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葡萄胎是什麼

葡萄胎是什麼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葡萄胎是什麼

葡萄胎是受孕時受精卵出現的某些異常引起的。子宮內沒有正常發育的胎兒,而是有一堆樣子有點像葡萄的水泡。

葡萄胎是什麼

葡萄胎分爲兩類:

1、完全性葡萄胎:胎盤絨毛全部受累,無胎兒及其附屬物,宮腔內充滿水泡;

2、部分性葡萄胎:僅部分胎盤絨毛髮生水泡狀變性,宮腔內尚有存活或已死的胚胎。在自然流產的組織中發現40%病人有一定的水泡樣變性,但不診斷爲葡萄胎。

葡萄胎的確切病因不明。葡萄胎的發生與營養狀況、社會經濟及女性年齡有關。葡萄胎患者的子宮異常增大、變軟,摸不到胎體,聽不到胎心;可有雙側卵巢囊腫;陰道排出水泡狀組織。一旦確診應積極治療。

葡萄胎是怎麼回事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又稱水泡狀胎塊,是胎盤絨毛的一種良性病變,可發生於育齡期的任何年齡,以20歲以下和40歲以上女性多見,這可能與卵巢功能不足或衰退有關。

葡萄胎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見於懷孕8―12周後。陰道有不規則流血,量多少不定,時出時停,反覆發作逐漸增多,如葡萄胎組織快要自己排出時,可發生大出血,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由於葡萄胎長得快,子宮體積一般要大於停經月份,少部分子宮小於停經月份或等於停經月份,又由於葡萄胎迅速增長和子宮過度擴張,會產生陣發性下腹痛,若發生卵巢技素囊腫扭轉或破裂,可出現現急性腹痛,這種妊娠的嘔吐反應也往往比正常妊娠重得多,部分患者還出現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症狀嚴重,容易發展爲先兆子癇。

葡萄胎是良性的,病變侷限在子宮腔內,不侵入肌層,也不轉移到遠處。少部分良性葡萄胎可以發生惡變。一旦診斷爲葡萄胎,應及時清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吸宮,即用人工流產的負壓吸引裝置,將葡萄胎自子宮腔內吸出,一般一次手術還難以徹底清除,一週後還需再刮宮一次,每次都應送病理檢查。

侵襲性葡萄胎是什麼

侵襲性葡萄胎是指水泡樣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到鄰近及遠處器宮者。多在葡萄胎清除後6個月內發生,可穿破子宮肌層或轉移至肺、陰道、外陰等器官,造成局部破壞出血。其具有惡性腫瘤特點,但治療效果及預後均較絨癌爲好,治療主要是化療或加手術治療。

侵襲性葡萄胎的症狀:葡萄胎排出3―4周後陰道不規則出血;婦檢發現陰道轉移結節、子宮增大、宮旁腫塊、卵巢黃素囊腫持續存在;子宮被瘤組織穿破,內出血徵;咯血、咳嗽、胸片可見轉移結節,頭痛、昏迷、偏癱、抽搐。

侵襲性葡萄胎的診斷依據:葡萄胎清宮後半年內有不規則陰道出血、咯血、咳嗽、頭痛、嘔吐、偏癱等;陰道壁可見紫蘭色轉移結節;子宮增大、宮旁腫塊、卵巢黃素囊腫;血尿hcG水平由低轉高,或一度陰性又轉陽性;胸部X線攝片可見多個棉團樣陰影;頭顱斷層或CT發現佔位病變;原發源或轉移源病檢可見滋養葉細胞增生活躍,組織大批壞死出血,但可見到絨毛結構。

還有,侵襲性葡萄胎Ⅰ期病源侷限於子宮,Ⅱ期病源近處轉移,如宮旁、附件和陰道、Ⅲ期肺轉移,Ⅳ期全身轉移。

惡性葡萄胎是什麼

葡萄胎亦稱水泡狀胎塊是指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異常增生,終末絨毛轉變成水泡,水泡間相連成串,形如葡萄得名。葡萄胎分爲完全性和部分性兩類,其中大多數爲完全性葡萄胎,且具較高的惡變率;少數爲部分性葡萄胎,惡變罕見。兩類葡萄胎從發病原因至臨牀病程均不相同。

部分性葡萄胎是什麼意思

而醫學上,葡萄胎有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在葡萄胎中,多數胎盤絨毛組織全部變爲葡萄胎組織,滋養細胞增生活躍,無胎兒、臍帶或羊膜囊成分存在,這一類型的葡萄胎稱爲完全性葡萄胎。然而有少數病例,胎盤絨毛只有部分發生水腫變性,滋養細胞增生不活躍,並可見胎兒、臍帶或羊膜囊成分,這一類型的葡萄胎即稱部分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也常表現出與完全性葡萄胎同樣的臨牀表現。如停經,不規則陰道出血,以及腹痛、妊娠嘔吐等。但子宮增大多與實際停經月份基本相符。部分性葡萄胎多在清宮後才得以病理診斷,術前與完全性葡萄胎不容易鑑別。部分性葡萄胎的惡變機率明顯低於完全性葡萄胎,爲2%―5%。但清宮術後仍應嚴密隨診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一旦惡變,應予積極化療。

葡萄胎注意事項

1、至少要避孕一年才能懷孕。首選方法是避孕套,其次是外用藥具。不宜口服避孕藥或放置節育環,因口服避孕藥可延緩葡萄胎殘餘滋養細胞的退化,放環刺激子宮內膜,這些都有間接促使惡變發生的可能。

2、定期隨診。葡萄胎患者有10%~20%惡變可能,因此葡萄胎患者要定期隨訪。尤其是隨訪尿或血內HCG的變化,可早期發現惡變傾向,對疾病預後尤爲重要。葡萄胎清宮術後必須每週查尿1次,直到尿妊娠實驗陰性,以後每月1次,半年以後每3個月1次,至少隨訪2年。完成隨訪後,患者方可再懷孕。

3、緊密監察。懷孕時,患者再次發生葡萄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因此必須緊密監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