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關於牙齒保健有哪些誤區

關於牙齒保健有哪些誤區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誤區1 牙齒只要沒有什麼異常的感覺,就表示牙齒很健康,不用定期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關於牙齒保健有哪些誤區

醫生:每年1~2次常規牙科檢查、潔牙是重視身體健康、追求完美生活的表現之一。通過常規牙科檢查,以及每3~5年的X線檢查,可以發現可能存在的牙齒隱匿齲壞、牙齦及牙周等問題,並做到早治療。等到感覺牙齒遇冷熱刺激時敏感疼痛、刷牙出血等狀況出現,牙齒牙齦的問題可能已經比較嚴重,甚至需要進行去除牙神經、牙周系統治療等相對複雜的治療了。

一般的牙齒常規檢查包括:檢查是否有齲齒需要修復;牙周是否有炎症,是否有牙石;牙列有無缺損,是否需要矯正畸形;口腔粘膜是否有病變,有無初發腫瘤。

誤區2 牙齒出現了小洞,但是既不疼痛也不影響美觀,所以可以等疼痛出現了再去補。

醫生:牙齒出現小洞一定要及時治療:治療時痛苦小,成功率高,使用牙色補牙材料也能獲得良好的美學效果,而且修復初發小齲洞的費用僅爲30-150元。如果任由這個牙洞繼續腐敗下去,等小齲洞長大,嚴重到影響牙神經,引起疼痛的程度,此時治療療程長,治療後還需要牙冠保護,療程延長,費用會增加很多,而且長期效果也會相對降低。

誤區3 牙齦出血每個人都會有,有的甚至天天都會有,很正常,不需要大驚小怪去專門檢查和治療。

醫生:健康的牙齦在刷牙、進食時是不出血的。如果出現這種問題,就說明你的牙齦發生了炎症。每個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間段都可以發生不同程度和範圍的牙齦炎,表現爲牙齦紅腫,充血、水腫,刷牙時牙齦易出血。這是因爲牙齒周圍堆積了大量的菌斑軟垢和牙石。菌斑由大量的微生物組成,這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刺激牙齦產生炎症。而健康牙齦表現爲粉紅色,質地堅韌,即使刷牙時用了較大的力量也不會引起出血。因此很有必要通過定期洗牙去除菌斑、牙石,保持牙齦的健康狀態。如果早期的牙齦炎不及時治療,常會引發牙周炎,此時單純潔治已經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需要用特殊器械來清除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牙結石,即齦下刮治。若任其蔓延,危害牙齒的同時也侵害到全身。僅牙齦出血就可導致冠心病、糖尿病、不育症、敗血症、腎炎、肺炎等18種全身疾病。

誤區4 一顆兩顆牙齒出現鬆動或者脫落,只要不影響基本使用,就不用急着修補。

醫生:牙齒雖然是身體最硬的器官,但有時一個巧勁,比如摔倒、衝撞,甚至吃飯時被雞骨頭硌到,都可能使牙齒劈開,鬆動或者脫落。另外,慢性牙齦炎、牙周炎使牙齦的營養供應不上,牙齒自動脫落在所難免。此時你應該及時治療,如果缺牙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相鄰的牙齒傾斜或對頜的牙齒伸長。而缺牙過多,造成的咀嚼效率下降也會降低生活質量。一般在牙齒脫落後三個月左右可以考慮修復治療。種植牙、固定橋、某些情況下的活動義齒都是可以選擇的修復方法。種植義齒因其不影響相鄰牙齒,長期效果好而更受專業牙醫推崇。

誤區5 我的牙齒很白很健康,而且堅持每天刷牙,所以不需要去洗牙。

醫生:牙齒很白很健康並不意味着“牙周組織的健康”。牙周潔治俗稱“洗牙”,主要是去除牙面及牙齒周圍的牙石,菌斑,軟垢及色素。牙石,菌斑,軟垢及色素的堆積會引起牙周組織的炎症,最常見的表現是牙齦紅腫,刷牙出血,有的還有口腔異味。洗牙就是要給牙齒創造一個清潔的環境。一般建議,牙周健康且口腔衛生習慣良好的個人可每6個月進行一次專業的牙齒潔治;牙周狀況不佳、個人口腔衛生習慣差的人可每3個月進行一次專業的牙齒潔治。

誤區6 洗牙容易把牙齒表面的牙釉質磨損,對牙齒健康不好。

醫生:牙齒表面的牙釉質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組織,洗牙時使用的超聲潔治器是通過超聲震動接觸牙石將其去除,並且功率是可以根據患者牙石的多少及質地調節的,而且超聲潔治器工作時有冷水進行冷卻,對牙釉質沒有明顯影響。它與牙鑽完全不同,不會磨去牙釉質。定期洗牙是預防牙齦炎症及牙周炎的最有利的措施。

誤區7 洗了很多次牙,總是沒有意想之中的潔白,肯定是沒有洗乾淨。

醫生:這是老百姓對“洗牙”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洗牙的目的是去除牙面和牙齒周圍的牙石,軟垢,菌斑及外源性色素,不是漂白牙齒,單純洗牙是無法改變牙齒本身的顏色,使之潔白的。

誤區8 已經過了青春期,牙齒形狀已經長成,如果不整齊美觀,做牙齒矯正也無濟於事。

醫生:即使是40歲的人也可以通過矯治獲得一口整齊美觀的牙齒。現代正畸理論認爲牙齒矯正沒有年齡限制,而且大量成人正畸成功的例子也使更多的成人來進行這項治療。成人正畸可能需要稍長的正畸週期,而且正畸完成後保持的時間也需要更長的時間,當然正畸保持治療會是一項非常輕鬆的任務。與過去的“鋼牙鐵齒”相比,現在的牙套可採用透明的新型材料。別人即使與你保持50釐米距離,也不會輕易發現牙套的存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