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中國家庭止咳化痰誤區報告

中國家庭止咳化痰誤區報告

來源:爵士範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家庭止咳化痰誤區報告

日前,中國家庭止咳誤區報告發佈會在廣州舉行。記者在在公佈的中國家庭止咳誤區報告上獲悉,在600多份調查問卷中,近七成受訪者存在用藥不及時的情況,對咳嗽的治療存在較多誤區。

誤區1:咳嗽是壞事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與總結髮現,受訪者普遍對咳嗽理解不透徹,41.1%的受訪者將咳嗽視爲一種疾病,認爲它是不好的。

據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臨牀部副主任張挪富教授介紹,其實咳嗽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當呼吸道受到刺激時人體的一種防衛反應。

咳嗽分爲乾咳和溼咳,乾咳是指沒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於喉炎、強烈氣味、大哭、吸入異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導致;溼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過咳嗽把體內的分泌物排出。乾咳有可能轉變爲溼咳。

咳嗽所產生的呼氣性衝擊動作,把咽喉內的痰等分泌物排出體外,起到的是幫助清除呼吸道內各種“髒物”的作用。

誤區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張挪富教授說,很多人認爲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藥,扛一扛就過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藥,最後導致久咳不愈,發展成慢性甚至更嚴重的疾病。

調查中有39%的人表示久病成醫後會選擇自行調理,更有40.7%的人不會去看醫生,選擇“忍一忍,扛過去”。

對此,張挪富表示,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時使用祛痰藥溶解排痰,以減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及時遏制病情的發展,加快疾病的痊癒。

誤區3:混淆祛痰藥和鎮咳藥

調查中僅有5.1%的受訪者清楚知道鎮咳藥和祛痰藥在治病機制上的區別;同時,更有七成受訪者在使用咳嗽藥前不會一直關注其具體成分,這容易導致患者在鎮咳藥和祛痰藥的選擇上出現偏差。

在碰到咳嗽時,很多人更習慣於快速鎮咳,把咳止住,但卻不知強行服用止咳藥,會導致痰液滯留在吸道內,引發二次感染,導致肺炎等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張挪富表示,針對有痰咳嗽,應該先化痰再止咳,並且選擇服用含黏液溶解藥成分的祛痰藥,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於咳出,從而有效幫助疾病的痊癒。所以,瞭解咳嗽的制病機制後,纔有能力分辨合適的咳嗽藥成分,避免錯誤用藥。

誤區4:濫用抗生素

調查中發現,有80.2%的受訪者會在咳嗽時選擇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訪者認爲“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藥(即抗生素)”。事實上,有12.8%的樣本不清楚抗生素針對的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咳嗽,更有57.5%的樣本誤認爲抗生素針對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實,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當真正發生細菌感染時,藥物就有可能失去療效。”張挪富糾正到。

誤區5:中藥比西藥好

在選擇是用中藥或西藥治療,大多數人會將藥物的毒副作用作爲選擇的重要指標。在此次調查中,38%的受訪者在咳嗽時會優先選擇中藥,比優先選擇西藥的人(28.4%)高出近10個百分點。有45.7%的受訪者認爲西藥副作用大;相反地,超半數受訪者認爲中藥治療溫和,23.6%的樣本認爲中藥沒有副作用。

怎樣評價有沒有副作用?張挪富說,因爲研究做得少,中藥的成分是什麼並不知道。相較之下,西藥的成分都會有明確標明,有副作用就寫上。對什麼有副作用,中藥是不寫的,但不寫不代表沒有。

誤區6:止咳化痰治療偏愛用偏方

經過對中國家庭偏方使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將近八成的受訪者尋找並服用過偏方,受訪者普遍認爲“偏方”是民間智慧的體現,值得相信,持這一觀點的人超過半數,還有近24.8%的受訪者認爲偏方溫和且安全。

對於用“偏方”治療咳嗽,張挪富表示對於急性咳嗽(持續時間在3周以內)的患者,用“鹽蒸橙子”、“冰糖雪梨”等一些止咳偏方,有些的確有一定的基礎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療咳嗽的針對性不強,只能作爲輔助治療。

但同時,所謂的“偏方”魚龍混雜,有些“偏方”甚至反而會加重病情,如吃生薑片止咳,可能會對喉嚨產生刺激,導致咳嗽更加嚴重。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療,反而會得不償失。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