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中國“看病貴”現象調查:患者質疑醫生開藥多

中國“看病貴”現象調查:患者質疑醫生開藥多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我們就此問題走進醫院,採訪了部分患者和醫院管理者、醫學專家,瞭解、探討看病貴的深層次原因。

採訪現場:

患者感嘆看病貴,質疑醫生開藥多

11月22日上午9點半,中學退休教師孫女士剛剛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做完了左腳拇趾肉瘤的激光切除手術。前兩年100元一次的二氧化碳激光手術,如今已漲到160元一次,這讓孫女士感嘆:“我這個病容易復發,以前做過激光手術,今後可能還要做,治療費不斷漲價,又不能報銷,我那點退休工資怎麼夠啊?”

同樣擔心退休金不夠用的還有剛剛離開工作崗位的於女士。於女士患有面癱,兩週來通過鍼灸療法等已花費4000多元,現在還要配合藥劑治療。“這是7服中藥,400多塊錢,還有154元的西藥。我是公費醫療,可自己也要掏15%,一個月一千七八的退休金真的承受不起。”

北醫三院取藥窗口處,一位老人只開了一盒“通宣理肺口服液”就離開了,這在動輒五六盒甚至十幾盒取藥的人羣中顯得頗爲特殊,我們上前探究原委。這位老人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位退休幹部,她說:“雖然是公費醫療,可是我吃藥特別謹慎。我真的不知道大夫開藥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我有糖尿病,很多藥開回來看到說明上都寫着糖尿病患者禁用或慎用,我也就不敢吃了,只能放在那裏,太浪費了!”此後,這位女士在拿藥時總會特別提醒醫生少開藥、開安全的藥,“像今天看感冒,醫生又要開好幾種藥,但我堅決要求只喝"通宣理肺"就夠了,開那麼多藥,不是不對症就是副作用太大,我寧願不吃。”

但是,像這位老人這樣的理性消費者並不多,更多的是對醫生藥方照單全收。

上午11點40分,剛剛參加工作的王女士提着滿滿一袋藥走出北京朝陽區第二醫院的大門,因爲這家醫院不屬於她單位的醫保定點醫院,所以200多元的藥費全部要由王女士自己承擔。望着一整袋包裝各異的藥,王女士說:“我得的就是輕微的婦科炎症,真的要吃這麼多藥嗎?”話語中透着疑惑和無奈。

醫生談看病貴主因:醫療費用上升,患者自費比例高

11月24日,我們採訪了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沈雁英。沈雁英說,我國有些醫療收費標準仍停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費用。

沈雁英認爲,雖然醫護人員的技術含量高的收費標準多年來一直處在低位,但醫療費用的上升是客觀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老齡化拉高醫療費用。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即意味着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至2005年的73歲。而60歲以上的老人是疾病多發的人羣,醫療費用也會相應增加。

百姓對健康的重視。隨着社會的發展,百姓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前不在意的小毛病現在也會積極尋醫問診,這就使得醫療成本、費用支出相應提高。

新技術、新設備、新藥品不斷問世。國內外醫療設備的更新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從未停止,許多疾病被發現、過去無法診治的疾病得以治療,得益於醫療手段的多元化。新技術特別是新藥品的研發,投入巨大,其昂貴的價格也會有一部分由患者來承擔。

醫療衛生費用總體上是上升的,關鍵是一些發達國家個人承擔醫療費用的比重小,而我國個人支付醫療費用的比重較大,因此病人感覺看病貴。2009年與2005年相比,我國個人承擔的醫療衛生費用比重從52.21%下降到38.19%,但比例仍偏高。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大部分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但自費部分的比重較大,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當個人承擔醫藥費的比重逐年降低,患者才能得到實惠。

過度醫療“病因”:過度崇拜生物技術的現代醫學模式和現行醫療體制弊端

過度醫療是百姓反映強烈的一個問題。12月2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胡大一教授與我們談了他對過度醫療的看法。

胡教授認爲,過度醫療並不是現在纔有的,也並非我國獨有,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世界性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第一,醫學是一門極其複雜的科學,其中的未知數有許許多多。很多病的病因是什麼、如何根治,目前尚無答案。有些疑難雜症表現出來的就是普通病狀,因此,醫生很難手到病除,往往要藉助先進的檢查技術以查病因。也許反過頭來才發現,有些檢查當初確實不必做。

第二,現代醫學模式是單純的生物技術模式,將人的健康和對疾病的治療寄希望於生物技術,而生物技術的發展要靠強大的經濟做後盾。隨着科學的發展,生物技術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藥品及醫療器械品種越來越多,檢查儀器越來越先進,價格也越來越昂貴,但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將生物技術作爲(認爲)診療疾病、保證健康的唯一方式,這種對生物技術的崇拜也會導致過度醫療。

第三,現行的體制造成過度醫療。公立醫院不公益,醫院要靠創收來給職工發工資、獎金,必然造成醫生普遍濫用“三素一湯”(感冒就給抗生素,發燒不退上激素,瓶裏點着維生素)等亂象。

第四,“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患者投訴醫生漏診、誤診,需由醫生進行舉證自己無責任,否則有被吊銷行醫資格的風險)也造成過度醫療。醫生出於保護自己的需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檢查,以“預防”醫療官司。醫患雙方互不信任,這種惡劣的醫療環境,最終損害的是病人的利益。

專家呼籲醫生:迴歸人文,迴歸臨牀,迴歸基本功

醫生有三件寶語言、藥物、手術刀。仁愛溝通是融合醫患關係、維護患者知情權、話語權的重要方面。再者,大多數病人得的是常見病,疑難雜症畢竟是少數。但是,現在有些醫生看病是“只見設備不見人”,病人一來,就讓做CT、核磁共振等高端檢查。胡大一教授說,這是本末倒置。他介紹,一般來說,醫生治病的程序應遵照“5指法”:“大拇指”第一,與病人溝通,問病史;“食指”第二,通過望觸叩聽來檢查;“中指”第三,通過聽診器、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檢查;“無名指”第四,做超聲波等無創傷性檢查;“小拇指”第五,用高端儀器檢查或創傷性檢查。但現在本末倒置的現象普遍存在。醫生缺乏人文關懷,不會或不願意與病人溝通。

胡教授說,醫生是個很特殊的職業,在看病時,如果能對患者多一些人文關懷,那麼,病人的病痛會減輕很多甚至很快痊癒。他呼籲,醫生要回歸人文,迴歸臨牀,迴歸基本功。

期待醫改深化:加大政府投入,提高醫務人員待遇,讓公立醫院迴歸公益性質

胡大一強調,無論在哪個時期、哪個國家,醫療衛生事業都是公益性質的。作爲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更應堅守這個方向,那就是讓人民羣衆看得起病。

沈雁英說,爲了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要不斷髮展醫療手段,而藥品、技術、設備、就醫場所等的更新,都需要加大投入。“學院型醫院”的建立、醫生的繼續教育,也需要更多的財政投入。與同爲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相比,中國的醫生待遇要低1至2倍。因此,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對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國家在逐步降低醫院准入門檻,吸引社會力量辦醫院,允許民營資本與外資進入醫療行業。相比民營醫院與外資醫院動輒百萬的年薪,公立醫院的薪資水平毫無競爭力,可能面臨人才流失的危險。醫學具有極高的“含金量”,醫生需要終身學習,單靠精神鼓勵很難支撐。爲了13億人民的利益,不能忽視600萬醫務人員的切身利益。

網友熱議“看病爲何這麼貴”

人民網友: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醫生和藥廠、醫療器械生產商的聯繫,國產藥其實很便宜,藥價的虛高成分在進口藥中尤爲突出。如果可以切斷醫生和藥廠的利益關係,那麼一切問題就可迎刃而解。(61.164.153.)

人民網友:醫德比錢更重要,面對一個個鮮活而脆弱的生命,不法之醫難道不想想自己的親人若也受坑害甚至喪生該有何感?真心地去愛每一個生命,是和諧社會急需的最基本要求。(121.194.1.)

人民網友:現在一個普通感冒到醫院不花個兩三百元是治不好的。有一次我家一個孩子被摩托車撞了,到醫院去拍片,本來是撞到腳,醫生卻把片拍到頭部。我們去找醫生講理,醫生卻叫我們再拍一張片,我們不同意,說這是你們醫生的錯,醫生說他們沒有錯,誰叫你們拍片的時候不叫拍腳呢。我們說,你的單上不是寫清楚了嗎?醫生說,哪能看那麼多。我們很生氣,說你們有沒有醫德,講不講爲人民服務?醫生說爲人民服務早就過時了,現在是爲人民幣服務,我們哭笑不得。(61.164.153.)

北青網友:關鍵是體制問題。如果在體制、制度上醫生用什麼藥對其利益沒有任何影響,那麼在同樣效果藥物面前,醫生就會尊重患者的選擇。(211.103.79.*)

北青網友:能不能想方設法建立一個有效機制,可以斬斷醫藥之間的利益紐帶,促使醫務工作者只能在醫療技術上進行競爭、體現其價值。(114.93.78.*)

騰訊南充市網友:其實也和人們自己有關係,有的好醫師給開了簡單便宜的藥反而被懷疑沒有用、沒水平,這樣慢慢地就沒人開什麼便宜的藥了。

中國新聞網網友:有醫保的,只要一入院,各種檢查單滿天飛,病人想不檢查都難。國家的醫保都進了醫院的口袋,病人又得到了多少?現在只要一入院,每一天的住院費最低300—400元,而一個月的工資才1000元多一點,這點工資能住幾天院?醫保能不能制止醫院強行檢查?能不能徵求病人的意見?

中國“看病貴”現象調查:患者質疑醫生開藥多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