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家庭醫生開始進入市民家中 滬部分區縣開始試點

家庭醫生開始進入市民家中 滬部分區縣開始試點

來源:爵士範    閱讀: 6.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者日前走訪了參與試點的長寧區衛生局,區衛生局局長張平表示,和歐美家庭醫生一樣,家庭責任制醫生將針對家庭成員不同生命階段的健康需求和家庭主要健康問題開展健康管理;但與歐美不一樣的是,上海式家庭醫生仍將堅持公益性。

家庭醫生開始進入市民家中 滬部分區縣開始試點

早在2008年,長寧就率先試點建立家庭健康責任制。在此基礎上,今年又發佈了關於推進家庭健康責任制的實施方案。新方案目標明確:營造社區醫生與居民家庭之間互信、互動的氛圍,讓社區每個家庭都有一位做醫生的朋友。

據介紹,長寧區的家庭醫生主要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有4項職責,包括居民健康信息的管理、健康知識的傳遞、健康生活行爲的干預指導、以及健康服務與路徑的指引。他們以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爲基礎,以殘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羣家庭爲主要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的家庭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發現家庭的主要健康問題,引導建立居民健康問題的家庭醫生首診制。

方案要求,一個家庭醫生原則上對應一個居委20%的家庭,從有特殊需求的家庭開始做起,根據居民的意願完成雙向綁定。

這需要家庭醫生與居委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繫,與居民建立一種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的夥伴關係。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小嶺表示,“一個合格的家庭醫生必須具備4種能力:運用全科知識工作能力;熟練掌握電腦操作能力;善於與居民溝通的能力;緊密依靠居委的能力。”

“有什麼不舒服,打個電話找醫生朋友去商量。”張平表示,長寧區版家庭醫生完全顛覆了醫生等着病人上門的習慣,“家庭醫生的重要特色就是下到居委會,主動接觸照看對象,開展有規律的關心。簡單來說,就是防治結合,‘守護’居民的健康,而不是以往單純地看病、開處方。”

爲了提高家庭醫生在社區居民中的信任感和權威感,長寧對家庭醫生實行了“放權”:即在爲社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服務基礎上,將部分有限服務資源管理權限交由家庭醫生負責;在適當的監管下,家庭醫生可以根據管轄區域內服務需求情況將資源合理配置給服務對象。在此項制度的支持下,“有快速轉診的捷徑”成爲了家庭醫生取得居民信任的“絕招”。長寧區內的社區衛生中心與公共衛生專業機構、二三級醫療機構已經形成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的協同服務關係,家庭醫生“有權”爲服務對象開啓社區衛生中心與二級醫院、三甲醫院之間快速轉診的“綠色通道”,並提供專家預約、轉介服務及專家會診等服務。

當他們有了一位醫生朋友

———長寧居民的家庭醫生初體驗

楊媽媽:醫生居然上門“逮”病人

楊媽媽總算放寬了心:她倔脾氣的兒子終於肯好好調理自己血糖偏高的身體了。

楊媽媽有高血糖的家族病史。周家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家庭醫生後,楊媽媽一家綁定了一個“醫生朋友”。這位“醫生朋友”隔三岔五就會上門看看。在家庭醫生的看護下,楊媽媽的血糖平穩了許多,但有件事情卻總放心不下:“我的兒子身體也不太好,血壓高,應酬又多,但讓他去看醫生,他總是以工作忙爲藉口不去。”

家庭醫生的責任是以家庭爲單位監管健康。楊媽媽的兒子也屬於同一個家庭醫生的服務對象。看着老人的擔心,家庭醫生跟老人偷偷商定,下次登門的時間就約在楊先生在家的時間。

從此後,家庭醫生總會拿着資料上門“逮人”,並屢向楊先生講解高血糖的危害。他還直接拿來血糖儀,爲楊先生當場做了化驗。幾次三番下來,原本心存抗拒的楊先生接受了醫生的治療建議,漸漸地,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由家庭醫生上門“逮人”變成了主動聯繫、諮詢病情。

———家庭醫生對家庭健康問題的干預生效了。

徐阿婆:有了醫生朋友,看病的路好走了

一次腹痛險些要了女兒的命,想起那次就醫經歷,周家橋街道的徐阿婆還是心有餘悸,“再遲一步,我女兒就危險了”。

今年2月,徐阿婆的女兒突然腹痛難忍。家庭醫生迅速開通轉診綠色通道,將病人火速轉往同仁醫院。經檢測發現,病人血脂偏高,病情不一般,手術中發現爲急性重症胰腺炎、繼發闌尾炎。

病人的甘油三酯一度比正常指數高出42倍,非常罕見。如果血脂降不下來,胰腺炎將無法控制,隨時可能發生脂肪栓塞,危及生命。長寧區醫療單位彼此間建立的“醫療衛生協同服務體系”幫了大忙:同仁醫院立即聯繫仁濟醫院的專家,在一小時內展開了會診。結論是,患者需要儘快做血脂分離手術。

同仁醫院和仁濟醫院都沒有血脂分離設備,經過與華山醫院的協商,病人在術後第一天晚上7點由“綠色通道”轉入華山重症監護室,經過治療,徐阿婆的女兒終於脫離危險,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病情危急,耽擱個一兩天,人命就沒了。”徐阿婆說,“患了腹痛,去哪個醫院、看哪個科室我們根本都不清楚;即便直奔三甲醫院,排隊掛號又是半天;再等到看好醫生,又未必可以直接開展手術。但有了一個醫生朋友,看病的路一下子好走很多。”

■瓶頸

在長寧區的家庭醫生試點方案中,對穩住人才、提升家庭醫生待遇的思考佔了很大篇幅。據瞭解,全科醫生匱乏仍然是影響今後家庭健康責任制發展的一道瓶頸。

“醫”“防”一體是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社區衛生人才結構急需調整。社區居民健康狀況的複雜性和醫療衛生需求的多樣化,將會使家庭醫生在健康管理過程中遇到各種知識瓶頸。

目前社區衛生人員的總體待遇不高,如果缺乏相應的利益導向機制,家庭健康責任制工作很難繼續。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