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骨科 > 頸椎病應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頸椎病應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來源:爵士範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頸椎病的治療:

頸椎病應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1.非手術治療

是頸椎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任何類型的頸椎病都可以先選擇非手術治療,絕大多數病人症狀可緩解。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有其特有的適應證及禁忌證。應該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用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否則,非手術治療也會產生較爲嚴重的併發症,如大量或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引起骨缺血性壞死;手法治療引起急性脊髓損傷,特別是對手法治療視爲禁忌證的:明顯的節段性頸椎不穩定;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者。如採用旋轉手法,則必然存在急性脊髓損傷的危險:

一般認爲非手術治療總的適應證爲:局部型及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及交感型,特別是無明顯節段性不穩者,原則上採用非手術治療。脊髓型症狀較輕、椎管又較寬者.可採用適應的非手術治療。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受壓者),吞嚥困難不很明顯者,適合非手術治療。已明確診斷,但全身情況(包括心、肺、肝、腎及精神狀態)差,估計難於承受手術者,宜果用非手術治療。尚未明確診斷者,可在進一部檢查或觀察的同時採用非手術治療。適應手術者,在術前準備期間及術後康復階段,也適應非手術治療。治療方法有6種。

(1)頜枕帶牽引治療:牽引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限制頸椎活動,減輕或消除由於頸椎不穩而造成對脊髓、頸神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的刺激,有利於病變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退。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對椎問盤的壓力,增大椎間隙,有利於膨出或突出間盤得以回縮,減輕對脊髓和脊神經根的刺激與壓迫。增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根所受的刺激或壓迫,牽引使頸椎生理曲度恢復,有利於頸椎序列及椎關節的關係恢復正常。

牽引適用於任何類型的頸椎病。但對脊髓型,特別是脊髓壓迫已相當重者,甚至椎管狹窄已處於臨界狀態者,牽引可使症狀加重,應慎用或不用。

牽引的方法:牽引的方式主要有臥牀牽引、坐位牽引及攜帶式牽引3種。應避免後伸位牽引,因爲後伸位時,頸椎管及椎間孔的容積均相應減少,往往會使症狀加重。由於上胸椎彎向前,若頜枕帶正直向上牽引,則頸椎實際是處於後伸位:因此,一般主張前屈位牽引,此角度是順應上胸椎前彎,相當於真正的頸椎正直位。牽引重量及時間.開始用小重量短時間,逐漸增加重量和延長時間。但重量不宜太大,而時間以持續牽引效果較理想:一般臥位牽引重量2~3kg,坐位適當增加重量(常用6~7kg)以對抗頭顱的自重。

注意事項:牽引帶應用木條分開,以避免壓迫耳郭引起疼痛或壓迫顳動脈引起頭暈。

(2)椎固定治療:主要用作頸椎減壓融合術後固定。該法與持續牽引的制動作用一樣,限制了頸部活動,有利於病變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退,可以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消除頸椎問異常滑移動對脊髓、脊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的刺激。因此,對頸椎不穩者效果更好。固定的方式有頭、頸、胸固定和單純的圍領固定。

(3)理療:理療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病變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除,緩解症狀。常用的理療方法有高頻電療、離子導入療法和食醋療法等。

(4)推拿按摩:按摩和推拿手法,可使肌肉痙攣緩解,有助於關節運動,減少肌肉萎縮,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過頻過重的推拿可帶來損傷而加重症狀,應慎用,旋轉手法有引起急性脊髓損傷等危險,不宜採用。

(5)藥物治療:用於頸椎病的藥物很多,如解痙攣鎮痛藥、神經營養藥、血管擴張藥及激素類藥物等。有一定的緩解疼痛、改善症狀作用,但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特別是激素,一般不主張使用。另外,中醫中藥對頸椎病的治療,也有一定作用。

(6)姿態療法:“高枕有憂”,臥、坐時不符合頸椎正常解剖生理狀態的姿態或某種姿勢持續時間太久等,均可加重頸椎退變,促使病情發展。因此,應避免不正確的姿態、某種姿勢持續時間過長,合理使用“低枕”等。目前“低枕”種類較多,有藥枕、電枕等,以鴨絨枕芯、具有一定彈性和一定硬度的圓柱枕較好,圓柱直徑以個人頸椎長度選用,一般8~13cm,圓柱長度40~50cm,睡覺時枕於頸項部。

2.手術治療

(1)適應證:病情較重影響生活或工作者,非手術治療無明顯緩解或反覆發作者,採用手術方法解除已構成壓迫因素的病變組織或植骨融合穩定頸節段脊柱,療效較好。

(2)手術方法:有後路、前路及側前路3種,各有手術適應證。一般來說,與臨牀表現相符合的致壓物主要來自硬脊膜的前方,採用前路減壓加植骨融合術;來自嶽方,則採用後路椎管擴大成形(如單開門或雙開門等)或減壓解除壓迫;前、後均有壓迫者,可以先行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後觀察一段時間,症狀未能完全緩解者,還可考慮後路手術;如前、後均有壓迫,MRI顯示脊髓呈“麻花樣”或“搓衣板樣”前後受壓,受壓節段有超過3個,可考慮再做前路手術。頸椎病手術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

(1)非手術治療: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效果良好,常用的方法有:

①頜枕帶牽引:適用於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頸椎病。取坐位或臥位,頭微屈。重量從3kg開始,可增至12kg,每次1/2~1小時,每日1~2次,5日爲一療程。牽引後症狀加重,不宜再用。

②頸部圍領制動對於節段不穩的病人,可以減輕症狀。

③封閉治療痛點以及穴位封閉當歸、丹蔘注射液,或2%普魯卡因4ml加潑尼鬆龍25mg,5~7日一次。

④推拿按摩手法要掌握輕、柔、穩等要領,不要造成附加損傷。脊髓型不宜採用。

⑤其他鍼灸、理療以及內服外用舒筋活絡、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中西藥物也可有效。

(2)手術治療適應症:

①各型頸椎病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嚴重者。

②脊髓壓迫症狀逐漸加重或者反覆發作者。

(3)手術方法

多數採用經前路椎間盤以及椎體後緣骨贅切除加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對於經前路手術後效果不佳、多個節段病變或者椎管狹窄者,採用後路椎板成形椎管擴大減壓術。

診斷明確的頸椎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者,或脊髓型頸椎病症狀進行性加重者適於手術治療。根據手術途徑不同,可分爲前路手術、前外側手術及後路手術三種。

a.前路及前外側手術:適合於切除突出椎間盤、椎體後方骨贅及鉤椎關節骨贅,以解除對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壓迫。同時可進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以穩定脊柱。

b.後路手術:主要是通過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以達到對脊髓的減壓。在椎板切除不多即能達到減壓目的時,或可輔以後方脊柱融合術。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