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領駕照捐器官尚存疑點 制度化跟進有待加強

領駕照捐器官尚存疑點 制度化跟進有待加強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領駕照捐器官尚存疑點 制度化跟進有待加強

有例可詢

據報道,國外很多國家都已有類似器官捐獻環節。報道中提到了澳大利亞、英國的類似舉措,而且成績不俗。另據小編查閱,美國的很多州也有類似舉措。若說駕照器官捐獻已成國際通行做法,大致是可以成立。

雖然,目前器官移植的供需極不相稱,但潛在的捐獻意願是不可低估的。如何豐富、完善器官捐獻的環節,進而構建完整的捐獻體系,便是中國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願登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於器官捐獻是複雜的倫理問題,非隻言片語可以討論清楚,在此,筆者只想對器官捐獻的絕對自願原則予以強調。

必須符合主觀意願

首先,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願登記時,人們可以選擇捐獻,也可以選擇不捐,這是肯定的。但是,我以爲這還不夠。是否捐獻器官的選擇固然需要自願,甚至,是否回答這個選擇,也需要自願。根據“絕對自願原則”而推論,申領駕照者應當有三種選擇情況:同意捐獻,不同意捐獻,以及暫不表明意向。

雖然這一捐獻環節在世界多個國家都已出現,但多數國家的做法仍然偏於保守。例如美國,很多州都有駕照器官捐獻環節,但是人們可以表明意願,也可以不去管它。而在英國,面對這一捐獻意願的選擇,人們可以選擇不去回答,即便按現行的做法,但這個說法可以是“不作出選擇”。

其次,捐獻意願必須徵得家人的同意或者理解。譬如美國,即便捐獻意向已經表明,但如果沒有向家屬表明自己的意願,即便志願者真的出了意外而面臨器官移植時,家屬仍然有權拒絕。這種慎重態度絕非沒有必要。器官捐獻、移植的完整體系之所以難以構建,一個重要問題就在於倫理上的爭議太多,這些倫理爭議當中就包括如何對待、尊重親屬的情感。如果要充分尊重自願者的捐獻自主意願,就應當賦予志願者一定的義務,使之表明意向的同時,還要尊重親屬情感,要獲取家屬的理解。

再次,即便捐獻意向已經表明,但志願者仍然可以隨時撤銷。志願者在表明捐獻意向時,並不能將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考慮到,因而需要保留隨時撤銷的權利。譬如,捐獻意向表明之後,志願者可能對器官捐獻的知識有了更多的瞭解,並發現了種種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後悔了。出於絕對自願原則的考慮,志願者有權撤銷自己的意向。

暴露出了什麼?

這種提法從一開始就走向了誤區,要求居民在申領駕照時對器官捐獻做出選擇不僅很難實現,還會很快夭折。因爲,衛生部在做出這個決定時,完全沒有將居民考慮進去,忽視了公衆的接受心理。誰願意在申領駕照時就聽到車禍、死亡等負面的信息?誰願意還在健康的時候填寫如同“遺囑”一樣的表格?

我們一些政府部門的決策總是缺乏深入的思考,缺乏與目標對象的溝通與互動,爲何不在做出決定前和居民代表進行溝通廣泛的聽取意見?規定是否可行能否得到大家的支持?決策部門統統將其拋在腦後,一項可行性的計劃也好規定也罷,總是建立在充分的調查基礎之上的。但在該事件中,我們除了看到一種生搬硬套的做法外,看不到任何調查收集民意的影子,不去具體的分析造成器官捐獻產生困境的原因,只是一味將決策者的“意志”強加給民衆,這對捐獻器官高尚之舉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破壞,失去了航向只能在大海上迷失,選錯了方向只會偏離目標越來越遠。

據統計,目前中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供求比例高達1:150。那麼,這種極端的供需失衡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樣才能找到出路?在分析中不難得知,之所以供需嚴重失衡主要還是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傳統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讓每一個人對身體倍加的珍惜,尤其涉及到重要器官移植更是敬而遠之。其次,另一個原因就是醫療衛生機構公信力普遍下降。近年來,各種醫療糾紛事件,“割腎、賣腎”等惡性事件的頻繁上演,一次次衝擊着公衆脆弱的神經,大家對醫院、醫生等產生了普遍的不信任,而是統統將器官移植與醫院謀取暴利聯繫起來。此外,公衆捐獻器官的心理焦慮還與大衆傳媒的負面報道有很大關係。在鋪天蓋地的信息中,“醫療糾紛”“賣腎”等新聞總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爲了博取更多的“點擊率”、“收視率”、“發行量”,各類新聞媒體無不盡其之能事,誇大渲染時常出現。而這一切都給器官捐獻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要讓捐獻器官走出供需失衡的困境,就必須消除籠罩在其周圍的陰霾。筆者認爲,要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第一,就是要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做出決定,在決策的過程中與目標對象(居民)進行溝通和交流,不能忽視大家的接受心理,不能忽視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對醫療機構等涉及到捐獻器官的信息完全的透明化和公開化,讓公衆及捐贈者或家屬能夠清楚的瞭解到器官移植信息,逐漸的提高醫療機構的公信力。第三,大力進行正面宣傳和引導,對一些諸如“割腎、賣腎”的惡性事件進行嚴格的把關,消除長期以來公衆對醫療機構形成的負面印象,倡導和革新公衆陳舊的思想觀念,爲捐贈器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總之,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願登記,這一捐獻環節需要審慎權衡,需要最充分的考慮到志願者的絕對自願原則,進而審慎對待器官捐獻的複雜倫理問題。只有多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在決策、宣傳、執行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把關,才能走出捐獻器官供需失衡的怪圈。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