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博士後在美被遣返 上學會導致心理疾病嗎

博士後在美被遣返 上學會導致心理疾病嗎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不久,一位來自大西北的雙料博士後終於回國了。但她不是衣錦還鄉,而是被兩個高壯的美國警察押解遣返。這個30多歲的女子已經完全是一個老太太模樣,沒有行李,隨身的只有一盒治療精神分裂的藥物。她告訴邊檢民警: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會。

博士後在美被遣返 上學會導致心理疾病嗎

據民警調查,該女子雖然學業很成功,但在工作環境中卻屢遭碰壁。後來無家可歸的她被警察發現了。蹲了幾個月的監獄,然後被送上回國的航班。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後,都爲這個學霸感到惋惜難過。也有很多人感慨:這個孩子就是學習學傻了,或者認爲上學就是她患精神疾病的罪魁禍首,還有人提起一個說法: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

該女子是否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目前信息尚不充足,不能僅根據一盒藥物就簡單地判定她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她的很多行爲表現,都不支持她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至少不是一個社會功能良好的人。當然,不止這個女子,現在國外留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的情況,在精神科門診已經屢見不鮮。

那麼,上學會不會導致心理疾病呢?得病和天才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學習本身不會導致心理疾病

對大多數人而言,學習是件辛苦的事。在面臨考試的時候會帶來壓力,有的人會爲此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在經驗上,給人的一種錯覺就是,學習壓力既然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那麼壓力大了就會影響人的精神健康。

其實,學習本身是一種腦力勞動,一般並不構成嚴重心理壓力。但對成績的強烈期望,對榮譽的過度追求,倒可能會帶來明顯的心理壓力。而一個人在學習上求勝的動機越強,那麼感受的壓力也就越大。但學習成績卻未必隨壓力的增加而增長。有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動機水平,往往帶來最佳的學習效果。此後,壓力越大,成績反而越糟。一些求勝心切的學子往往因此而兵敗考場,壯志難酬。

考試失利了,失落、痛苦在所難免,但很少有人爲此而發病。即便是之後真的發病了,考試失利充其量只能算是誘因,而不是原因。誘因,是疾病發生的導火索,是被扣動的扳機。而發病原因則與疾病有因果關係。即有病因,必然發病。顯然,考試失利的大多數人並沒有發病。

精神分裂症這種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發病的生物學因素很明顯,絕大多數患者的發病是沒有誘因的,而是生物學素質在起主要作用。就是說,不論患者是否遇到誘因,只要具備這樣的生物學基礎,發病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很多。很多名校的大學生一旦患上精神分裂症,就被認爲是學業壓力造成的,實在是一種誤解。學業甚至連誘因都算不上。

當然,除了學習動機過強,其他對待學習的不恰當態度對心理健康也是不利的。很多家長覺得只要孩子學習好,別的能力都無所謂,比如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獨立生存,如何經營自己等等。只要學習好了就一美遮百醜。這些誤區雖然不至於導致心理疾病,卻影響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不少追求成績的家長培養了高分低能的孩子。結果一旦離開學校,他們也會發現,自己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這些孩子未來的人生雖然可能會有某些方面的成功,但卻以某些方面能力的缺失爲代價,其人生也是不完滿的。在遇到挑戰的時候,那些沒有發展起來的短板,就可能會帶來麻煩,甚至蓋過學業的優勢。現在有些大學生畢業之後,發現自己很多能力都不具備,又不敢走出家門,只好做“啃老族”。這就是過於重視成績的惡果。

天才,未必都有病

天才,心理疾病,二者的關係也一直衆說紛紜。一些伴有精神殘疾的天才,將這兩種落差極大的素質集中在一個個體上,因而格外引人注目。比如患有唐氏綜合徵卻又是指揮家的舟舟,電視節目《最強大腦》中心算能力驚人的“中國雨人”周瑋,等等。對此,很多人的感受是:上帝爲他們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給他們打開了一扇窗。

據英國報道,著名精神病學專家弗茨拉德教授研究後指出,莫扎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康德以及英國大文豪奧威爾、作家安徒生、巴爾扎克,詩人拜倫、雪萊、普希金、羅伯特等在文史領域曾經獨領風騷的大師,在生前大都患有抑鬱或精神分裂症。而疾病在導致他們行爲怪異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潛能。

另有媒體報道,英國心理學家波斯特博士用現代精神病理學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類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後得出了以下結論:在政治家中佔17%的人有明顯精神病特徵,如希特勒、林肯、拿破崙;科學家中佔18%,如高爾登、門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第;思想家中佔26%,如羅素、盧梭、叔本華;作曲家中佔31%,如瓦格納、普契尼、舒曼;畫家中佔37%,如凡高、畢加索;小說家和詩人中佔的比例最大,竟達46%,如福克納、普魯斯特、勞倫斯、萊蒙托夫等等。

上面這些研究似乎告訴人,精神疾病和天才似乎真的只有一步之遙。但看似相差毫釐,實際卻相去千里。上面這些著名的外國天才奇才,其中真正發病的幾乎都沒有得到證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數據,很有可能和所用的研究工具或研究方法有關。比如使用一些人格測量方面的工具,同樣是測出了一個高分,對於病人而言就是症狀的體現;對於天才來說,則是一種突出的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特徵成就了這些天才,但不能作爲天才“有病”的證據。這一點就像運動員,其某些生理指標按照通常的標準就是不正常的,但作爲運動員本身,這恰恰是運動功能超強的表現。

另外,儘管上述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等各個領域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具備所謂的精神病特徵,但相對還是小衆。所以,尚不能將天才和精神病綁定起來看待。當然,每種精神疾病都有一定的發生率,天才雖然天賦異稟,但也沒有豁免的特權,所以有個把天才患有精神疾病似乎不足爲怪。只是這種違和的現象會更加引人注意而已。

但需要注意的是,還真有種心理疾病和高智商有一定的關係,就是雙相情感障礙。該心理疾病簡言之就是抑鬱和躁狂的交替發作,相對多見於一些早慧的學生。該疾病起病年齡早,一些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患該疾病的比例相對多見,可謂天妒英才。二者之間的關係雖然尚未完全闡明,但已經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法。

精神疾病的康復,我們能做的還很多

很多人以爲,得了重性精神疾病,似乎人生就沒有希望了。其實不然。2002年8月,國際數學家大會首次在北京舉行。在來自世界各國的4000餘名與會數學家中,有位奇才最爲引人注目,他就是曾經有30多年的時間飽受精神分裂症折磨的美國科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國際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博弈論的創始人,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斯。

納斯21歲便博士畢業,不到30歲就已經聞名遐邇。他的天才,還爲自己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妻子。29歲時,他與自己的學生艾麗西亞結婚。次年,妻子懷孕。而幾個月後,納斯便被診斷爲“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住院一段時間後,納斯出院了。那時兒子剛剛出生一個星期。而納斯堅持要離婚並辭職。但妻子雖離不棄,一直跟隨陪伴着納斯四處遊蕩。在納斯患病期間,妻子艾麗西亞堅持認爲,納斯應該住在普林斯頓。她相信,和同行住在一個學術社區,有助於他的康復。納斯求學於普林斯頓,生活及養病在普林斯頓。普林斯頓的寧靜、自由、寬容的氛圍,也是納斯得以康復的重要因素。到20世紀80年代末,納斯終於在妻子的愛情滋潤下戰勝病魔,奇蹟般地康復了,重新回到學術世界,並且因爲在博弈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年6月,納斯與艾麗西亞再度結合,步入婚禮殿堂。後來記者問納斯:“你如何評價艾麗西亞?”納斯深情地說:“在我心裏,她是無價之寶!”

的確,對於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儘管藥物治療是第一位的,但家庭和社會的理解、尊重、關愛也是非常重要的。納斯的康復,其妻子當然功不可沒,普林斯頓大學的包容,同行的幫助和支持,對於納斯的康復也是不可或缺的。當今,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殘疾,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一種完滿狀態。人也不僅是生物的人,還是心理的人、社會的人。因此,對於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不僅需要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更需要社會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本文開始提到的那位女子,如果以一個雙博士的身份在國內工作、發展,那麼她的短板可能就不會受到挑戰,她的優勢也會給她帶來好運。假如她真的患有精神分裂症,那麼國內家人、同學、朋友等人建立的社會支持系統,對她的恢復也是重要而有利的因素。

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就確立爲“精神衛生”,其口號是“消除偏見,勇於關愛”。時至今日,大衆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越來越高,偏見也越來越少。在未來的日子裏,希望這個羣體得到的關愛也會越來越多。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