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蒙牛1個月被曝光3起問題奶 企業信譽堪憂

蒙牛1個月被曝光3起問題奶 企業信譽堪憂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方面是號稱能誕生高品質的“樣板工廠”,另一方面是問題奶事件被頻頻曝光,蒙牛的近期連續的負面消息,使其“樣板工廠”被質疑爲“樣子工廠”。究竟是巧合?還是“陷害”?

蒙牛1個月被曝光3起問題奶 企業信譽堪憂

1個月時間3個“問題奶” 流通環節成蒙牛擋箭牌

9月23日,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在報道中稱,陳女士向該網站報料:“酸奶吸到嘴裏味道怪怪的,用吸管一刮發現成片狀。又買了幾盒,發現裏面還有黴斑。” 9月20日晚,她帶着不滿3歲的兒子去雙慶路一家便利店買了一盒蒙牛紅棗酸奶,結果感覺味道不對。當晚,陳女士的愛人又在這家便利店買來4盒同樣的酸奶一一拆開查看,結果發現其中一盒奶有幾塊指甲蓋大小的綠色黴斑。

蒙牛公司成都片區經銷商鄧先生承認,的確有少數酸奶出現變質,可能是運輸的過程中受到擠壓,產生隙孔導致空氣進入,因此出現變質。目前已經將該批次的5000餘盒酸奶回收。對於消費者“蒙牛提供回收和銷燬S20110911DP33批次‘問題酸奶’的證據”的要求,鄧先生只表示這些酸奶是9月11日生產的,但沒有提供生產批號。

無獨有偶,據皖江晚報報道,9月13日上午,手機尾號爲6112的市民反映,9月12日上午,她購買了一盒生產日期是8月3日的蒙牛奶產品,保質期爲5個月。當晚,孩子打開喝的時候,發現牛奶已經變質,並散發出一股酸臭味,再看看外包裝的底部,也有液體滲透的印跡。

9月16日上午,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答覆:9月13日,我公司接到消費者投訴後,當天下午就派人上門與消費者取得聯繫,獲取詳細信息,生產日期爲8月3日的奶特香草口味產品出現一包脹袋現象,經現場檢查發現爲產品外包裝有破損,導致污染而出現脹袋現象。蒙牛認爲,其主要原因爲產品在銷售運輸過程中,因撞擊致使外包裝破損,並非生產過程中導致。

而據紅網9月1日的報道稱,8月28日網友譚先生購買的“蒙牛”牌低脂高鈣牛奶也成了“問題奶”。他說:“我喝了一口,一股酸怪味!原裝沒開封的牛奶,倒出來卻是發綠的水!” 而一位稱是長沙蒙牛乳業投訴專員的尚翼女士竟然辯稱:“天氣炎熱,紙質包裝難免會出現變質情況,就像一筐桔子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會是壞的一樣。”

蒙牛投訴專員答覆稱:“我們產品都是經過高溫滅菌,密封之後,才運往各個市場。8月份天氣炎熱,產品並沒有質量問題,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高溫撞擊等因素導致包裝出現‘漏氣但不漏奶’情況。空氣進入,微生物發酵才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無論是不是由於流通環節出現的問題,食品生產企業都負有保證產品安全的義務與責任。如此頻繁出現的“問題奶”,實在應該引起相關企業的深刻反思,畢竟“細節決定成敗”。

消費者滿意度排名蒙牛倒數 或與近年來頻現負面有關

據新京報9月4日的消息稱: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公佈的液態奶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顯示,超四成消費者對液態奶質量與其“廣告的一致性”表示不滿意,在24個參評品牌中,蒙牛位列第20名,排名倒數。

業內人士認爲,之所以出現這個結果,或與其近年來負面消息不斷有關。從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開始,蒙牛至少歷經了大小4起“風雲事件”。

2009年2月2日,由於向特侖蘇中添加的IGF-1物質不是傳統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質檢總局責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侖蘇”牛奶添加OMP物質。

2010年10月19日,微博消息稱,曾引起軒然大波的“聖元奶粉致兒童性早熟事件”,竟是著名奶業巨頭蒙牛及其公關公司策劃出來,以打擊競爭對手。同時另一奶業巨頭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對伊利旗下產品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進行有計劃的輿論攻擊。“蒙牛陷害門”浮出水面。

2011年04月23日,新華網報道稱,榆林市榆陽區魚河鎮中心小學700餘學生喝完蒙牛學生奶20分鐘後,衆多學生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醫院初步診斷爲細菌性食物中毒,近200名學生住院觀察。陝西榆林通報稱所飲用的蒙牛學生奶未檢出致病菌,符合飲用奶標準,但通報未解釋學生不適原因。

2011年9月20日濟南時報報道稱,今年6月份,張先生買了一箱蒙牛牛奶,喝了兩盒之後發現牛奶中出現大量浮塊,並稱其兩名家屬喝了之後腹瀉不止。蒙牛濟南銷售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周先生稱,該現象可能是牛奶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包裝盒漏氣所致。

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產品的生產運輸,還是面對投訴的處理方式,蒙牛距離其所標榜的“樣板工廠”仍有距離。這樣的追求自然無可厚非,但關鍵在於落到實處,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那份“高品質”。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