並非大趨勢。有了人造肉,人們就可以既吃肉,又不會造成太大損害。”

“當前的肉類生產不可持續,”波斯特說,“無論是從社會生態學角度還是從量的角度來看都是如此,現在,我們必須找到答案。”

製作原理:從動物的肌肉細胞裏提取幹細胞並分裂複製

研製人造肉的方法是從牛的肌肉細胞裏提取幹細胞,然後把它放進富含營養液的“湯”裏,幫助這些細胞分裂,複製出想要的數目。“如果我們從一頭牛身上取下來1個幹細胞,然後在工廠裏把它培養成100萬個細胞,我們就能少殺很多牛。”馬克·波斯特說。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動物身體裏的肌肉乾細胞可發育分化成肌細胞,後者可互相融合成爲多核的肌纖維,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結構。現在在培養皿中增殖肌肉乾細胞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馬克·波斯特聲稱,牛的成體幹細胞分裂能力很強,如果條件合適,營養充足,10頭牛的成體幹細胞能在2個月內產生出5萬噸牛肉。

爭議:“人造肉”有沒有必要?

目前,除了荷蘭外,美國和日本等其他國家也在進行人造肉研究,引發了科學家、政治家和普通民衆的熱議。

大家首先質疑的是有沒有必要進行人造肉的研究。相關研究人員表示,人造肉是一種未雨綢繆的研究,因爲隨着人口不斷增加,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達到90億,肉食消費需求量將會翻倍。而未來的養殖規模顯然無法滿足所有人都要吃肉的要求。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因爲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還有人質疑人造肉的口感和健康性。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已經出現的一些人造肉的確口感較差,不過這只是實驗初期,相信隨着實驗條件的不斷改進,人造肉將達到天然動物肉類的風味,甚至可能有所超越。由於人造肉在工廠衛生條件嚴格的車間裏生產,吃人造肉至少不會產生食品安全問題。

一些人認爲日本研究人員的“糞便肉”超越了人們的心理底線。不過研究人員認爲,不少蔬菜也是糞便澆灌出來,人們並不會因此噁心嘔吐。另外,也有人質疑人造肉可能引發的倫理問題。可能會有生產商用瀕危動物的細胞培育人造肉,這可能會進一步危及瀕危動物的生存。研究人員表示,一旦人造肉技術成熟並可上市,政府必然會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來制約相關的生產和銷售。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