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齒科5“+”醫生談牙齒

齒科5“+”醫生談牙齒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周秀娟醫生約見面的那天,正好是二十四節氣裏的“大寒”,朔風襲人、寒氣凜冽。一走進瑞爾齒科的北京國際大廈店,前臺小姐一聲親切的問候立刻讓人感到一絲暖意。很快,和藹可親的周醫生微笑着迎出來,溫暖的感覺讓人如坐春風。

齒科5“+”醫生談牙齒

“只有做到傾聽+耐心+用心+將心比心,才能贏得客人的信任。”

周醫生是南方人,說話時聲音非常柔和,讓人心裏不自覺地就多了幾分熨帖。

從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口腔醫學院畢業後,周秀娟就來到瑞爾齒科。四年下來,憑藉良好的醫德,出色的診療技術,周醫生得到了越來越多病人的認可,大家口耳相傳,慕名而來、指定要周醫生治療的病人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在採訪中,周秀娟很坦誠地說:“如果只從技術而言,有一些醫院的專家技術比我們高超,但是就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精力來跟病人解釋他的病情。現在都講究知情權。病人來到醫院,他會很想知道:他得的是什麼病,這個病是怎麼回事,醫院會怎麼治療,治療完之後能得到怎樣的一個效果……在普通醫院的話,很多醫生一天要看二三十個,甚至更多病人,他可能就沒時間和精力來跟病人說這些內容。但是在瑞爾齒科,這是很基本的知情權。我們規定一天最多看五至六個病人,這樣每個病人‘分到’的就診時間就很充分,我們會先傾聽完病患的述求,然後會滿足他們的知情權,把那些問題都解釋給他聽,等病人充分了解了之後我們再進行治療,這樣雙方充分溝通後,信任度自然就會提高,治療起來也更順利。”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雖然是很簡單的老生常談,但是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將心比心,將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朋友。周秀娟說,每次診治病人的時候都會“試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家人躺在這個椅子上看牙,我會怎麼對他就好。”周秀娟有點羞澀地笑着說“每當這樣去想,治療的時候,手下總是會不自覺地輕了很多,也會更小心、更認真。”

“先進的設備+認真的診療,又爲客人保住了一顆牙。”

瑞爾齒科的各項硬件條件都與國際接軌,如顯微鏡(牙科專用)、鎳鈦器械、熱牙膠和橡皮障等先進的器械都一一完備,醫生在爲病人診療的時候都能用到。國內能達到這樣水準的地方非常少。

也正是憑藉這些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設備,加上醫生認真細緻地診療,讓越來越多的客人在瑞爾齒科滿意而歸。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曾經有一位央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因爲患急性根尖炎,牙疼的厲害不說,整個臉都腫起來了。當她下了飛機,匆匆趕到瑞爾齒科的時候,醫生們已經下班了,周秀娟那天本來約好和朋友一起吃飯,但是“以人爲本”是瑞爾的信條,周醫生趕緊把病人迎回診療室。

病人說之前曾在好幾家醫院都看過,但是一直都沒能得到根治,病痛沒有完全解除,而且時常復發,一復發臉就腫得老高,根本沒法錄節目。曾經有醫生建議她拔掉那顆病齒,說這是唯一能夠“根治”的辦法。

作爲瑞爾齒科擅長治療根尖周病和根管治療的醫生,周秀娟醫生耐心地傾聽完病人的講述,細心的她發現這個病人的根管結構有點特別。爲了證實自己的判斷,周秀娟用顯微鏡爲病人進行治療。在纖毫畢現的顯微鏡下,周醫生髮現,果然如自己猜想的那樣,病人的這顆牙非常特殊——普通人的這顆牙一般只有一個根管,但是這顆病牙居然有3個根管!找到另外兩個特殊的隱藏根管後,一通開,裏面的膿腫馬上就流出,病患的劇痛當時就減輕了很多,臉也不腫了,能夠回去繼續錄節目了。這時已經是晚上八點過,快九點了。周秀娟這纔想起自己還沒吃晚飯。

之後又把相應的治療都進行完了,病人完全康復,那顆牙再也沒有“作怪”。

周秀娟醫生笑着說:這種病牙在沒有顯微鏡的情況下,確實是很難治療的,只有拔掉。現在,在高科技的幫助下,成功地治癒,保住了牙根,又幫病人留住了一顆牙,對於她今後的生活質量也多了一分保障。

“治標+治本,這是我的行醫準則。”

作爲一家專業的齒科醫院,瑞爾的工作理念是:以人爲本,注重服務。作爲一名深受客人歡迎的醫生,周秀娟總是秉持這個理念,凡事都從客人的牙齒健康爲出發點。

有一些項目,客人自己非常想做,但是從醫學角度並不是非做不可。遇到一些醫院有些原則性不強的醫生就會說:那就給客人做吧,反正沒有大問題,也能掙錢。

然而周秀娟醫生從來不這樣想,她從來不肯爲了掙錢而欺瞞自己作爲醫生的良心。對於客人,總是該做的項目纔會讓他們做,不該做的,不需要做的,不符合醫學標準的事就不做。比如很多人看到明星的牙齒很好看,就會要求將自己的牙齒磨了,做牙冠,做成和明星一樣的靚齒。一口牙做下來大概需要花費數萬元,收益匪淺。但周醫生通常都會耐心地勸解客人“這樣追求完美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必要的磨牙,會給牙齒帶來損害……”在聽了醫生專業而誠懇地解說後,大部分人都會打消之前的念頭。

周秀娟說:“作爲一名牙科醫生,最開心地就是看到自己的病人有一個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最令周秀娟醫生感慨的是她幾年前看過的一個病人。當時那個男孩只有十八九歲,有很多蛀牙,口腔衛生也很差。周醫生看到這個男孩這麼年輕,牙就壞成這樣,心裏非常擔憂他今後的口腔健康。每次給男孩治療的時候,就會反覆向他強調要愛護自己的牙齒,然後不厭其煩、鉅細無遺地告訴他正確的刷牙方式、每次刷牙的時間、每天刷牙的次數、如何用牙線、定期檢查……

周秀娟醫生說,自己每次都說同樣的內容,到後來自己都覺得有點羅嗦。但是醫者父母心,每次又忍不住不說。因爲如果只是治療一顆牙,沒有讓病人形成正確的口腔保健意識,別的牙齒還是會壞。

然而令周秀娟醫生特別欣慰的是:通過這段時間的治療,原本不注意口腔衛生的男孩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後來男孩去美國上學了,但是每半年還是會回北京找周醫生洗牙、複查。周醫生很欣喜地看到男孩的口腔衛生已經維護得很好了。這說明男孩已經建立了正確的愛護口腔的意識,這能讓他受益終身。“這個男孩讓我挺有成就感的,因爲我覺得一個好醫生,應該是治標又治本的。”周秀娟醫生略有些羞澀地笑着說。

(採訪的最後,周秀娟醫生又諄諄叮囑了我一些牙齒保健的知識。她笑道:“這可能是自己的職業習慣,總是希望大家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