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隔9個月之後,43歲的陳杰再次進入了記者的視野,9個月前,他發現母親被騙了80萬元,最終一分錢沒要回來。因父母多年來雙雙陷入各種忽悠圈套,無法幫其挽回損失的陳杰,就此創立了一家防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公司,義務幫老年人做起了諮詢和代理投訴服務。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租店鋪、做平臺、爲一項投訴四處奔走,他正在將自己變成一位打假鬥士,儘管這種不計成本的幫忙在別人眼裏有些不切實際,但陳杰說:“只要現在有這個能力,那就先幫一個算一個,以此讓老年人多一絲清醒,讓兒女多一些陪伴。”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第2張

創立公司

專接老年人被騙案例 能幫一個算一個

十幾年前的春晚小品,範偉飾演的廚師被趙本山連續忽悠之後,創立了一個“防忽悠諮詢熱線”,讓億萬觀衆津津樂道。小品是快樂的,但現實是殘酷的,把現實活成了小品中的樣子,是讓人悲哀的。

“我沒辦法了,沒能幫到父母,希望能幫到其他老年人。”11月20日,一張印有“成都保護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海報,在青羊區一家彩票店的玻璃門上貼了出來,陳杰用手在海報上抹了又抹,難言心頭的激動。因父母深陷忽悠陷阱後,他真的成立了一家防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公司。

今年6月,陳杰在工商部門註冊了一家名爲“成都保護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萬元。公司成立後,他又花1萬元錢,請人開發了一個名爲“保護傘烏托邦”的微信公衆號。在這個公號內發起投訴一欄,便可根據投訴類型,填寫自身或者家人的信息,和投訴對象的信息,並描述遇到的問題。一旦接到有人上傳自己的訴求,陳杰可通過電腦上的後臺系統接收。

彩票店是陳杰朋友開的,他租下了店鋪內一個角落作爲辦公地點,每年3000元,實際上,本身就很狹窄的店鋪,根本容不下陳杰的公司,他只是藉此作爲和求助者見面和收取資料的地點。

“如果接到老年人的求助,我會根據他提供的資料,幫他對自身的消費或投資行爲進行識別,然後在平臺上進行反饋,供老年人自己參考。”陳杰說,反饋信息會在平臺上公示,讓更多關注公衆號的人一起參與討論,但會確保求助者的隱私。

“別人憑什麼相信你?”“我有很多維權的經驗,也知道什麼事情該找哪個部門。”陳杰很有信心。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第3張

委託投訴

跑遍職能部門 只爲給老人一個可靠的提醒

公司成立之後,陳杰在11月20日開始通過微信和網絡進行宣傳,隨之而來的結果是他沒有想到的。不到一週,他的平臺上出現了兩條諮詢求助信息,“我都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難過。”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通過其平臺注意到,其中一位求助者自稱購買了大量名爲九華盛世康元離子的藥品,並提供了宣傳單,上面宣傳稱該產品能補進骨質、治療糖尿病白癜風等疾病,想諮詢是否是虛假宣傳。在幫助詳情一欄,記者看到了陳杰的回覆,他首先覈實了求助者的信息,並註明求助者所諮詢的公司信息,最後在諮詢回覆一欄中建議:該產品不應進行藥品療效宣傳。

原來,在回覆這位求助者前的11月25日,陳杰將該藥品帶到了青羊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對產品進行了解之後,青羊區消費者協會出具了一份消費提醒,明確指明該產品屬於普通食品,不具有任何治療作用,請勿輕易相信推銷人員的虛假、誇大宣傳。

而這一切,都是陳杰義務在跑,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第4張

青羊區市場與質量監督管理局消保科一負責人告訴記者,“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都有各自特定的批號。根據包裝盒上的批號,就可以斷定這個產品只是一般的食品飲料。”對方坦言,一般消協都是向社會發消費提示,而專門針對個人的提示還是第一次。

魏大英(化名),64歲,經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名叫“中國智慧城市學習”的微信羣,裏面每天都會發布各式各樣的掙錢項目。“我之前投過兩個項目,但一兩年過去了都不見回報。”他是在彩票點看到陳杰貼出的海報的,11月22日,在關注平臺之後,她上傳了一條四川某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宣傳買股票的信息,陳杰除了查出該公司經營範圍註明“不涉及吸收公衆資金”、公司註冊地址與求助者反映地址不符外,還對該公司所謂的股權代持進行了解釋,並稱“如需進一步諮詢請提供更多的資料”。

魏大英在看到回覆後,進一步詢問:“意思就是騙人的?”對於這個問題,陳杰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他目前只能幫到這裏。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第5張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打了水漂

用開公司的方式把自己標榜成一個“防忽悠”鬥士,陳杰說,是因爲母親被“騙得已經沒有了尊嚴。”

2016年,由於患上腦梗塞,陳杰母親胡效敏已經半身不遂。病重之際,她將過去6年時間共花了80萬元投資的6個“項目”,告訴了陳杰,結果陳杰發現,6個項目全是忽悠人的。今年3月,陳杰第一次走進了記者的視野,並提供了那些投資“項目”憑證。

2011年,陳杰母親胡效敏先後借給成都世暉旅遊項目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春明48萬元,至今沒有收回。她說,當年她參加了世暉的一個旅行團,去海南、長白山耍了兩次,“在景區,旅行社的人說團費不夠,要向跟團的老年人借錢,後來本該歸還的錢,被旅行社說成去投資老年公寓。”從2011年到2016年,老人又陸續向5家公司投入32萬元,至今沒有音訊。

根據胡效敏“投資項目”協議中註明的公司地址,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挨個探訪,經瞭解,有5家公司在2014年到2016年先後搬離了協議中的辦公地點。

母親病倒之後,陳杰辭掉了紅酒銷售的工作,每天在家中照顧,開始找相關職能部門,試圖將損失挽回一點,不過都因找不到這些公司而不了了之。

他本來決定去報警,不過胡效敏很害怕,因爲曾經一家公司在失信於她之後,她曾經向對方表達過要去報警,公司員工卻說,報了警錢更拿不回來,不報警可能還有點希望。陳杰很憤怒,他說,“現在對追回這些資金已不抱希望,只是想討回一個公道。”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第6張

父親深陷騙局 他上門打砸討要說法

在母親因病臥牀,從騙局中醒悟之後,陳杰的父親陳光榮(化名)卻開始在上當受騙的路上越走越遠。“其實他很多年前就加入了成都一個老戰士俱樂部,只是一直在向我們隱瞞。”陳杰說。

陳光榮利用自己的資源,到處聯繫醫生,在老戰士俱樂部請來了“中醫專家”到家中會診。胡效敏回憶,丈夫曾帶她到這家老戰士俱樂部辦公場所內,用他們的設備做過理療,還推薦醫生給她開藥。而這些所謂的專家開的藥連包裝標籤都沒有,更讓他擔心的是,父親不讓母親去正規的醫院治療,而是專吃自己帶回的“保健品”。

今年4月的一天,陳杰本要帶母親去公立醫院治療,父親陳光榮卻制止了,稱“我那邊已經安排好了,人家是和老戰士俱樂部合作的四川省社科院的專家。”一怒之下,陳杰前往父親所加入的老戰士俱樂部辦公地,將現場玻璃、桌椅砸得一片狼藉,不過,不僅沒討得說法,還被帶進了派出所,賠償對方1000元錢。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在今年4月的調查中瞭解到,這家所謂的老戰士俱樂部,利用多名老幹部的軍人情結聚集資源,以虛構修建老戰士休閒養老住宅區的事實吸納資金,並推銷各種保健品。

其創始人之一的張兆明(化名)兒子張勇(化名)告訴記者,該俱樂部以註冊公司的形式成立,“當時每個人都出了幾百上千元錢作爲入股資金,後來公司開始四處招商引資。”張勇說,公司成立之後,逐漸偏離了最初的目的,開始與保健品機構合作“賺錢”。

眼見父母被騙成如今的樣子,陳杰卻無計可施。

母親6次被騙80萬元 男子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第7張

“保護傘烏托邦”已有70人關注

質監部門和社區都表示支持

“你這個事能持續多久?”這是陳杰遇到的最多的問題,不盈利,還要自費幫忙,一人之力如何支撐?

在幫母親維權的時候,陳杰跑遍了成都各級職能部門,在他的一個本子上,清楚地記錄着目前社會上各種針對老年人的騙術以及行騙方式,同時,什麼樣的投訴該找哪一個部門,被一一羅列了出來。他感嘆,其實成都每個社區都有專門的網絡聯絡員,但老年人在遇到消費困境的時候,並不知道該如何投訴。“我最大的作用就是幫他們找人。”

根據他的介紹,目前這個“保護傘烏托邦”微信公衆號已經有了70人左右的關注,他要將一人幫助,變成大家互助,讓每一個關注的網友都參與進來。

青羊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消保科一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投訴可以委託他人進行,“這種義務幫老年人投訴的行爲我們也很支持,畢竟很多老年人沒有渠道,不知道找哪裏,甚至不願意上門。”

一位和陳杰打過多次交道的青羊區昇平社區工作人員說,陳杰現在就想自己把自己選成老年人的代表,幫他們找人解決問題,“我們也應該支持他。”

原標題:男子因父母接連被騙 憤而創辦"防忽悠公司”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