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人際心理 > 老百姓信張悟本是何因?

老百姓信張悟本是何因?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百姓信張悟本是何因?

>>>推薦:男人最想知道的10大房事問題!

  張悟本的“茄子療法”、“綠豆療法”儼然已成爲沸沸揚揚的媒體事件。這些療法大行其道,令人想起了“文革”期間盛極一時的“雞血療法”、“鹽滷療法”,以及“文革”剛過後不久的“紅茶菌”、“醋泡蛋”療法。
  
  今天又發生這樣的事情,值得擔憂的似乎不應該只是某個“庸醫”又提出了什麼新的“僞科學”說法,而是許多普通中國人一如既往的“一窩蜂”從衆心理。
  
  從衆心理爲當今一些想當然、似是而非的“理論”和“方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延續的是一種與“文革”時期沒有多大改變的被動接受心理定勢,使得許多人在廣告、宣傳面前因爲不知如何應對,而非常容易上當受騙。
  
  早在19世紀末出版的《烏合之衆》(1895)中,勒龐就已經提出,羣衆缺乏思考能力,容易感情衝動、人云亦云,使得他們成爲宣傳容易得手的獵物。張悟本就是利用“斷言、重複和傳染”這三種手段,使之成爲給羣衆洗腦、並徹底控制羣衆的宣傳良方。宣傳首先“做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羣衆頭腦最可靠的辦法之一。
  
  媒體不斷斷言、重複張悟本怎麼了不起,見解多麼獨到,許許多多的人都買他的書,照他的話去做,互相影響,互相傳染,這種從衆心理造成了“張悟本熱”,也造成在中國常見的“一窩蜂”現象。
  
  對於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許多人習慣於期待、接受某種單一、簡單的解釋和解決方法。張悟本說,生病是因爲肚子裏“有油”,吃茄子就可以解決問題,迎合的就是這種心理習慣。#p#副標題#e#

老百姓信張悟本是何因? 第2張

張悟本“養生之道”的火 源於人們的心理因素
  
  “一些並不科學的養生知識,在中國的傳播是有傳統的,而恰恰國人又相信傳統。”科普作家方舟子說,過去曾流行打雞血,後來流行氣功熱,衆多的民間“養生祕訣”中不乏實用的方法,但各種沒有科學根據的東西也一併流傳。
  
  “一方面,老輩傳下來的東西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科學健康知識又太少。”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公衆營養與發展中心於小冬教授介紹,許多發達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設置中,加入了健康知識教育。可國人接觸“養生、保健”類知識除了家族傳承,要等到畢業融入社會之後,而他們接觸到的還多來自於利益集團的宣傳,實際營養健康水平比日本等相差很遠。
  
  “養生本身就是民間的、尚未形成科學體系的一個行業。”於小冬認爲,中國正經歷着科學養生的“初級階段”,但凡規矩,都是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在這種背景下,甚至找不出一個對口部門對其進行管理。誰來舉起板子,又該落到誰的身上?
  
  同時,張悟本走紅,還有一個重要的現實原因,看病難看病貴,成爲一個重要的看不見的推手。這種心理恐懼,加劇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非理性選擇和追求,尤其是中老年人對未來健康的焦慮,使得張悟本們有了大顯身手的空間。這個現狀沒有改觀,倒了張悟本還有王悟本、李悟本。過去的胡萬林熱,早些年對某些氣功師治病、意念取物的狂熱追捧,以及更早的打雞血、喝紅茶菌和甩手療法等,都有現代迷信的色彩,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專家認爲,大家重視健康的維護,重視疾病的預防,這是非常好的趨勢;媒體推行健康講座,滿足百姓需求,更是做了好事。
  
  中醫在養生防病維護健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許多的方法,應該加以推廣。但他也呼籲,一定要讓有水平、有資質、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中醫專家來做中醫的科普工作,大衆不具備鑑別某些知識真僞的能力,這就需要電視臺、出版社等大衆媒體把好關。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