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評論:要謹防“黑名單”藥企東山再起

評論:要謹防“黑名單”藥企東山再起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向醫院行賄,一家醫藥企業日前成了重慶實施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清單以來第一個“上榜”者,被罰兩年內不能在市內公立醫療機構銷售和藥交所掛牌交易。(11月26日新華社)

評論:要謹防“黑名單”藥企東山再起

醫藥行業關涉老百姓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看到這個行業的企業因商業賄賂不良記錄被曝光,還被取締銷售和掛牌交易資格,真可謂大快人心。去年底,國家衛計委出臺《關於建立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的規定》,要求各地建立相應“黑名單”制度,今年3月1日該制度實施後,全國範圍內相繼出現了實名公佈行賄醫藥企業的現象。應該說,這種有姓名、有企業名稱、有具體賄賂情節的“點名道姓”式曝光,對醫藥行業的商業賄賂起到震懾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賄賂蔓延的勢頭。

長時間以來,醫藥行業購銷商業賄賂大行其道,行賄受賄成行業潛規則。檢視以往醫藥腐敗案例發現,商業賄賂已滲透進醫藥行業的各個角落。行賄方式上,要麼是紅包、回扣、提成、小金庫式的財物“饋贈”,要麼是旅遊、紀念日禮物、幫醫院領導家屬工作、帶醫生小孩逛街購物的感情“公關”,甚至還出現女醫代陪醫院領導、醫生睡覺的身體“交易”。行賄主體也已從本土公司蔓延到了國際巨頭,去年兩家著名國際藥企葛蘭素史克和阿斯利康均遭遇“賄賂門”,即是最好例證。至於行賄對象,更是角色環環相扣,從拿藥的技師到開藥方的醫生,再到醫療機構領導以及相繼落馬的藥監局官員。

商業賄賂橫行的直接影響是“劣幣驅除良幣”,合法經營的企業生存空間遭擠壓,行業市場不再公平有序;而最終影響在於,所有亂象還得靠老百姓買單,導致藥價整體亂成一鍋粥、部分藥價虛高,民間對此吐槽不止。“黑名單”的適時出現,給混亂的醫藥行業吹來一股清風。不過,恰如風吹不走霧霾,“黑名單”制也難根治商業賄賂,只要賄賂需求仍在,醫藥賄賂這潭污水就難以清除。

一方面,醫藥行賄由行業體制驅動,由於公共衛生服務投入不足,醫療機構長時間靠“以藥養醫”,導致了醫院盈利衝動,也給了藥企“鑽空子”的空間;另一方面,醫藥行業缺乏制度保障,“以藥養醫”的口子一開,各種利益訴求紛紛捲入,加之醫療機構領導、醫務人員收入偏低,不乏受賄的動機;再者,“黑名單”本身的效用令人擔憂,以往中央多次下發文件對醫藥賄賂做整治,一直是“治標不治本”,只打行賄者、未懲戒受賄方的“黑名單”,恐怕難逃撓行業腐敗癢癢的老路。

更何況,對黑名單“上榜”藥企禁止銷售的懲罰,時間上限定爲兩年內,地域上限定在該市內,種類上限定爲公立醫療機構。藥企完全可以暗度陳倉,要麼將行賄對象換成私企,要麼換到其他城市行賄,要麼兩年後“東山再起”,繼續行賄。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黑名單”都不是清除醫藥賄賂的靈丹,更不是治理藥價虛高的妙藥。藥價迴歸理性,還須寄望醫藥分家,加大醫療投入破除以藥補醫。以此爲基礎,輔之以醫德喚醒、行業紀律重塑、監督措施完善,才能爲醫療行業不正之風的好轉添磚助力。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