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馬悅陵老師談五穀雜糧的吃法

馬悅陵老師談五穀雜糧的吃法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譽爲養生教母的馬悅陵老師也談五穀雜糧的吃法。

馬悅陵老師談五穀雜糧的吃法

米有大米、玉米、黑米、糯米、小米之分,是我國百姓傳統的主食,是爲身體補充能源的主要來源,每種米都有自己的功效。
  
  大米性平,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玉米性平,益脾寧心,健脾開胃;黑米性溫,能補血、暖胃健脾、滋補肝腎、止咳喘;糯米性溫,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小米性涼,益氣、補脾、和胃、安眠。
  
  米還分精米和糙米。精米是在加工過程中不但去掉了稻殼,是連胚芽和米糖層都去掉了,糙米是隻脫掉了稻殼,胚芽和米糖層還保留着,因此糙米的營養價值高於精米。
  
  不論是什麼米,因爲是主食,主食就是長年的一大碗、一大碗的吃到肚子裏去的主要糧食,主食與你身體的需求、體質是一致的,長期食用對身體是絕對有益的,而主食一但與你的身體需求及體質不符,長期吃下去,一定會生大病的。因爲主食一但形成習慣,進入身體的量是很多的,幾乎都是每天一碗一碗的吃進去,比吃錯了蔬菜和水果對身體的傷害更大,而選擇食物是否與身體相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食物的屬性。
  
  大米是性平的,適合所有的人長期使用,所以大米確實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主要的糧食。身體虛弱,胃腸功能弱的人儘量將米飯燒的軟一些、爛一些,或煮成稀粥,減輕胃腸的負擔。雖然糙米的營養價值高,但缺點是不易煮爛,再好的東西吃到肚子裏難以消化,不但增加了胃腸的負擔,還影響進一步的吸收,如要吃糙米,一定要多燒多燜,或煮熟後再在粉碎飢裏打成稀糊狀吃。
  
  玉米也是性平的,同樣適合所有人長期食用,玉米最常見的吃法是將玉米打成細碎的顆粒或細粉後煮粥吃,稀糊狀的玉米糊利於消化、吸收,而且營養胃腸。
  
  黑米是性溫的,補血又補腎,但黑米是糙米,很難煮爛,更沒辦法用黑米做成乾飯吃,所以長期吃黑米的人很少。我自己非常偏愛黑米,雖說黑米屬性是偏溫的,但黑米補而不燥,並不容易上火,只是小孩在長期吃黑米時能感覺到黑米有些上火,我一般都告訴家長,如果要給孩子吃黑米稀飯,最好再摻入同等量的大米一起煮,這樣孩子吃就不易上火了。以前我都是長年煮黑米稀飯當早飯吃,每次要小火煮三個小時才能將黑米煮的爛一些,但吃到嘴裏仍感到較硬,難以消化,而且每次鍋都很難洗,因爲煮的時間太長了,過一會就要攪一攪還是不能避免鍋底糊了一大片。後來,只是在晚上像燒簡單的大米稀飯一樣,大火燒開後改小火再燒一小時後就關火了,不要開蓋,等第二天早上黑米經過了一晚上的炮製,已經膨脹、鬆軟了許多,再放到粉碎飢裏打成稀糊狀,燒開後就可以吃了。單獨地吃黑米糊的口感也不是太好,後來又加進去了兩個雞蛋,徹底攪碎後再到火上燒開,加了雞蛋的黑米糊的口感就改善了許多,有了一點點的香味,吃的時候可以再加一勺固元膏口感會更好,而且營養豐富,又全是糊狀食物利於消化吸收,如果想吃鹹口味的,可以吃一些小菜或肉鬆。我周圍的朋友都跟我學着長年吃這樣的營養早餐,可以說都反應不錯,感覺吃後胃很舒服;感覺吃後胃口反而開了,飯量大了;感覺吃後便祕治好了;感覺吃後頭發變黑了……
  
  糯米也是性溫的,特別是糯米補血又補氣,總想着用它來補身體。我也是將血糯米煮好後打成稀糊,再加入雞蛋和固元膏一起吃,第一天吃感覺身體反應不錯,沒有明顯不適,第二天早上再吃,吃後不久就會有頭髮脹的感覺,第三天再吃,頭脹痛的就會非常明顯,還伴有一些胸悶。試了幾次都是一樣,只好將血糯的量減少,再放入等量的大米,吃後還是不舒服,最後試到只放1/5的血糯,4/5的大米,吃後雖然頭脹的不是很明顯,連續吃上幾天後依然會出現不適,最後我只好放棄了用血糯補血的方案。看來如想用血糯補血,一星期最多吃1-2次,爲什麼血糯不能長期吃呢?原因是它補氣作用太強,只要是身體寒溼重的人,血液是沉重的,血液的運行速度是慢的。“氣爲血之帥”,氣是帶着血行的,而血液沉重時,氣帶不動血,或是血跟的速度慢了一些,氣就先走了,氣是往上走的,自然就會聚積在頭部,引起頭部發脹,時間久了還會胸脹、胸悶。這些體會都是我在反覆的實踐中慢慢地去體會、慢慢的感悟出來的。我將我的體會告訴大家,給大家提個醒,只要是身體有疼痛性毛病的人,無論是頸痛、腰痛、腿痛等等,都儘量少吃糯米類的食物,以防身體出現脹氣、瘀堵的不適,特別是已患有頭部不適的,如頭暈、頭痛、頭面部經常患有各種慢性炎症的人、手指上的半月形偏小或沒有的人(代表體內寒重),就儘量不要吃或少量的吃糯米以及糯米加工成的各種食品。

#p#
  
  小米性涼,現在各種宣傳都在介紹小米的好處,但小米性涼是不適合身體內寒溼重的人吃的。一次,一個朋友患有嚴重的胃病,經常胃痛,人極度消瘦,舌苔象地圖樣的一快有、一快無,典型的胃氣極弱,當我問他平時的飲食時,他說現在一日三餐都是小米稀飯爲主,是一個老中醫告訴他的吃小米養胃,他已吃了半年的小米飯了,但還是沒有任何的改觀,而且體質現在越來越虛弱。我說小米性涼的,不適合氣血兩虧及身體寒溼重的人吃。他表示反對,說小米性涼爲什麼北方的婦女做月子要吃小米,我說北方婦女做月子吃小米稀飯的時候是要加紅糖、紅棗的,不是單獨吃的。

爲什麼小米主要是北方人吃,南方人吃的很少,而且這個吃法是自古傳下來的,以前的北方,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不如南方的豐富,特別是冬季,沒有水果,蔬菜的品種很少,只有土豆、洋蔥、白菜、韭菜、包菜、蘿蔔等這些性平、性溫的蔬菜,北方人又愛吃牛肉、羊肉,愛吃蔥、姜、蒜,都是性溫的食物,同時北方又缺雨水、乾燥,在這種情況下,小米的性涼,小米的滋陰潤燥的功效就起到了非常好的中和、平衡作用,其實上天早給生活在某個區域的人準備好了他們應該吃的食物,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只可惜現在的人們已沒有按天、按區域吃飯了,北方的冬天已不缺水果了,更不缺各種夏季才能生長的寒涼的蔬菜了,這時的北方人再以小米爲主食,再大量地吃着涼性的小米,自然就起不到中和的作用了,起到的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的作用。脾胃怕的就是寒涼,長期大量的吃入寒涼的食物自然就傷了脾胃,自然就會出現胃痛、胃脹、消化不良、身體虛弱的各種症狀。任何食物都是好的,但不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綜合地去分析,不去仔細辯證,怎能不吃出病來?
  
  只要是身體寒溼重,只要是身體經常出現這疼那疼的毛病的時候,是不能將小米當主食來吃的,平時也最好不吃。而身體狀況不錯,並沒有身體疼痛性疾病的人,如將小米當主食吃,水果及寒涼的蔬菜一定要少吃或不吃,或在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喝上一碗小米粥,滋陰潤燥,恰到好處。
  
  只要我們每個人,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按身體的需求和體質去選擇主食、選對了主食,主食供給身體的能量、功效與身體的需求保持平衡的時候,才能吃出健康、才能少生病。

小編推薦中醫解說五穀雜糧的“藥性”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