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食品安全誤區:天然並非好用農藥未必殘留

食品安全誤區:天然並非好用農藥未必殘留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然的都是最好的。這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選購食品時的首要想法。當我們對各種看似“多餘”的食品工業處理手段越來越敏感時,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天然食品”。進入超市一看,“純天然”、“綠色”、“無添加”、“有機”等字眼比比皆是,也成了人們追捧的亮點。

食品安全誤區:天然並非好用農藥未必殘留

然而,這些貼着標籤的食品真的是“天然”的嗎?我們如何界定“天然食品”、“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呢?這些產品真的如宣傳的那樣安全嗎?使用過化肥、農藥就一定對食品有害嗎?

———— 誤區1 ————

純天然食品就是不含任何化學元素的食品

專家迴應:純天然食品固然好,但天然的產物當中有些部分可能對人體不利

出於對添加劑的擔心,追求所謂的純天然成爲人們選購食品的唯一標準。“不含防腐劑”“無任何添加劑”一時成爲廠家使用的食品宣傳用語,然而,純天然食品也有諸多潛在的隱患需要提防。事實上,很多國家的食品管理部門並未對“純天然”的標識做過多的限制,也因此導致了很多商家藉此炒作產品。比如,玉米是“純天然”的,但是其所生產的成品卻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天然”意味着要以“高糖”包裹,而往往付出的代價與普通的垃圾食品並沒有兩樣。

食品化學分析也發現,許多純天然食品中都含有有害物質。例如,生豆角中有溶血物質,發芽土豆中有毒素,某些魚類中含有胺等可能導致中毒的物質等等。如果對這些食品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危險。

據新華網報道,南京市質檢院食品室的喬玲說,比如不含抗氧化劑的食品可能出現潛在的氧化反應,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氧化物質,因其不容易察覺,所以對健康的潛在損害很大。再如,一些不含防腐劑的食物,因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保存過程中容易變質。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喝飲料,有的飲料就號稱純天然,但是一次喝不完,很多人就擰上蓋子放進冰箱,但冰箱的保鮮溫度往往在4攝氏度左右,無法保證細菌不繁殖,所以過段時間拿出來再喝,顯然就容易有潛在致病風險。

即便是一些“純天然”的食品也可能有毒、有害。隨着現代社會農藥、化肥等的廣泛使用,一些地區的空氣和水等自然環境已經被污染,在被污染的環境下自然生長的植物雖然可以被稱爲“天然”,但卻難保其純淨、安全。由此,“純天然”並不代表綠色健康,要警惕商家“純天然”食品的誤導宣傳。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王錫昌介紹,純天然食品固然好,但天然的產物當中有些部分可能對人體不利,通過食品加工可以把有害物質去掉,所以加工是需要的,對這些食物資源進行一定的粗加工處理或精加工處理,使之更滿足人們對品質、口味、質地的需要。#p#副標題#e#

———— 誤區2 ————

純天然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

專家迴應:有機食品要求最高,綠色食品次之,最後是無公害食品

走訪各大超市看到,帶有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標誌的商品價格要比一般商品高得多。在北京的一家大型超市,帶有綠色食品標誌的青椒6.98元一斤,普通青椒只有2.30元一斤。同樣,散裝大米2元多1斤,有機大米則要6元錢一斤。

查閱相關標準可以發現,在我國,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是需要經過嚴格認證的,綠色食品分爲A級和AA級。A級是指生產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AA級也叫有機食品,除了生產環境符合標準外,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食品添加劑等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的生產資料。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的優質農產品及其加工製品。

按照標準來衡量三種食品,有機食品要求最高,綠色食品次之,最後是無公害食品,這些產品都會有相應的標誌。

據瞭解,在我國有嚴格的食品認證體系,農業部啓動的“無公害食品計劃”確立了“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發展戰略,這三種產品的包裝上都有規範的標誌、認證編號以及廠名、廠址及認證的有效期限。而目前市場上一些產品宣傳的所謂“純天然”食品則屬於商家爲其產品戴上的“美麗光環”。消費者在選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時一定要認清標誌。#p#副標題#e#

———— 誤區3 ————

凡是使用了農藥化肥都有殘留,都對身體不利

專家迴應:我國農藥殘留合格率很高,農藥殘留可以通過流水沖洗去除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副主任錢永忠曾表示:影響農產品質量問題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蔬菜中的殘留農藥超標,另外一個是違規使用添加劑。由此可以看出,農藥殘留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響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打藥的時機。據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齊紅巖教授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介紹,一般作物都可以通過新陳代謝作用對噴施的農藥進行降解,如果在採收的前一天噴藥,採下來的果蔬農藥殘留量一定會很高,而要是採收前10天打的藥,到採收時就沒有那麼大的農藥殘留了。

此外,農藥類型和採收方式對農藥殘留也有影響。農藥一般分爲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等類型。其中殺蟲劑對人影響最大。在採收方式上,像白菜、蘿蔔、甘藍等一次性採收的蔬菜農藥殘留要相對少一些,而像番茄、黃瓜、辣椒這樣的連續採收的殘留量將比較大。

根據農業部的測評,2010年我國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

檢合格率分別達到96.8%、99.6%和96.7%。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其博客中介紹,我們國家的政府部門對蔬菜裏的農藥殘留是有很嚴格的、很有規律性的堅持,還不僅僅停留在市場抽檢,有檢測數據來說明我們代表性的蔬菜農藥殘留狀況是什麼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一小部分的蔬菜農藥殘留超過國家允許標準,我覺得這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解決的。”在陳君石看來,我國的農業生產結構需要調整,農業生產要有良好的規範。

對於普通居民如何減少農藥殘留帶來的危害,陳君石介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流水,小小的流水,把蔬菜放在流水下用手用機械的辦法來洗一洗。因爲蔬菜農藥都是留在蔬菜的表面,這種用機械的辦法都是可以去掉的,也許有少量的滲透到裏面去了,但我們的蔬菜一般是要加熱的,即便是生吃,能夠進到黃瓜、番茄裏的農藥殘留比例還是很少數的。(記者 姜晨怡)#p#副標題#e#

———— ■ 延伸閱讀 ————

警惕食品包裝潛臺詞

“不含防腐劑”

雖說不含防腐劑,但沒說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劑。抗氧化劑、香精、色素、髮色劑、增鮮劑之類都有可能在裏面。也就是說,不含防腐劑,並不能保證它是“純天然”狀態。

很多食品天然就是不用防腐劑的,比如罐頭,含鹽和糖極高的食品,還有一些極乾的食品如方便麪、掛麪等。因爲罐頭能把裏面的細菌和芽孢徹底殺滅,同時又密封起來,讓外面的細菌進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劑。沒有水,細菌沒法繁殖,大量的鹽和糖起到防腐劑的作用。

但是如果鹽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劑還要糟糕。因爲鹽含量太高危害健康,要比百分之零點幾的防腐劑厲害得多。比如說,一些醬油、鹹菜等宣稱不含有防腐劑,通常都是那種鹹味特濃,甚至是加糖掩蓋的產品。因此“本品無防腐劑”並不能成爲消費者優先選購該食品的條件。

“不含人工色素”

也就是說這裏面還是含有色素的,只不過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從天然原材料中提取出來的。比如含有胡蘿蔔素的提取物、紅曲色素、紫膠紅等都是來源於天然食物的色素。

相對而言,天然色素可以放心食用,但在提取過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機溶劑殘留。只要合乎相關產品標準也就沒什麼問題,但一般產品的濃重顏色是色素帶來,也就意味着其中的原料並不那麼“純天然”。

“不含味精”

西式的產品中常見到“不含味精”的說明,這似乎是相對健康的食品。但很多專家提示,不含有味精,不等於不含有穀氨酸鈉這種成分,更不等於不含有人工增鮮成分。

因爲現在食品工業中使用的增鮮劑品種太繁多,除了味精,還有核苷酸鈉、有機酸鈉、雞精、酵母提取物、植物蛋白水解物等,而各種鮮味的水解物、提取物當中都含有相當多的穀氨酸鈉,這些跟味精相比差不了多少。所以那些對味精過敏,或對食品中的鈉含量有限制的消費者應該謹慎購買。

有機食品在美國

據美國霍普金斯基金會資助的富布賴特訪問學者、美國有機食品研究專家塔莉·拜爾(NatalieBaer)介紹:很多美國人都會買有機食品,在我看來,大概80%的人會購買有機食品,不過購買比例不同。幾年前就有調查指出,超過2/3的美國消費者會購買有機食物,所以很難說有機食品的典型消費者是什麼樣的。從多項調查研究來看,有機食品的消費人羣不存在年齡與性別差異,收入因素影響也不大。

總體而言,在美國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之間的差價不像在中國那麼大。這種差價對於在乎飲食健康的那些美國人來說,基本不構成障礙。可能富裕的美國人會買得多一些,但一般人也會買。

美國有機食品市場增長在減緩,但仍然在繼續增長。即使在經濟衰退期的去年,美國有機食品的銷售也增加了8%,而全美整個食品工業銷售的年增長只有2%。1990年美國有機食品的銷售還只有10億美元,現在已經達到250億美元。

如果食品包裝上寫着“全天然”,人們會以爲與“有機食品”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所謂“全天然”毫無意義,與有着嚴格標準的有機食品不能相提並論。據我所知,大約10年前有研究說很多消費者不知道天然食品與有機食品的區別,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爲有機食品市場已經如此發達,人們能夠分清。(據《環境與生活》雜誌)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