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哪些情況要懷疑孩子得了性早熟

哪些情況要懷疑孩子得了性早熟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哪些情況要懷疑孩子得了性早熟

近年來,在我國性早熟患兒以驚人的在增長,引起了社會和父母們的擔憂。

性早熟以女孩多見。

一、什麼是兒童性早熟?

兒童性早熟是指青春期發育初始年齡提早。女孩8歲以前出現明顯性乳房發育,男孩9歲之前就已經出現喉結、嗓音變得低沉等第二性特徵,就被認爲是性早熟。

性早熟在臨牀上有多種類型,真性性早熟又叫中樞性小兒性早熟,是下丘腦或垂體病變所致,對孩子來說就是跟性發育過時間提前了;另一種是假性性早熟,它不是真正的性腺成熟了,是由於體外有異常過多性激素來源所致,如誤用含性激素藥物和食品、營養品,使用含有性激素化妝品,母親孕期或哺乳期服用含性腺激素的藥物。而體內因素由周圍內分泌腺(性腺或腎上腺皮質)病變所致。

危害:由於性早熟的孩子體格提前發育,骨骺癒合也提前,雖然開始階段身材較同齡的孩子高,但發育也提前結束,導致性早熟兒童的身高低於常人,典型的真性性早熟的患兒往往達不到150釐米。因此,同時性早熟除了會影響身高外還影響孩子的心理,需要及時治療。

兒童性早熟的危害

兒童性早熟的危害有很多方面,針對孩子自身,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極易對孩子造成心理障礙。性早熟兒童雖然性徵發育提前,但心理、智力發育水平仍爲實際年齡水平,過早的性徵出現和生殖器官發育會導致未成熟孩子產生心理障礙,尤其是看到自己與周圍人不同的性狀特徵極易引起孩子的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很可能在其成年後都留有遺症。

2、使孩子分心、影響其讀書學習。應該說,性徵的出現和生殖器官的發育肯定會使孩子分心,尤其是女生,過早來月經往往會令其感到不安、害羞和緊張。同時,女孩身體發育過早,沒有能力處理好月經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加之由於生理和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也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這勢必會影響孩子的讀書學習。

3、影響孩子身高,導致其最終身高矮於同齡人。性早熟的孩子往往伴隨骨骼生長加速,使其看起來比同年齡的兒童長得高。其實,這僅僅是一個暫時的現象,由於性激素的提前催發,導致骨骺閉合也將大大提前,生長期則相應縮短,即:長骨骨幹與骨骺提前閉合而停止生長。一般情況下,女孩在初潮後、男孩在首次遺精後3年內平均只能長約5釐米左右,所以,性早熟兒童的最終身高反而會矮於同齡人。

4、可致孩子系統性內分泌失調。我們知道,性早熟本身就是一種內分泌疾病,只不過,孩子自身的內分泌失調程度存在着個體差異,即有輕重緩急之分。症狀較輕的孩子主要表現爲性激素水平的失調,而症狀嚴重的孩子就會導致系統性內分泌失調,比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會引發孩子全身性多毛症狀,反之,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的孩子則表現爲毛髮減少、乾枯,甚至伴隨陰毛和腋毛的脫落;而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可見毛髮細軟或過早灰白,同一功能低下的孩子會出現生長期毛髮減少,退行期毛髮增多的症狀……這僅僅是內分泌失調在毛髮上的外在表現,還有很多全身性的症狀,危害很多。

5、致性行爲提前。性早熟兒童的心理髮育與身體發育極不匹配,加上患者生理年齡小、社會閱歷淺、自控能力差,容易導致其性行爲提前,從而引發懷孕和性疾病傳播的危險。

二、哪些情況要懷疑孩子得了性早熟?

當發女孩8歲以前有以下情況出現你就要注意了:乳房疼痛,觸之有核狀物;乳房外觀有隆起現象,或乳頭突出,色澤有變;有陰毛;陰道出現少量分泌物;身高增長加速。

當男孩9歲之前有以下情況出現你就要注意了:陰莖增長;睾丸增大;有頻繁陰莖勃起現象;身高增長加速。

如果懷疑性早熟可以去醫院做有關檢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

三、哪些原因引起孩子性早熟?

1、激素攝入:例如避孕藥,某些保健品,以及一些被激素催肥的食物。此外,中藥桂圓屬大補類藥物,孩子也不適宜吃。

2、飲食不當:現在的市面上的雞,鴨,魚,蝦等等都會或多或少的攝入一些激素來刺激其生長,導致兒童在食用這些牲畜或者是魚蝦的時候就會被攝入這些激素,從而導致兒童性早熟,尤其是雞鴨的脖子。

反季節的蔬菜或者是水果,往往都是通過激素來進行催熟的,所以建議父母在選擇食材或者是水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儘量選擇當季的蔬菜或者水果,少食用的反季節的蔬菜或水果。

洋快餐、油炸類食品,特別是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爲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經反覆加熱使用後,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如夜間長時間開燈睡覺,會對內分泌激素產生一定的影響的,有可能會造成性腺激素的分泌紊亂而導致性早熟;目前國內的傳播媒體如電視、電影、報刊雜誌等有關情愛的內容對孩子的視覺刺激和影響,促使她的心理早熟和性發育。

四、如何防止孩子性早熟?

不要給寶寶亂補,不要隨便服用所謂的“保健品”、“滋補品”,尤其切忌大量或長期服用,不要盲目服用市面上的“增高劑”。如果孩子有營養需要,家長要通過專業醫生諮詢,明確診斷,對症下藥。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