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骨科 > 頸椎病權威專家訪談

頸椎病權威專家訪談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頸椎病權威專家訪談

前不久,由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承辦的“第一屆全國中青年頸椎病專題論壇暨優秀論文評選”在北京正式召開。會上,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正式發表了我國首個《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爲我國廣大醫師規範化治療頸椎病提供了依據,也爲廣大醫師在診療過程中的自律和維權提供了可靠依據。

會後,記者就一些頸椎病的常見問題採訪了與會的幾位專家學者,其中包括: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委員會主任委員婁思權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療副院長劉曉光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劉忠軍主任、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祕書孫宇教授。

孫宇副教授、主任醫師

主要從事頸椎退行性疾患——頸椎病的病因、診斷與治療,尤其是頸椎病的病因學和外科治療學研究。近年來注重於對以頸性眩暈爲主要症狀的交感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臨牀診斷與治療方法的研究。以及脊髓損傷外科治療的探索和實驗研究。

2005年主持實施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應用微創技術治療頸椎疾病及其相關研究。參與編譯3本骨科專着,發表論文30篇。

婁思權教授、主任醫師

主要從事脊柱外科和關節外科的臨牀和研究,對頸椎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較豐富的經驗,在關節外科方面,對骨性關節炎的臨牀,尤其是在人工關節置換技術方面有較高的水平,對骨性關節炎的基礎研究也有一定的成就。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衛生部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骨科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副主任委員等職。

劉曉光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主要從事脊柱退行性骨病、腫瘤、外傷、微創外科的臨牀、教學和研究工作。CT 檢測下經皮穿刺寰樞椎側塊關節植骨融合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脊柱腫瘤和頸椎椎管內病變穿刺活檢爲國內外首創;在國內率先開展椎間盤病的射頻治療、經皮穿刺椎體成型術、頸椎病的經皮內鏡下手術。完成脊柱外科的多類疑難手術,完成脊柱腫瘤穿刺活檢400餘例,準確率達95.4%,國內外領先。

目前承擔的國家級和部門級科研項目及發展方向:承擔科技部重點學科題基金、北京大學“985”脊柱研究重點課題基金“微創外科技術治療頸椎疾患”。#p#副標題#e#

劉忠軍教授、主任醫師

主要從事脊柱創傷、退變、畸形及腫瘤的臨牀診治與實驗研究,尤以頸、胸、腰椎疾病的手術治療爲專長。主要研究的課題: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與研究;脊柱微創外科技術的應用與研究;脊髓損傷的幹細胞移植治療等。

目前承擔的國家級和部門級科研項目及發展方向:頸椎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研究;應用微創手術技術治療頸椎病;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與研究--疑難重症攻關;脊柱微創外科技術的應用與研究;脊柱損傷的幹細胞移植治療;衛生部科教專項基金一項。

記者:資料顯示,頸椎病目前有年齡不斷年輕化的趨勢,孫教授您怎麼看這種情況?您覺得形成這一趨勢的原因是什麼?

孫宇:頸椎病是一個常見病和多發病,患病率在逐漸增高,據各種統計發病率最高可以達到17.6,男性爲主。其中以40歲以上的人偏多,近年來隨着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不斷進展,人們低頭的工作方式不斷的增加,特別是電腦、空調的廣泛使用,使人們屈頸不斷的增加,造成了頸椎病患病率不斷的提升。

一方面是因爲有關頸椎病知識的普及,使得過去未診斷出的患者得到了正確的診斷,更重要的原因是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而又缺乏對頸椎的日常保護和鍛鍊,我們的頸椎越來越脆弱,退變加速,到了中老年就易患頸椎病。而且,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呈越來越提前的趨勢。#p#分頁標題#e#

頸椎病是多病的一種根源,頸椎的蛻變過程是一個長期和緩慢的過程,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因此就頸椎病來講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才能使我們的人民有健康的生活,因此也使得我們的頸椎病的發病年齡日益提前的狀況對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提出要求。同時我們也有更高的任務就是積極的宣傳健康普及的知識,來預防頸椎病。

我們這次會議就是爲了能夠更好的展現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在頸椎病的預防和康復上面的一些進展。

記者:劉忠軍教授,您剛纔談到一點說黃種人比國外的人發病率要高,這個是爲什麼呢?#p#副標題#e#

劉忠軍:首先說我們黃種人得這個病多,從我們研究的情況來看,從我們西醫研究的情況來看,黃種人血管發育和白種人不太一樣,就是我們黃種人普遍頸椎管發育狹窄,造成我們頸椎病本身的病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老化性病變,像骨質增生這些都是。如果一個寬大的椎管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的話不會有什麼影響,而我們黃種人出現這樣的情況的話,就會出現頸椎病,這可能是我們黃種人出現頸椎病的一個主要因素,不排除還有其他因素。

記者:我國頸椎病的治療現狀如何?達到國際水平了嗎?

劉忠軍:我國是頸椎病的高發地區,開展頸椎病的治療工作較早,經過幾代醫務工作者的努力,目前我國的頸椎病治療水平,特別是所開展的手術治療水平是國際一流的,但是早期預防和康復治療的工作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在未來有很好的前景。

記者:頸椎病多發生於哪些人羣?

劉忠軍:一般來說,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以40~60歲多見,我國東北和華北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長江以南地區。長期伏案工作人羣的發病率是非低頭工作人羣的4~6倍,且發病年齡更早,甚至有學生階段發病的病例。頸椎病脊髓型發病原因中,有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的因素,所以有家族遺傳傾向。另外早期的頸部外傷會增加日後患頸椎病的機會。

記者: 頸椎病有哪幾種?具體來說, 頸椎病的發病特徵是怎樣的

劉曉光: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爲: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爲“混合型”。至於頸椎病的具體發病特徵,我們的《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這一本書上都有詳細的介紹。像頸型頸椎病的臨牀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頸項強直、疼痛,可有整個肩背疼痛發僵,不能做點頭、仰頭及轉頭活動,呈斜頸姿勢。需要轉頸時,軀幹必須同時轉動,也可出現頭暈的症狀。

2.少數患者可出現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脹麻,咳嗽或打噴嚏時症狀加重。#p#副標題#e#

3.臨牀檢查:急性期頸椎活動絕對受限,頸椎各方向活動範圍近於零度。頸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鎖乳頭肌有壓痛,岡上肌、岡下肌也可有壓痛。如有繼發性前斜角肌痙攣,可在胸鎖乳頭肌內側,相當於頸3~頸6橫突水平,捫到痙攣的肌肉,稍用力壓迫,即可出現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記者:頸椎病能根治嗎?目前國內有哪些治療頸椎病的好的方法?做手術安全嗎?手術的療效怎樣?做完手術還會復發嗎?

婁思權:只要合理治療,多數頸椎病患者可以根治。首先要做好診斷和分型,然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治療都是很安全的。但是,頸椎病手術目前在我國還是相對複雜的手術,需要手術醫生和相應科室的良好配合,手術患者的總體優良率超過85%,複發率不超過5%。

頸椎病的治療有手術和非手術之分。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效果優良,僅一小部分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而需要手術治療。目前報道90%~95%的頸椎病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痊癒或緩解。非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是採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以及康復治療等綜合療法,中醫藥治療手段結合西藥消炎鎮痛、擴張血管、利尿脫水、營養神經等類藥物。

手術治療主要是解除由於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或韌帶鈣化所致的對脊髓或血管的嚴重壓迫,以及重建頸椎的穩定性。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經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應當積極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症狀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現了肌肉運動障礙者;保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鞏固、反覆發作的其他各型頸椎病,應考慮行手術治療。

必須嚴格掌握微創治療(髓核溶解、經皮切吸、PLDD、射頻消融等)的適應證。

記者:頸椎病的微創治療有哪些常見的方法?微創治療的適應症是哪些?微創治療會成爲頸椎病手術治療的發展方向嗎?

劉曉光:微創治療是近年所有學科共同的一個研究方向,頸椎病也不例外,但是頸部的神經血管結構複雜,開展微創治療的難度很大,雖然有了一些前期的探索,包括前路椎間盤的激光氣化、射頻消融、椎間盤髓核摘除等,但是總的看適應症較窄,不適合大多數頸椎病患者的治療,但是微創治療肯定是頸椎病手術治療的一個發展方向。

記者:那麼另一種新術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呢?您能給介紹一下嗎?#p#副標題#e#

劉曉光: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的歷史只有7年,我國開展這一術式只有3年多,它爲我們在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減壓後提供了另一種手段,即採用非融合技術,保留病變節段頸椎的運動,在理論上能夠減輕因融合而給鄰近節段增加的負荷,從而減少相鄰階段再出現病變的可能性。目前此術式神經減壓效果與以往的融合術相同,在短期內能夠保持椎間的大部分運動,但是要評價一種關節置換手術的優劣必須依據長時間觀察結果。國內外的臨牀隨訪結果已經顯示出該項新技術的良好應用前景,但是目前假體材料昂貴,操作技術相對複雜,僅在國內部分地區和醫院應用,隨着材料普及和技術的不斷改進,材料和技術成本下降,這項技術將在國內逐漸普及。

記者:如何進行頸椎病的康復治療?何時開始進行?康復治療需要住院嗎?

孫宇:頸椎病的康復治療應貫穿於整個的治療過程,康復治療應在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制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康復治療關係到頸椎病患者最後的治療效果。我國的康復醫學事業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不僅普通患者不清楚康復治療的內容,就連骨科的很多手術醫生也缺乏對康復治療的基本認識。目前還沒有條件提供足夠的牀位讓頸椎病患者住院治療,但可喜的是已經有很多康復醫師和骨科醫師共同合作,在患者的圍手術期開展康復治療,並給這些患者制定出院後的康復方案,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記者:中國有句古話叫“防患於未然”,中國的《黃帝內經》幾千年前就挑明瞭“上醫治未病”。什麼叫防未然、治未病呢?怎樣才能做到頸椎病的一級預防以阻止其發生、發展呢?

婁思權:大家都知道預防醫學的投入產出比是最高的,頸椎病的治療也是一樣。頸椎病是一種退變性疾病,它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級預防的關鍵是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強工作中的勞動保護。

隨着年齡的增長,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進椎間盤退行性變的一些因素,則有助於防止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與發展。

首先是要正確認識頸椎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覆,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放棄積極治療。

另外,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牀休息2~3周。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牀鋪爲佳。枕頭的位置、形狀與選料要有所選擇,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做到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達到使全身肌肉鬆弛,調整關節生理狀態的作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