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NO.1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皰疹病毒引起的,

主要發生在10歲以下孩子身上,冬末春初是流行季節。被感染後,通常經過11~20天的潛伏期就會開始發病,而潛伏期間就已經有傳染給他人的危險性了。得過一次水痘,一般不會再得。

症狀表現

初期會出現輕微發燒、倦怠、食慾不振,之後會出現水泡、紅疹,主要分佈在軀幹部分,接着是臉部、四肢,嚴重者可能連口腔內、耳朵都會長出疹子。約過1周後開始結痂,完全結痂脫落得需要2~3周的時間。

預防方法

1、出水痘時,不要使用阿司匹林等退燒藥,以免併發其他症候羣。

2、水痘傳染力非常強,因此家中若有幼兒感染,最好讓他在家休息,暫時不要去上學了,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結痂幹掉,沒有傳染力後,纔可以去學校或其他公共場所。

居家護理要點

1、沖涼。幼兒不舒服時,可以幫他簡單沖涼,讓身體清爽舒服。

2、把指甲剪短。把孩子的指甲剪短,避免抓破傷口。如果是嬰兒可以給他戴上棉質小手套。

3、止癢。長水痘時,容易全身發癢,可以讓醫生開一些止癢的藥物來,千萬不要讓孩子亂抓。

4、保持清潔。長水痘期間,還是要幫寶寶洗澡,洗完澡後,可用浴巾吸乾身上的水分,再抹上止癢藥。#p#副標題#e#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第2張
 

NO.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發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膚皰疹和口腔黏膜潰瘍爲主要臨牀特徵。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該病主要侵犯兒童,並有週期性流行的趨勢。

手足口病在1~2周內可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也不是終身免疫。患病期間,只需對症治療,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口腔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擦拭或漱口,外塗金黴素魚肝油,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

症狀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兒童尤其是嬰幼兒身上,由腸道病毒傳播的傳染病,潛伏期爲3~5天,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發熱不高,約38℃左右,2天后口部出現疼痛性小水皰,四周繞以紅暈,手足部位會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數目不等。

預防方法

1、少到人羣密集的地方。

2、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蓋口鼻,並妥善清理分泌物。

3、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常常徹底清洗。

4、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紅疹消退及水泡結痂。

5、保持空氣流通。

6、飯前、如廁後,以及處理被糞便沾污過的物品後洗手。

7、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立即洗手。

居家護理要點

1、若小兒發熱,也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2、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3、可以口服一些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4、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5、口腔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飯後漱口;

6、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p#副標題#e#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第3張

NO.3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於我國還沒有將風疹疫苗列入計劃免疫接種,所以在兒童中發生風疹者較多,約每兩至三年有一次流行。

各年齡期兒童均可發病,以5歲以內幼兒多見。6個月內嬰兒因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以發病者少。學齡兒童發病少的原因,可能是既往已有過風疹感染,因病情輕的沒有確診,但體內已有風疹抗體,所以不再得病。

症狀表現

風疹的病狀輕,可有流涕、輕咳、但流淚少見,常有低熱或中等度發熱,高熱少見,有些患兒甚至可無發熱。由於出疹前的症狀輕,父母往往在發現孩子出現皮疹時纔來醫院就診。皮疹出現早,多在病後1-2天開始,在24小時內出齊,無分批出現現象。皮疹起始於耳後、頸部、繼而胸背部,四肢少見。多爲散在紅色斑丘疹,偶見融合成片。皮疹須2-3天消退,不遺留色素沉着。總的病程約1周左右。醫生檢查時,口腔粘膜清潔光滑,無斑點。耳後的淋巴結常腫大。風疹也可併發腦炎,但較少見,而且也很輕,不會有不良後果。

居家護理要點

孩子得風疹後,不必用抗生素,可服用板藍根、雙黃連等中成藥。一般不必住院,可在家治療。注意皮膚清潔衛生,不要讓孩子抓搔,可避免繼發皮膚感染。如病情輕,食慾多正常,飲食無須限制。發熱高時應多喂水。即使孩子情況良好,也不該讓孩子上學或去幼兒園,因爲可傳染別的孩子。一般在皮疹出現5天后即無傳染性,可以解除隔離。得過一次風疹後,很少再得第二次。現已有單獨的風疹疫苗,或與預防其他疾病的混合製劑,已在試用中。#p#副標題#e#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第4張

NO.4 玫瑰疹

玫瑰疹,也稱“幼兒急疹”,好發於6個月~3歲的幼兒,春、秋兩季最常出現。而玫瑰疹大多是良性的,不會留下後遺症,父母不用太過擔心。

症狀表現

幼兒突然發高燒,甚至高達39~41℃,沒有其他明顯的病因,但是精神、活力大致正常;高燒通常持續3~5天,等差不多退燒的同時,全身開始出現小顆粒狀的紅疹,此時就離康復不遠了;再過2~3天疹子就會退掉。部分孩子還併發腹瀉、咳嗽、哭鬧不安等症狀。

預防方法

還是和預防流行性疾病的方法相同,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增加抵抗力,避免受到感染。

居家護理要點

1、退燒藥:高燒時可服用醫生開的退燒藥。

2、多喝開水:讓孩子多喝開水、多休息。

3、高燒時注意幼兒精神狀況:感染玫瑰疹時,幼兒精神、體力都還不錯,但若幼兒出現精神不佳或有其他狀況時,就要到兒科門診看看是否有其他的疾病了。#p#副標題#e#

秋季小兒常見皮膚病護理指南 第5張

NO.5 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又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1967年日本川崎氏首先報告,其病因不明,主要病理改變爲全身血管炎,幼兒多發。臨牀特點爲急性發熱,皮膚粘膜病損和淋巴結腫大。部分患兒可侵犯冠狀動脈,或形成冠狀動脈瘤。其中少部分患兒冠狀動脈可發生狹窄或血栓,甚至導致心肌梗塞。

本病可見於2個月至8歲小兒。其中5歲以內患者佔大多數(80%)。

症狀表現

1、發熱:多爲突然發熱,熱程約爲l-2周。爲稽留熱或弛張熱.一般體溫38℃一40℃。

2、淋巴結腫大:頸部單側或雙側淋巴結腫大,不化膿。

3、皮膚和粘膜表現:

(1)粘膜表現 雙眼球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球結膜充血多爲一過性;脣部潮紅、乾燥、皺裂並有血痂形成;舌乳頭突起呈楊梅舌,口腔、咽部粘膜呈瀰漫性充血。

(2)四肢末端變化 在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腫,掌跖及指趾有紅斑。在恢復期,甲牀皮膚移行處有膜樣脫皮。

(3)皮疹 發病後2-3日,出現皮疹,疹型不一,可呈瀰漫性紅斑、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皮疹,面部及軀幹較四肢爲重,不見皰疹或結痂,在接種卡介苗的疤痕處,特別易發紅斑。

居家護理要點

1、心血管系統的護理:注意觀察患兒有無心血管損害症狀,如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脈搏加快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去醫院就診。

2、定期複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注意恢復期可能會發生冠狀動脈瘤、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

3、臥牀休息:急性期體溫發燒患兒應絕對臥牀休息,降低機體耗氧量,保護心臟。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及伴隨症狀,並及時處理。

4、飲食:給予清淡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供給充足的水分,勤給病兒喂水。患兒因有口腔粘膜潰瘍,進食時萬分痛苦,應將食物晾涼後再吃。

5、皮膚粘膜的護理:密切觀察皮膚粘膜病變情況,保持皮膚粘膜清潔,每天用柔軟的毛巾或紗布擦洗孩子的皮膚,注意切勿擦傷;每次便後清洗臀部;剪短指甲,保持手的清潔,以免抓傷皮膚,脫皮處千萬不可撕皮,以免引起皮膚感染;衣被質地柔軟而清潔,避免穿着不透氣的化纖布料做的衣服;每日用1-4%硼酸水棉球擦洗雙眼,必要時塗抗生素眼膏;保持口腔清潔,鼓勵孩子勤漱口,口脣乾燥時可塗護脣油或金黴素魚肝油。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