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精日”問題引關注 仿製日軍裝網上隨便買

“精日”問題引關注 仿製日軍裝網上隨便買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連日來,兩媚日青年在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前扮日本兵拍照事件持續受到公衆關注。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界人士、民間公益組織以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均通過現代快報表達了希望推進立法,嚴懲肇事者的願望。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仿製日本軍服網上能隨便買,律師建議出臺規定限制使用範圍。而關於具體如何推進立法,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精日是什麼意思 曝光人揭祕三類“精日”圈】

“精日”問題引關注  仿製日軍裝網上隨便買
△購買仿製日本軍服的,絕大多數是爲了演出表演 網頁截圖

仿製日本軍服網上有賣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在網購平臺上,有不少賣仿製日本軍服的店,這些仿製軍服價格幾十塊到一兩百不等,銷量較高。

記者通過購買者的評價發現,絕大多數購買者是爲了演出表演。還有人表示,買這些衣服是爲了鬧婚禮的。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的觀念是就要好玩,他們認爲穿日本軍服是一種娛樂。”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吳亦明表示,“但日本軍服是有特定社會含義的。我們不能不顧歷史、不顧民族傷痛,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對民族精神底線的踩踏,應該禁止這種行爲。”

南京高朋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應超表示,我國對服裝用途這一塊的管理是比較鬆散,服裝供應商只是賣東西的,要求服裝供應商來規範購買者的行爲是比較困難的。

既然限制銷售仿製日本軍服有困難,那麼可否通過法律對這些服裝出現的場合、用途進行制約呢?比如,禁止穿日本軍服在抗戰遺址等特定地點進行媚日活動,否則將追究其刑事責任。

對此,徐應超表示,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規章制度,規範人們的行爲,這是比較切實有效的。

破解困境,最好的辦法是推進立法

“事件曝光後,我一直在關注進展,包括現代快報這幾天的報道,我也都看了。”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說。

邱鷺風介紹,目前我國法律對於此類行爲沒有相應的規定,所以公安機關處理此事只能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尋釁滋事這一違法行爲的兜底條款“其他尋釁滋事行爲”,並處以頂格的行政拘留15天的處罰。“這種兜底條款用得多了,法律的威懾力便會減弱。”邱鷺風說。

記者瞭解到,刑法上也有尋釁滋事的罪名,但邱鷺風表示,細究法條,確實無法適用媚日青年這種傷害民族情感的行爲。這就導致廣大中國人民的情感、尊嚴遭受了巨大傷害,但最後發現無法通過法律途徑對此類行爲進行有效懲處的情況發生。

邱鷺風認爲,要破解這種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推進立法。其實,國外就有可供借鑑的經驗。邱鷺風介紹,德國的刑法中就有明確規定,贊同納粹暴行、否認納粹罪行的,將被判處3個月至5年有期徒刑。同時,德國在《公開煽動法》中規定,可能導致人們聯想到納粹主義、軍國主義或第三帝國的符號、標誌不能在公開場合使用;《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中明確禁止使用具有納粹象徵意義的標記符號、標語、徽章和手勢,等等。“不獨德國,奧地利、以色列、瑞士等多個國家都有類似的法律措施。”邱鷺風說。

需用立法糾偏這類“三觀”不正

只有嚴謹嚴厲的法律條文,才能爲人們劃出清晰的底線。邱鷺風認爲,當前我國推進這方面的立法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據我觀察,近年來此類媚日事件越來越頻繁,而且涉事者大多是年輕人。”邱鷺風說,對日本文化有好感,這並沒有問題,但如果到了超越底線、是非不分的地步,那是非常危險的,“我相信,很多涉事者可能並沒有什麼政治目的,但他們對於歷史的認識肯定是有偏差的,而且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出現了問題。”

邱鷺風進一步表示,這種“三觀”不正和認識偏差如果進一步演化,將會模糊青年人的社會認知。“立法具有指導和預防功能,通過剛性的法條,能讓年輕人清晰地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對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推進立法不僅是入刑,還需系統化

那麼,究竟該立什麼樣的法才能杜絕此類媚日行爲呢?邱鷺風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我覺得這是一個系統的立法過程,不僅僅是入刑。”邱鷺風說,在法律條文上也許可以將包括媚日行爲在內的、傷害中華民族情感的行爲定義爲“宣揚、擴散、傳播或者聚集宣傳種族主義、恐怖主義、法西斯主義、民族仇恨”的行爲。她認爲,在《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可以增設這一條,只要有類似行爲,則可處以拘留和罰款。“當然,拘留要延長,不能只有15天,可以延長到20天,同時配以高額的罰款,這樣才能起到懲戒效果。”

邱鷺風進一步表示,刑法中也要有這樣的規定。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僅僅是對那些情節較輕的行爲,如果情節嚴重,則通過刑法來懲處,明確構成刑事犯罪的條件,以及具體的刑期。

原標題: 仿製日軍裝網上隨便買 律師:出臺規定限制使用範圍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