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謝頂暗示疾病 禿頂男士的6大健康隱患

謝頂暗示疾病 禿頂男士的6大健康隱患

來源:爵士範    閱讀: 4.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謝頂在男性中極爲常見,它與雄性激素水平過高有關。英國《每日郵報》邀請了衆多醫學專家,總結了有關禿頂男士的6個祕密

謝頂暗示疾病 禿頂男士的6大健康隱患

1.心臟病風險高。謝頂男性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更高。2013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公開版》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失去了大多數頭髮的男性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會增加32%。這種疾病是由於動脈堵塞造成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它是英國人常見的死亡原因,每年有約18萬英國人因此而死亡。

2.前列腺肥大。西班牙學者對30名男性進行的研究發現,與頭髮濃密的男性相比,謝頂男性的前列腺要比前者大出34%。

3.壓力感更大。承受壓力的男性和女性會生成大量的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睾酮。這些激素會引發毛囊進入“休眠”狀態,當頭發脫落時,毛囊會保持三個月的非活躍狀態。

4.甲狀腺功能紊亂。謝頂和頭髮稀疏可能意味着甲狀腺功能異常。存在於脖頸處的甲狀腺釋放出的激素會對人體的很多重要功能起到調節作用,其中就包括頭髮生長。

5.免疫系統障礙。禿頂也可能是紅斑狼瘡造成的,這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會引發全身炎症。英國紅斑狼瘡慈善機構的傑拉爾丁·雷納德說:“脫髮可能是紅斑狼瘡首先表現出的症狀,因爲患者免疫系統會向毛囊發起攻擊。”

6.不易患睾丸癌和性慾更高。脫髮的男性不易患上睾丸腫瘤。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醫學腫瘤學名譽教授提姆·奧利弗說:“很有可能是大量的睾丸激素對禿頂患者提供了一些保護作用。”謝頂的男性睾酮水平較高,性慾較強。缺乏睾丸激素的男性通常勃起次數較少。奧利弗教授說:“睾酮對於勃起和性慾功能是必要的,表達性慾的信息素也會受到睾酮水平的影響。”

禿頂究竟是什麼原因

除了某些疾病或藥物因素導致的脫髮外,禿頂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過於旺盛。因爲,皮脂腺主要受雄性激素的控制,如果雄性激素分泌過於旺盛,人體的背部、胸部,特別是面部、頭頂部就會分泌出過多的油脂。當頭頂的毛孔被油脂所堵塞,會使頭髮的營養供應發生障礙,最終導致逐漸脫髮而最後成爲禿頂。

一般來說,常見的脫髮有兩種:一種爲斑禿,另一種爲雄激素性脫髮。斑禿大多是由各種原因使毛囊血液供應減少,或者局部神經調節功能發生障礙,以致毛囊營養不良引起,但無毛囊結構破壞,因此經過治療,新發還可再生並恢復原狀。此種禿髮多屬暫時性的。而雄激素性脫髮發生原因可能往往與遺傳和雄性激素有關。在男性青春發育期之後體內雄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睾酮使皮脂腺分泌皮脂,使毛乳頭營養豐富,毛髮生長期時間長,毛髮生長良好。而人體內有一種5-α還原酶,會使睾酮變成雙氫睾酮,雙氫睾酮使毛乳頭血管收縮,毛乳頭萎縮,變小,導致毛髮脫落。它病程進展緩慢,最先從兩側額角處開始脫髮,前髮際線逐漸向後退縮,前額變高,對於此種脫髮,現在也有了較好的治療方法。

其它原因

(1)女性產後脫髮也較普遍。由於激素是頭髮生長的要素之一,產後由於激素分泌突然減少,頭髮自然而然就會大量脫落,不過這種現象在產後6個月左右就會恢復正常。

(2)精神壓力。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激烈易使人揹負日益沉重的壓力。在精神壓力的作用下,爲毛囊輸送養分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造成頭髮生態改變和營養不良,精神壓力還可引起出汗過多和皮脂腺分泌增長,產生嚴重的頭垢或皮屑,降低頭髮生存的環境質量,從而導致脫髮。對此,唯一的對策便是及時卸下重負,讓自己徹底放鬆。

(3)節食。節食使頭髮缺乏充足的營養補給,頭髮如缺少鐵的攝入,便會枯黃無光澤、易脆易斷,缺鋅會使頭髮變白,而且髮質差、易脫落。天長日久必然會導致大量脫髮。因此要均衡飲食結構,不要盲目節食減肥。此外,口服避孕丸、燙髮、染髮過頻、扎辮過緊及某些疾病如紅斑狼瘡也可引起脫髮。

禿頂的治療偏方

柏枝(幹藥)、椒仁、半夏各90克。將 藥加水500毫升, 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許,再煎1--2沸。用時人生薑汁少許,調勻,擦無發處,每日2次。榧子3枚,胡桃2個,側柏葉30克。將藥共搗浸雪水梳頭,其發水不脫落,而且光潤。本方尤適用於腎虛型禿頂。

側柏葉若干。將柏葉陰乾研細,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頭,頭髮長出後,用豬膽汁人湯洗頭。本方尤適用於婦女禿頂。

車前草200克,米酷 適量。將車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週後用該藥醋外塗患處,每日2--3次。

黑牛膽1個, 槐豆適量。將槐豆裝入有膽汁的牛膽內裝滿,浸透槐豆即可,內服。每次9克,每日3次。

側柏葉240克(焙乾),當歸(全身)120克。將藥共研爲末(忌鐵器),水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黃酒或鹽湯送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