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中國媽媽”爲什麼愛包辦愛比較?

“中國媽媽”爲什麼愛包辦愛比較?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4月,鳳凰網一項調查顯示,說起媽媽,大家想到的前五位關鍵詞分別是“勤勞”、“操心”、“無私”、“囉嗦”、“賢惠”。在“不認同媽媽的哪些做法”一項中,“爲兒女失去自我”、“別人傢什麼都好”、“對兒女無盡要求”等選項靠前。媽媽對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溫暖的代名詞,但部分“中國媽媽”被貼上“攀比”、“包辦”的標籤,令人深思。

“中國媽媽”爲什麼愛包辦愛比較?

“中國媽媽”的產生有社會文化背景。首先,一家一個孩子的現狀及“香火傳承”的文化潛意識,使孩子似乎承載着整個家庭的未來。其次,中國曆來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使多數女人把家庭作爲自己的畢生事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如果孩子不爭氣,女人就感覺自己畢生的付出“顆粒無收”。第三,中國人口多、競爭壓力大,飛速發展的社會要求每個人不斷進步,一旦失去競爭力就會被淘汰。這讓媽媽們戰戰兢兢,生怕子女在成長的某個環節出問題。所以,她們從身體,到學業,再到成家立業,要事事操心,想爲孩子的人生路上一道“保險”。

這樣一來,媽媽們便陷入自己永遠閒不下來、子女又多數不理解的困境。總被包辦的孩子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依賴性變強,讓母親操更多的心。生活對他們來說是缺乏色彩的,人容易變麻木。有些孩子牴觸包辦,容易養成一意孤行的性格,甚至排斥所有人的建議,導致社會適應不良。

因此,媽媽們應調整心態,學會放手。首先要做到“助兒自助”,即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不是事事替子女操心。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幫着分析利弊,用提問句啓發他們思考,並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由孩子自己選擇解決之道。其次要發展自我。建議媽媽們在孩子、家庭以外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子女不理解自己時自問:“我爲自己做過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能不能從現在起爲自己活着?”最後要以身作則。有些女人與丈夫關係差,卻要求孩子找個好老公。你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自己要先做那樣的人。

子女也應理解媽媽們的良苦用心。無論孩子多大,都是媽媽的心頭肉。對於父母安排的相親,子女們不妨嘗試當成普通朋友去交往。還應多和父母溝通,告訴他們自己長大了,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放心。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