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拉呱 >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珙縣龍是一種蜥腳形亞目恐龍,誕生於2-1.75億年前的侏羅紀初期,體長可達14米左右,算是巨型恐龍的一種,主要利用四足進行行走和奔跑,脖子和尾巴比身體更長,屬於植食性恐龍之一。珙縣龍的第一批化石出土就是在1997年於中國的四川進行的,其中缺少頭蓋骨等。

珙縣龍的體型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珙縣龍的化石出土之後,經過推測它的體長普遍可達14米,在已發現的770多種恐龍中可排名到112位,因此也算是巨型恐龍之一,在蜥腳類恐龍中有不少與它體型相似的,比如同樣在我國發現的東陽龍,體長就達到了15米多。

珙縣龍的外形特徵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第2張

珙縣龍和大部分的蜥腳類恐龍很相似,都是使用四足行走和站立,而且它的前肢要比後肢短上30%,四肢都是非常粗壯的圓柱形。但是珙縣龍和其他的蜥腳類恐龍不同的是,它的每隻腳上雖然都擁有着五根指爪,但是其中最外側的一隻是退化的,其他的四隻則是爪子狀的,並且最外側的第二根的指骨是最多,可達5節。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第3張

珙縣龍也是蜥腳類恐龍中唯一一種已發現的趾骨末端骨化的恐龍,要知道蜥腳類恐龍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骨化程度很低的,也就是骨質不容易被軟骨替代,但是珙縣龍就是一個例外,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爲可能是因爲標本的碎片過多,有不少的蹤跡沒有被保留而導致的。

珙縣龍的化石發現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第4張

第一批的珙縣龍化石是在中國四川的珙縣北村的柳井組發現的,這批化石最初埋藏於紫泥岩之中,據說最初是因爲1997年5月份的一次地質勘探而意外發現的,之後再同一個月份開始進行挖掘,最終纔出土了這批化石。後來經過研究大部分都來自於一種蜥腳類恐龍,當然其中還包含了不少獸腳亞目恐龍的化石碎片。

巨型植食恐龍:珙縣龍 體長可達14米(前肢比後肢短30%) 第5張

最終科學家們將其進行了拼接,雖然都是比較破碎的,但基本上頭部還算是比較完整,其中包含了上頜骨、牙齒等顱骨部分,但是還是缺乏頭蓋骨,不過在1998年的時候,由賀新祿教授對其進行了命名和描述,最終將其命名爲“珙縣龍”,以紀念它的發掘地。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