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室性心律失常該怎麼治療

室性心律失常該怎麼治療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度分層:早期的Lown分級對室性心律失常危險度的分層忽略了病人心臟和全身整體臨牀情況,而片面強調了室性早搏頻發及複雜程度,其結果是脫離病人實際情況,造成臨牀醫療實踐的混亂。

室性心律失常該怎麼治療

結合病人全面的臨牀背景綜合分析,對室性心律失常進行分類較爲合理。例如

1偶發、頻發、“複雜”的室性早搏和無症狀的非持續性室速,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隨心臟病嚴重程度加重而增多。這些病例多沒有獨立的預後意義,但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表現。

2持續性有症狀的室速,通常爲嚴重心臟病的標記,而並非是早先存在的“複雜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後果。

3心室顫抖(室顫),多爲與先前存在的室性心律失常無關的電意外事件,但可由一次持續性室速惡化而來。

目前主要根據室性心律失常的預後意義和有無導致明顯相關症狀與血流動力學障礙來分類室性心律失常,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策略。通常分爲三大類: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預後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惡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2.不同類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1)良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的是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這類病人多無心律失常直接相關的症狀,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更不應行射頻導管消融,而應充分向病人說明預後良好,解除其心理緊張。如確有與心律失常直接相關的症狀,也應在對病人做解釋工作的基礎上,首選β受體阻滯劑,也可用普羅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等,但不宜使用有臟器毒性或不良反應的藥物,如奎尼丁、索他洛爾和胺碘酮。治療後果的評價以症狀減輕或消失爲判定標準,不宜反覆作動態心電圖。

(2)有預後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不可用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而應對基礎心臟病進行治療。對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出現的各種心律失常,應儘快控制心力衰竭,注重查找和糾正低鉀、低鎂、洋地黃中毒等原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提倡先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洋地黃類和β受體阻滯劑。急性心肌梗死後,應儘快實施再灌注治療、榕栓和直接PTCA,梗死相關血管開通時出現的室性早搏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大多爲一過性,一般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早期預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可增加總死亡率,對於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頻發室早或非持續性室速,可臨時靜脈應用利多卡因。陳舊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使用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藥,有左心功能不全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或嚴重心力衰竭的頻發非持續性室速病人也可考慮用胺碘酮。

(3)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有血流動力學後果的持續性室速和室顫。這些病人有明確的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對策包括:

1一級預防,主要尋找和確定猜測惡性心律失常的臨牀指標(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心室晚電位、心率變異性、QT離散度和壓力反射敏感性以及左室射血分數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在一級預防中的地位不明確。

2二級預防,主要針對發生於無急性冠心病事件時的室顫,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速的生存者。大量的臨牀試驗表明,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應首選ICD,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總的來說不可靠,其中:1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不改善病人預後,且顯著增加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風險。2Ⅱ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即β受體阻滯劑,爲降低心肌梗死後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和總死亡率的唯一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爲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級預防的首選藥物。3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可減少心肌梗死後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風險,但對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降低不顯著。臨牀試驗結果表明,胺碘酮是β受體阻滯劑之外唯一能夠減少心肌梗死後(無論是否有室性早搏或左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風險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和索他洛爾可作爲無條件接受ICD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級預防的藥物,或與ICD聯合使用。一般多考慮以胺碘酮爲主線,索他洛爾爲輔助的選藥原則。對心功能差的老年病人首選胺碘酮,心功能好的年輕病人可用索他洛爾。4IV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拉帕米可用於終止QT間期正常,由配對間期短的室性早搏起始的多形性室速,也用於左室特發性室速或起源於右室流出道的室速。

另外,對先天性長QT間期綜合徵病人的尖端扭轉性室速或室顫,應使用病人可耐受的足夠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或起搏器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Brugada綜合徵的室顫無可靠藥物,應使用ICD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