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艾滋病是醫學疾病而非道德罪惡

艾滋病是醫學疾病而非道德罪惡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艾滋病是醫學疾病而非道德罪惡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設立這個節日的意義,其實有兩個,一是防艾,二是反歧視艾滋病患者。但長期在人們的理解層面,這兩個意義不是作爲同等重要而存在的,防艾成爲第一個目標。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就出現一些偏差,導致了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被污名化。從醫務工作者、官員以及教師等羣體的調查結果上看,這種認識偏差的確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還體現了偏差的嚴重性。

寫過《疾病的隱喻》的美國著名女作家、評論家蘇珊·桑塔格認爲,疾病自古就有一種隱喻,在隱喻中,患者和疾病都被妖魔化。“任何一種被作爲神祕之物加以對待並確實令人大感恐怖的疾病,即使事實上不具備傳染性,也會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傳染性。”於是,艾滋病很多時候就不被當作是一種醫學疾病,而是一種道德上的罪惡。#p#副標題#e#

如果這種道德上的污名化能夠有助於防艾的發展,那似乎也還可以被勉強接受。但是實際上,又有事例證明,這種污名化不僅不利於防艾的工作,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因爲這種對待,本身就是對科學防治疾病的一種障礙。如中青報近日報道,目前廣西每天平均約有3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農民工以及城市中的50歲以上的老年人成爲高發病人羣。這種趨勢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就與“污名化”,以及由此導致的信息傳播不暢有關。

而作爲艾滋病患者,社會的污名化,無疑會加劇他們的被排斥感。實際上在艾滋病的傳染過程中,不潔的性接觸只是一部分,此外還有如母嬰、血液等途徑傳播的。如果將艾滋病與人的道德評價緊密聯繫在一起,那麼,會讓很多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有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進而導致防控難度加大。因此,可以說污名化艾滋病,對於防艾工作的開展危害極大。

正如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所言:“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理解和關懷,消除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視,是艾滋病防控的關鍵環節。”因此,很有必要向全社會重申和需要大衆理解的是,艾滋病只是醫學疾病,而不是道德罪惡。作爲疾病患者,我們更應該讓他們都能得到社會正常的對待,享受普通患者的基本治療權,不應該有任何負面或者歧視態度,這纔是一個文明社會所應有的道德水準。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