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人間冷暖 > 老人怎麼吃蔬菜 9大吃蔬菜的錯誤認識

老人怎麼吃蔬菜 9大吃蔬菜的錯誤認識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常飲食中,蔬菜是老年人每餐必吃的。不過,由於老年人的體質特殊,他們不能像年輕人一樣不顧禁忌的食用蔬菜。因此老年朋友們就需要認識一下吃蔬菜的錯誤方法,不然的話,容易導致出現身體問題。那麼老人怎麼吃蔬菜呢?老人吃什麼蔬菜好呢?接下來爲大家一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老人怎麼吃蔬菜 9大吃蔬菜的錯誤認識

老人怎麼吃蔬菜?9大錯誤方法要糾正

1、吃菜不喝湯

炒菜時,蔬菜中大量的營養物質都溶解在菜湯裏了,不喝多可惜。

2、生吃蔬菜不洗乾淨

現在蔬菜污染越來越嚴重,有各種農藥和寄生細菌的殘留,因此生吃蔬菜最好洗乾淨、去皮。

3、先切菜後洗菜

有的人炒菜時爲了省事,先切菜再放在一起沖洗一下,其實這樣做也會令大量的維生素白白流到了水中。

4、小火炒菜

維生素C、B1都怕熱。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悶,應該用旺火炒。再有,加少許醋,也有利於維生素保存。

5、菜做好了不馬上吃

很多人喜歡做好了飯菜後放在鍋裏溫着或者放在保溫桶裏面,等上一段時間再吃,這樣也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

6、偏愛吃炒菜

很多減肥的人相信肉菜一起炒可以降低脂肪的攝入,其實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還有些蔬菜更適於涼拌來吃,比如黃瓜、番茄等等。

7、丟掉含維生素最多的部分

一些習慣性蔬菜加工方式也影響蔬菜中營養素的含量。例如,有人爲了吃豆芽的芽而將豆瓣丟掉,實際上豆瓣的維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

8、久存蔬菜

有的老人家喜歡一週做一次大采購,把蔬菜存在家裏慢慢吃,這樣固然節省時間,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狀況下(20℃)每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高達84%。因此,應該儘量減少蔬菜的儲藏時間。如果儲藏也應該選擇乾燥、通風、避光的地方。

9、吃素不吃葷

時下素食者越來越多,儘管有利於防止動脈硬化,但是一味吃素也不對:

一是人每天必須要從肉裏攝入一定量膽固醇,適量的膽固醇還有利於防癌。

二是單純吃素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容易引起消化道腫瘤。

三是維生素B2攝入不足。

四是由於蔬菜中普遍缺乏鋅,因此,素食者也容易嚴重缺鋅。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搭配着吃。既可以取得素食的效果,也可以避免素食對身體的損害。

老人怎麼吃蔬菜 9大吃蔬菜的錯誤認識 第2張

老人吃什麼食物好?

1、百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潤肺解渴、止咳止血、開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陰虛久咳,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症狀。

2、銀耳

銀耳被稱爲“窮人的燕窩”,燕窩雖補,但價格昂貴,而銀耳無論顏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窩相似,價格便宜。銀耳具有強精、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

3、柿子

柿子性寒,能清熱、消痰、止咳,故熱咳者宜食之。據近代藥理試驗觀察,柿子確有祛痰和鎮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強於鎮咳。

4、豆腐

《醫林纂要》雲:“豆腐清熱,止咳,消痰。”凡咳嗽屬於風熱或肺熱者尤宜。亦可選用豆腐皮1張,冰糖適量,加水煮熟後食用,對肺熱咳嗽也有治療效果。

5、橄欖

橄欖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效。嗓子痛時含服些青橄欖,可使咽喉清爽,如與鮮蘿蔔煎服效果更好。橄欖經蒸餾後的液體稱橄欖露,可用於治療咽痛、咳嗽、煩躁等症。

6、竹筍

竹筍性味甘寒,有清熱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說:“竹筍,甘而微寒,清熱除痰。”《隨息居飲食譜》亦云:“筍,甘涼,開胸消痰。”因此,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7、無花果

除生食外還可以加工成爲果乾、蜜餞、罐頭等。無論乾鮮無花果均可入藥。咽喉腫痛時,吃上幾顆會減輕疼痛,很快恢復。肺熱、聲音嘶啞時,服用冰糖水煎無花果,可起到去火消啞的作用。

8、梨

梨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適用於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症、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梨是最常見的清肺食物,可以將它蒸着吃,可以煮湯,還可以搗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療咽喉痛,效果極佳。

9、薄荷

薄荷味辛性涼,善於疏散外感風熱。《滇南本草》中說它“治傷風咳嗽”,實爲風熱咳嗽。《簡便單方》中也介紹單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故凡風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飲頗宜。

10、白蘿蔔

白蘿蔔是中醫食療經常選用的,生吃效果好,榨汁效果更佳。而且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可抑制細胞的異常分裂,進而預防癌症發作,蘿蔔還有殺菌、增進食慾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蘿蔔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和豐富的澱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夠有效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