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吃中藥需順天時

吃中藥需順天時

來源:爵士範    閱讀: 6.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吃藥,所以“吃藥順天時”,也是我國曆代名醫的共識之一。

吃中藥需順天時

    《內經》提出:“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李東垣《補中益氣湯》一書中也有根據季節和區域氣候調整用藥劑量的具體論述。以外感風寒爲例,在用藥上,南方人用辛溫輕劑就夠了,而北方人則需用辛溫重劑。尤其氣候寒冷的西北地區,人的皮膚腠理致密,平時不易感冒,一旦感冒,用藥劑量就必須加大,才能達到發汗目的。近代名醫張錫純說:“大江以南之人,其地氣候溫暖,其肌膚薄,麻黃一錢即可出汗;到黃河南北,用麻黃約可以三錢爲率;至東北三省人,須於三錢之外,再將麻黃加重,始能發汗。”

    現代醫學氣象學研究證明,氣象因素可影響人體細胞膜的通透性,影響細胞對藥物的吸收速度。所以,同一濃度的同一種藥物給同一人使用,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可以產生不同的反應和效果。

    例如,在暴風雨來臨之時,洋地黃的毒性明顯增加;當冷空氣過境後,容易發生阿托品中毒;

    給同一高血壓患者夏天服用的降壓藥,如果冬季時仍用該劑量,就可能引起藥物副作用。

    對發熱病人來說,服了退熱藥後,如果體溫高於環境溫度,出汗量多,降溫效果就較好;

    當體溫低於環境溫度時,退熱藥的作用就會受到一定影響。

    當然,除了環境溫度外,影響退熱藥效果的主要氣象要素還有空氣溼度和氣流(風)。當溼度較小、風速較大時,汗液容易蒸發,降溫效果就較好。

    正因爲氣候條件對藥物的療效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吃藥“順天時”的患者,疾病常常容易康復。

    當然,廣義上的“順天時”,也應包括吃藥時間講究科學性。例如,哮喘病人常在夜間發病,所以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常常在上午讓患者減少服藥量,而在下午3~4時加大服藥量,從而避免或減輕哮喘病的夜間發作。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