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紫蘇葉

紫蘇葉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紫蘇葉

別名:蘇葉、赤蘇、紫蘇、皺蘇、尖蘇、香蘇葉、雞冠紫蘇、子蘇。

紫蘇葉

性味:辛,微溫,無毒。

歸經:脾經、肺經二經。

入藥部位:本品爲脣形科植物紫蘇的乾燥葉(或帶嫩枝)。

形態特徵:本品葉片多皺縮捲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紫蘇葉的用法用量

用法:5~9g。

炮製:除去雜質及老梗;或噴淋清水、切碎,乾燥。

紫蘇葉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主治: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藥理作用:①解熱作用

用紫蘇葉煎劑及浸劑2克/公斤經口給予傷寒混合菌苗發熱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熱作用;用朝鮮產紫蘇的浸出液,給予因溫刺而發熱的家兔,亦有較弱的解熱作用。

②抗菌作用

紫蘇葉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③對血糖的影響

紫蘇油0.35毫升/公斤給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蘇醛作成肟後,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較紫蘇油更強,將此肟溶於橄欖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較緩慢。

紫蘇葉配伍

①治傷風發熱:蘇葉、防風、川芎各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甘草六分。加生薑二片煎服。(《不知醫必要》蘇葉湯)

②治卒得寒冷上氣:幹蘇葉三兩,陳橘皮四兩,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爲再服。(《補缺肘後方》)

③治咳逆短氣:紫蘇莖葉(銼)一兩,人蔘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聖濟總錄》紫蘇湯)

④治傷寒啘不止:赤蘇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飲。(《補缺肘後方》)

⑤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紫蘇葉、當歸(去蘆,酒浸)各一兩,人蔘、甘草(炙)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濟生方》紫蘇飲)

⑥治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並搗封之。(《海上仙方》)

⑦治金瘡出血:嫩紫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

⑧治攧撲傷損:紫蘇搗敷之,瘡口自合。(《談野翁試驗方》)

⑨治蛇虺傷人:紫蘇葉搗汁飲之。(《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⑾治寒瀉紫蘇葉15克,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

⑿解食魚、鱉中毒:紫蘇葉60克,煎濃汁當茶飲,或加薑汁十滴調服。

⒀子宮下垂:紫蘇葉60克,煎湯薰洗。

紫蘇葉各家論述

①《綱目》:“紫蘇,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則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芎窮、當歸,則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則散溼解暑,治霍亂腳氣;同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

②《本草匯言》:“紫蘇,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花痰氣,乃治氣之神藥也。一物有三用焉:如傷風傷寒,頭疼骨痛,惡寒發熱,肢節不利,或腳氣疝氣,邪鬱在表者,蘇葉可以散邪而解表;氣鬱結而中滿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氣上逼,腹脅脹痛者,蘇梗可以順氣而寬中;設或上氣喘逆,蘇子可以定喘而下氣。痰火奔迫,蘇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當詳之。”

③《藥品化義》:“紫蘇葉,爲發生之物。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泄,專解肌發表,療傷風傷寒,及瘧疾初起,外感霍亂,溼熱腳氣,凡屬表症,放邪氣出路之要藥也。丹溪治春分後溼熱病,頭痛身熱,脊強目痛,鼻幹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風,發汗解肌,其病如掃。取其辛香,以治抑鬱之氣,停滯胸膈,入分心氣飲,開心胸鬱熱神妙。如寒滯腹痛,火滯痢疾,溼滯泄瀉,少佐二、三分,從內略爲疏表解肌最爲妥當。參蘇飲治虛人感冒風寒,方中一補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義,減去人蔘,或服之不應,或邪未散而正氣先虛。”

④《本草乘雅半偈》:“(紫蘇)致新推陳之宣劑,輕劑也。故主氣下者,可使之宣發,氣上者,可使之宣攝。葉則偏於宣散,莖則偏於宣通,子則兼而有之,而性稍緩。”

⑤《長沙藥解》:“蘇葉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衝逆,擴胸腹而消脹滿,故能治胸中瘀結之證而通經達脈,發散風寒,雙解中外之藥也。”

⑥《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爲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今人恆以莖、葉、子三者分主個症。蓋此物產地不同,形狀亦別,多葉者其莖亦細,而莖杆大者,則葉又少,故分析辨治,尤爲精切。葉本輕揚,則風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閉,宣通肌表,泄風化邪,最爲敏捷。莖則質堅,雖亦中空,而近根處偉大豐厚,巨者徑寸,則開泄裏氣用之,解結止痛,降逆定喘,開胃醒脾,固與開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則滑利直下,降氣消痰,止嗽潤肺,又是別有意味。此今人選藥之密,已與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謂非藥物學之進境者。”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