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食品安全需要法律約束更離不開社會監督

食品安全需要法律約束更離不開社會監督

來源:爵士範    閱讀: 7.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新社記者 劉長忠

食品安全需要法律約束更離不開社會監督

盤點2010年中國食品市場,在世人驚歎於中國食品出口合格率繼續保持在99.8%以上,遠高於進口食品合格率的時候,亦爲三聚氰胺的陰魂不散而困惑不已,同時也爲中國媒介真實曝光假冒僞劣食品事件和有關執法部門的快速查處之而感到慶幸。

民以食爲天,食以質爲先。隨着中國經濟騰飛,民生不斷得惠,但求溫飽不講質量的生活漸行漸遠,食必營養,活需養生的理念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國食品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大衆的關注。人們從中外食品事件中認知了蘇丹紅、二噁英,而鬧得滿城風雨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讓人們開始研究化學成分與食品的關係。正如中國餐飲界一位著名人士所說,中國的餐飲不但要吃出健康而且要吃出品味,吃出文化,吃出水平。現時不難發現,人們又在食品、餐飲中吃出了有關標準和法律意識。

食品安全可謂老生常談,然而談資新內容卻源源不斷。今年年初以來,全國多個地區又發現了三聚氰胺超標的乳製品;央視《每週質量報告》連續曝光蜂蜜、蜂膠等蜂產品摻假、造假問題,話音未落,西安市場上贛南臍橙被曝大多經過染色粉飾;而北京市小學生調查發現“蘑菇被漂白”事件,則將食品安全話題又一次推向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一項最新調查顯示,2010年最受公衆關注的十大焦點問題,食品安全位居第四位。

食品安全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如何破解食品安全這一難題?中國食品安全年會組委會名譽會長顧秀蓮認爲,隨着《食品安全法》的頒佈和實施,中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形勢依然嚴峻。應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管理與控制,保障廣大人民羣衆的飲食安全。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熊必琳稱,中國有40多萬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但規模以上的企業僅有37705家。因此,必須加強監管,標本兼治,從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狀況,使人民羣衆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學習時報》載文指出,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出現,除了監管體系依然不夠完善、少數不法廠商見利忘義等原因外,很可能還由於食品行業中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從而使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加大。

文章稱,目前少數企業在對待食品質量存在“重出口,輕內銷”的心態,即在生產出口食品時採用高質量標準,生產內銷食品則採用較低的質量標準。因此,提高內銷食品的質量、實現內銷與出口食品質量標準的並軌應是大勢所趨。

工商執法人員建議,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監測和通報網絡建設,完善預防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預案,提高對食品安全風險和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加快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認爲,政府部門應該更友善地對待監督和舉報,不能認爲監督就是對立。尤其在食品安全領域,利用好社會監督,反而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好途徑。

不容否認,食品安全是全球性問題,不僅在發展中國家存在,在發達國家同樣存在。近年日本發生的大米污染案件、歐洲“瘋牛病”事件以及美國“毒菠菜”和“花生醬沙門氏菌污染”等,均說明保障食品安全的艱鉅性。因此,提高食品安全總體水平仍是長期、艱鉅、複雜的工作任務。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