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孩子脫臼媽媽別慌

孩子脫臼媽媽別慌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領着孩子玩時幫助小兒跨臺階、上樓梯或爲避免小兒摔倒,有時會突然用力牽拉小兒的前臂,急躁魯莽的拉拽,均可引起肘關節脫臼。這種現象多見於2~3歲的小兒,女孩更易發生。當孩子在遊戲中有牽拉動作,且突然喊疼痛,拒絕別人移動他的肘部;不肯用患側手拿取物品或上舉活動,試着前後旋轉肘部時因疼痛而啼哭,肘關節常表現輕度彎曲,手心向下旋垂於胸前,但表面無明顯變化,要想到有橈骨小頭半脫位的可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孩子脫臼媽媽別慌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幫孩子穿衣服,還是同孩子做遊戲,家長都應儘可能注意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即使要拉,也應選擇上臂部位,而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老師則應告知孩子們遊戲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小兒關節活動範圍大,關節周圍韌帶鬆馳,牽拉負重後容易引起關節脫位。便如大人牽拉小兒手臂用車過重或小兒走路不慎跌倒都有可能引起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一般表現爲局部疼痛,小兒常因此啼哭,傷肢手臂主動、被動攻能喪失,如不能擡臂等。脫位局部有典型的關節變形,外觀與另一側不對稱。

幼兒由於年齡小,對於受傷過程及感覺難以用言辭表達,常用哭鬧或不高興來表示,因此家長或老師需要細心觀察。檢查時,幼兒因爲害怕疼痛,往往不能很好合作,如勉強進行檢查,難以獲得滿意的檢查結果。因此宜從估計沒有受傷的部位開始檢查,動作要特別輕柔。

關節脫位後如沒有及時發現或處理不當,脫位處往往會產生局部充血、腫脹現象,並可導致習慣性脫位及關節內折等併發症。因此,家長或老師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一旦兒童發生肘錯位,家長不必驚慌失措,採用手法復位治療即可。由於手法較爲簡單,家長不妨先試一試,如果不行,再去醫院就治。確診脫臼後,需及時給孩子進行復位。

具體操作方法是:抱患兒端坐,術者同患兒相對。將患肘屈曲90度置患兒身旁。術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關節轉動,並將拇指置於橈骨頭處。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連續做數次前臂旋後動作。此時,可聽到清脆的輕微彈響聲或手指有彈跳感,表示橈骨頭已復位兒停止哭鬧,並可用患手上舉取物。

橈骨頭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但應該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奉引小兒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小兒更換衣服,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對脫位超過24小時或有反覆脫位史的患兒,因局部有腫脹,復位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復位後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狀大多能緩解。此時,宜用頸腕帶將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但有些經常發生脫臼的小兒,手法復位後最好用三角毛巾或繃帶將患肢固定在胸前7~10天,同時避免再牽拉,以免造成習慣性脫臼。幼兒脫臼雖經復位但很容易復發,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大致到了8歲以後,幼兒發生脫臼的機率纔會大大降低。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