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高中的地理課本中,不可缺少的一章就是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天氣的反常。那麼,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還要告訴你的是,北京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範圍異常偏暖0.5℃以上、持續時間一般爲6個月到1年半的現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厄爾尼諾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每4~5年出現一次。

名稱來源

西班牙文EL-Nino是“聖嬰”的意思,其譯名爲“厄爾尼諾”。過去,地處南美洲的祕魯漁民,稱呼每年聖誕節前後南美沿岸海水溫度上升的現象爲“聖嬰”,即“厄爾尼諾”。後來,氣象學家與海洋學家,把厄瓜多爾至祕魯赤道東太平洋沿岸一帶海水溫度異常偏高的現象,稱之爲“厄爾尼諾事件”。

判斷是否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氣象界是以若干個關鍵海域的海表溫度至少連續三個月正距平(比常年同期偏高)在0.5℃以上,或者季距平達到0.5℃以上爲依據的。

相反,當海溫連續三個月負距平(比常年同期偏低)在0.5℃以上時,氣象界稱之爲“ 拉尼娜事件”,本來LaNina,西班牙文指小女孩。它是與厄爾尼諾事件相反海溫變化的“冷事件”。

“厄爾尼諾 和“拉尼娜”都是發生在赤道東太平洋的海溫異常偏暖或偏冷現象。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第2張

厄爾尼諾事件影響

厄爾尼諾事件影響

人們爲什麼會如此關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呢?原來,南美沿岸原本是冷水上規區,亦稱之爲冷水涌升區。水中有豐富的浮游生物,是鯡魚的最好食物,但若冷水上翻減弱,由於浮游生物大量減少,鯡魚就會因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這會嚴重影響當地的漁業生產和經濟收入。

從氣象方面來說,氣象學家的許多研究表明;當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發生時,不僅會使熱帶環流和天氣氣候發生異常,甚至會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大氣環流異常,出現較大範圍的乾旱、洪水、低溫冷害等災害性天氣。

由於,一九九七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連年出現,我國一些地區範圍較大的嚴重的氣象災害多有發生,所以氣象界和社會上很關心“厄爾尼諾”問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一些局部地區來講,天氣的某些異常變化不一定都與這兩種現象有關,千萬不可誤導。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第3張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關於厄爾尼諾事件的學術爭議

赤道信風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東太平洋,溫差爲3~9℃,高差爲40~60cm。當厄爾尼諾到來時,情況發生逆轉。由於地殼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東西太平洋地殼在拉尼娜事件和厄爾尼諾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別升降13~20cm,引發地震活動和火山活動,造成太平洋海溫異常升高。由此引發的地殼均衡運動具有東西太平洋地殼反向升降的特點,與潮汐引起的東西太平洋海面60cm高差相疊加,相互加強。這是厄爾尼諾前後強潮汐激發地震、火山作用非常明顯的原因。我們稱之爲“大洋地殼蹺蹺板運動”。蹺蹺板累計力矩達1.3×1010 N。

由布拉德·亞當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對極地岩心和其他氣候現象(比如年輪、珊瑚等)的研究,推斷出厄爾尼諾氣候急劇變化的時間,然後將這些時間記錄與1649年以來記錄在案的熱帶地區火山爆發的時間進行比較。每當有一次火山爆發,當年冬天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機率就會增加一倍。火山爆發時會噴出大量巖灰到平流層,它們將阻礙太陽光線到達地球,既而使大氣氣溫下降十幾度之多。研究人員認爲,火山爆發會改變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相互作用,極有可能導致熱水集中在太平洋中心部位,既而引發厄爾尼諾現象。

Walker, D. A發現,兩個截然不同的現象——厄爾尼諾和地震羣——不顧它們無規律的循環速率和週期,看上去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在過去最持久的六個厄爾尼諾與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動相一致,它們在1964到1992年沿東太平洋隆起從15oS 到 40oS同時發生。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第4張

厄爾尼諾

史上厄爾尼諾

流經南美沿岸的祕魯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幾乎與祕魯海岸平行的東南信風的吹送下,表層海水離岸外流,深層海水上涌補充,同時將營養鹽類挾至上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祕魯沙丁魚等冷水性魚類在這兒繁衍、棲息,使該地區成爲著名的東南太平洋漁場。可是在某些年份,東南信風暫時減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過赤道沿厄瓜多爾沿岸南下,使厄瓜多爾和祕魯沿岸水溫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魚類因未適應新的環境而大量死亡。由於沿海水溫上升在聖誕節即聖子耶穌誕辰前後最爲激烈,祕魯居民將這種海水溫度季節性上升的現象稱爲厄爾尼諾(厄爾尼諾爲西班牙文音譯,意爲聖嬰)。

厄爾尼諾發生時,祕魯漁獲量嚴重減少,並波及世界飼料市場供應;魚類屍體堆積在海濱,污染了周圍的海水;沿岸地區和島嶼上的海鳥因缺乏食物紛紛逃離,影響了鳥糞工業生產,使工人失業。厄爾尼諾不僅給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也往往釀成全球性的災難性氣候異常,如連續出現的世界範圍的洪水、暴風雪、旱災、地震等,報紙上概稱爲"厄爾尼諾現象(事件)",科學家們則把那些季節升溫十分激烈,大範圍月平均海溫高出常年1度以後的年份才稱爲厄爾尼諾年。

1982年-1983年,通常乾旱的赤道東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現反常暴雨,厄瓜多爾、祕魯、智利、巴拉圭、阿根廷東北部遭受洪水襲擊,厄瓜多爾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沖決堤壩,淹沒農田,幾十萬人無家可歸。

在美國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沒,內華達等五個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達9米。

在太平洋西側,澳大利亞由於乾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亞的東加里曼丹發生森林大火,並殃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大火產生的煙霧使馬來西亞空運中斷,三個州被迫實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熱是三十五年來最嚴重的。

據統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在世界範圍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爲200億美元。範圍可達整個熱帶太平洋東部至中部。

現在,厄爾尼諾一詞已被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專門用來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的大範圍異常增溫現象。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厄爾尼諾與印度、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地的乾旱,赤道中太平洋島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爾、祕魯、智利、阿根廷等國的異常多雨有着密切的關係,與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熱帶風暴的減小、日本及我國東北的夏季低溫,我國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1997年3月起,熱帶中、東太平洋海面出現異常增溫,至7月,海面溫度已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由此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在一些地區顯露出來。多種跡象表明,赤道東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經結束,開始向暖水期轉換。科學家們由此認爲,新一輪厄爾尼諾現象開始形成,並將持續到1998年。也正是從這一刻起,地球上的氣候開始亂了套。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第5張

厄爾尼諾現象

在南部非洲,厄爾尼諾帶來了自1997來最嚴重的乾旱,並使大約500萬人口面臨饑荒的威脅;

在西太平洋地區,厄爾尼諾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陷入了乾旱並引起森林火災;

東太平洋沿岸國家智利、祕魯、厄瓜多爾、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東部暴風雨和雪成災。智利全國13個大區有9個遭受水災,災民超過5.1萬。在阿根廷和智利邊境地區,安第斯山區積雪最深達4米,公路被阻,人員被圍。

在厄瓜多爾沿海地區,更是山洪暴發,通訊中斷,成千上萬人無家可歸。

引起這一海洋生物災難的是祕魯寒流北部海區的一股自西向東流動的赤道逆流——厄爾尼諾暖流,它一般勢力較弱,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強,在受南美大陸的阻擋之後,就會掉頭流向南方祕魯寒流所在的地區,使這裏的海水溫度驟然上升3℃~6℃。原來生活在這一海區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魚類由於不適應這種溫暖的環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魚類作食物的海鳥、海獸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繼餓死或另遷它處。

災難最嚴重的幾天,祕魯首都利馬外港卡亞俄海面和灘地上到處是魚類、海鳥及其它海洋動物的屍骸。死亡的動物屍體腐爛產生硫化氫,致使海水變色,臭氣熏天,使泊港艦船的水下船殼變黑,並隨着霧氣或吹向大陸的海風潑向港口附近的建築物和汽車,在它們表面也塗上了一層黑色,就像是有人用油漆漆過一樣。當地人便把這件厄爾尼諾的"塗鴉"之作稱爲"卡亞俄漆匠"。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海溫的異常增高,導致海洋上空大氣層氣溫升高,破壞了大氣環流原來正常的熱量、水汽等分佈的動態平衡。這一海氣變化往往伴隨着出現全球範圍的災害性天氣: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該天晴的地方洪澇成災,該下雨的地方卻烈日炎炎焦土遍地。

一般來說,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地區降雨量會大大增加,造成洪澇災害,而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太平洋西部地區則乾旱無雨。

據不完全統計,本世紀以來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輪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季節並不固定,持續時間短的爲半年,長的一兩年。強度也不一樣,1982~1983年那次較強,持續時間長達兩年之久,使得災害頻發,造成大約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

同前幾次一樣,新一輪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影響到了中國。最明顯的表現是它能使來自東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風強度減弱,造成夏季降雨帶的位置偏南,出現南方暴雨成災、北方旱象嚴重的異常現象。

6~8月期間,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出現異常高溫,首都北京這一時期天氣悶熱異常,使得空調器的銷售出現空前興旺的景象。我國往年夏季高溫所在地區長江中下游一帶,重慶、武漢、南昌、南京四大"火爐"卻有兩個"熄火"。地處北方的山東等省份因持續高溫,出現了罕見的旱災,黃河山東利津水文站斷流達222天,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活。

與此同時,南方許多地區的雨量大大高於往年。據報道,澳門1997年全年前8個月的降雨量超過了過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有史以來的降水紀錄,“七一”香港迴歸那天,持續不斷的大雨自始至終伴隨着隆重的交接儀式,令人印象深刻。

總的來看,在厄爾尼諾現象的作用下,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溫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澇北旱現象比較明顯。

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了嗎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第6張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霧霾或與厄爾尼諾有關

強厄爾尼諾是北京重霾原因之一

在華北平原,受強厄爾尼諾影響,大陸高壓的減弱使得影響北京的偏南風增多,導致區域輸送明顯增加,造成北京地區的嚴重霾污染。

那麼,這項研究是否發現厄爾尼諾與北京霾有關?

此次研究首次定量研究了北京地區由於極端氣候事件厄爾尼諾造成的南風增強問題,及其對北京地區重霾污染的影響。

“根據我們的研究,秋冬季節北京地區的霾污染有很強的週期性,一般4—7天,大都產生於兩次冷空氣的間歇期,其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主要是風向、風速和大氣邊界層。並與北京的特殊地形有關。在東南風或南風的影響下,來自河北、天津、山東、河南等南部省市的污染氣團向北傳輸,受到燕山、太行山的阻擋,容易在北京及周邊地區快速累積形成重霾事件。”鐵學熙說。研究進一步表明,如果沒有燕山、太行山的阻擋,南部污染物會進一步向北京的北部傳輸,北京的污染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減緩。

對此,鐵學熙團隊還做了不同案例的研究。鐵學熙說,由於強厄爾尼諾事件改變了我國的大氣環流,大陸高壓的減弱使得冬季華北地區的偏南風增多。加強了南部污染物對北京地區的傳輸,造成了PM2.5濃度在2015年12月偏高了80—100微克/立方米,超出了我國霾污染標準(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這是北京和周邊地區重霾事件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南風條件下,可造成北京地區的嚴重霾污染。而在北風條件下即冷空氣來臨時,污染物得到清除,北京地區的PM2.5濃度迅速減少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形成從重霾到藍天的快速轉換。

關於厄爾尼諾事件的全部內容,都已經悉數相告。我國區域性霧霾又讓厄爾尼諾再次“背鍋”,看似真有關係,但是污染物的產生,才一直霧霾的最大元兇,珍惜你的藍天吧!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