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評論:提升中藥材質量應嚴字當頭

評論:提升中藥材質量應嚴字當頭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月下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對河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的中藥材市場進行檢查,發現市場流通的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個別市場中非法加工、摻雜摻假等現象普遍。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問題一直是困擾中醫藥事業發展和百姓用藥安全的痼疾,合理規範中藥材的種植、製備、應用,已成爲目前中藥材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評論:提升中藥材質量應嚴字當頭

在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出加強中藥材質量監督管理、規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等的建議,指出在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使用過程中,不斷出現一些管理、制度、技術等方面的新問題,已影響到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亟須建立科學、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中藥材市場,以滿足社會對中醫藥的期待。

從田間到臨牀,讓不利因素卻步

“丹蔘生長對土壤有較高要求,不能連茬種植,很多地方卻不管這個連着種;黃芪、人蔘種植需要4~5年纔可採收,可許多地方種植的黃芪、人蔘1~2年就採收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中醫藥專家王承德介紹說,中藥材種植採收人員以農戶爲主,缺乏中藥材專業種植知識。一些市場價值較高的中藥材,可能迅速出現過度種植,但對其生長所要求的土壤酸鹼度、氣候條件、日照時間、採收時間、農藥使用等都缺乏專業的指導和規範。不科學的中藥材種植是導致中藥材質量低下和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藥材存在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非法加工、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中藥材中有許多價格昂貴且具有特殊療效的藥物,這些藥物成爲不良奸商製假和炒作的目標。如海馬肚裏灌水泥,天麻中插鐵釘,冬蟲夏草插鐵絲或外面滾泥,或肚裏灌鉛等。

王承德指出,質量標準檢測是控制藥品質量的重要依據,所規定的含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中藥材質量優劣的判定。目前由於中藥材品種混亂,質量缺少統一鑑定標準,許多有效成分只有定性檢驗,再加上各地用藥習慣存在差別,給監管造成困難。監管困難又成爲中藥材市場良莠混雜、質量不能保證的重要原因。此外,一箇中藥材含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成分,有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含量往往爲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也給不同產地藥材有效成分的鑑定帶來了困難。

除去質量問題,名貴滋補藥材氾濫使用也導致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王承德介紹,養生保健類中藥多爲稀缺藥材,價格昂貴。一些不法商企過度誇大此類藥材的作用,誘導盲目消費,造成滋補藥物大量濫用。中醫藥獲效的關鍵在辨證治療、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盲目滋補並不能起到有益作用,反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規範飲片標準,讓質量監管有據

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表示,針對目前全國中藥飲片存在的部分品種質量標準科學適用性不強,質量標準不完善,許多常規習用品種無標準可執行等問題,建議國家藥監部門建立省級中藥飲片企業標準備案機制和中藥飲片標準註冊機制。

具體來說,在進行充分的試驗研究和數據收集的基礎上,企業可針對市場需求大但無標準可執行或國家標準制訂不合理的中藥飲片,制訂中藥飲片企業標準,向所在地的省級藥監部門備案;省級藥監部門在受理後進行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和核查,對符合要求的企業標準准予備案,下發備案的中藥飲片企業標準,並進行公示;在省級備案的基礎上,鼓勵行業協會和企業註冊相關標準,並使之成爲國家標準。

對市場中藥材價格高、波動大、利潤豐厚的現象,王承德建議,在中藥材普查的基礎上,採取科學測算評估,定時發佈相關信息,以控制供需平衡,穩定中藥材價格。同時,從源頭防止中藥材造假、摻僞、染色、薰硫、增重等行爲,對惡意擡高藥價的單位或個人依法懲處。對農藥殘留問題,除加強監管外,還應設立專項來研究減少或去除的技術方法,減少甚至不使用化學農藥,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替代化學農藥;針對容易吸收農藥的中藥,應制訂相應的檢測技術標準。

有數據顯示,很多中藥材市場爲地方政府的支柱產業,超過GDP的10%。這些規模較大的中藥材市場,不僅是地方經貿發展和城市建設的一張名片,而且有利於拉動地方就業,促進財稅收入和GDP增長。王承德特別提出,在完善藥品管理相關法律時,應細化和增加中藥材監管的有關條款,從企業規模、人員結構、場地設施設備、原材料採購、包裝、倉儲運輸等方面,規範中藥材生產經營行爲。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應建立完善對地方的監督常態機制,同時提高中藥材生產經營企業的准入標準,不達標的企業及時予以整改或淘汰。

此外,王承德建議,關於中藥不良反應的報告近年來逐年增加,因臨牀使用者不掌握基本中醫學知識而使用中藥導致不良反應的報道更爲明顯。因此,對缺乏中醫基本知識,不能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合理使用中藥的人員,應不允許其使用中藥飲片或中成藥,以免使用不當而出現不應有的不良反應。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