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浙江踐行“傳承中醫從娃娃抓起” 小學開設“中醫課”師資成最大難題

9月份,浙江省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資料圖:湖南桂陽縣對幼兒園學生進行中醫啓蒙教育。歐陽常海 攝

據瞭解,目前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首批10萬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

這意味着,“中醫從娃娃抓起”的倡導真正變爲實際行動。而儘管存在各種爭議,但對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而言,浙江的舉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驗意義。

浙江創舉被推風口浪尖

教材主編:傳遞科學價值與精神

中醫藥文化如何傳承,這一話題由來已久。

2009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李萍提出的“關於中醫基礎知識進入中小學生課堂建議”提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之後幾年間,幾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在兩會上發出類似呼聲。

2015年10月,浙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意見》率先提出,將相關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

2016年2月,國務院頒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要求各省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

之後,各省地方政府紛紛出臺落實政策。2016年11月,河北出臺的《河北省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表態,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2017年1月,安徽省也在頒佈的《關於貫徹中醫藥發展的戰略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表示,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搭建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建設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和一批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

事實上,早在2012年6月,北京就宣佈全面啓動“中醫文化進校園”工作。不過,北京“中醫進課堂”方案只作爲中醫知識推廣,非硬性規定的課程,不進入中小學課表,也不安排考試

而浙江之所以被推上風口浪尖,與其“先試先行”的創舉不無關係。

今年4月8日,在“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成立10週年紀念活動暨《中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首發儀式”上,浙江省對外高調發布全國首套小學中醫藥教材。這意味着,浙江成爲事實上全國第一個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的省(區、市)。

不久之後,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印發的《浙江省2017學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顯示,中醫藥與健康課被納入省級通用的地方課程教材,在小學5年級上、下學期使用,屬於小學生基礎教育拓展性課程體系的一部分。

9月份,隨着學生開學,這套被安排在小學5年級的中醫藥教材讓不少家長“操碎了心”。

贊成的家長認爲中醫是百年國粹,能鼓勵孩子們養成“順應四時”的作息習慣、多做運動,是件好事。反對的家長則認爲,中醫晦澀難懂,大人都搞不明白,小學生哪裏能懂。另外,5年級臨近“小升初”,學生學業壓力較重,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對此,教材主編、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近日公開回應稱,安排在5年級確實比較尷尬,但年齡太小語文水平不夠,又怕學生們理解起來有難度。

他說,中醫是一門自然科學,但具有人文科學的某些屬性,中小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不僅是爲了從小培養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是通過孩子們把中醫藥的科學價值與精神傳遞給每一戶家庭,培育中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

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第2張

資料圖:11名西班牙“洋中醫”來到位於昆明市的雲南省中醫院,開始爲期3周的推拿和鍼灸學習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主講中醫小知識而非醫藥理論

36課時基本每週一課

按照浙江省教育廳的規定,這本小學教材是第一次試水,未來還要謀劃中學教材。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可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接受程度,設計恰當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模式。比如,學齡前兒童以興趣吸引爲主;小學階段以接觸體驗爲主,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中學階段以探索思考爲主,開闊自身視野,提升道德修養。

據介紹,浙江現行小學中醫教材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分上、下兩冊,共36課時,基本每週一課,內容包括中醫基礎、保健、運動,飲食、情緒、鍼灸和推拿的特色療法等。

“我看過一些其他省市的中醫藥中小學讀本,有的寫得很深,文字爲主,小學生看不懂。我們的課本啓動編寫時明確針對五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結構來寫的。在初稿出來後,我們先找了幾個語文老師來把關用詞(字)的深度,確保學生能讀懂。”方劍喬解釋。

他表示,此次中醫課程內容均比較淺顯易懂,主要由歷史故事、人物和神話故事引出來,深入淺出,文字不多。

記者在官方展示的課本素材中,看到《藥補不如食補》《飲食有節》《恐懼傷腎》等章節。其中,《藥補不如食補》一篇稱“食物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療疾祛病”,並介紹了《孫思邈善用食物治病》的故事。

此外,課本還設置了“想一想”“做一做”等欄目。有一章節文末的“想一想”是:《紅樓夢》裏的林黛玉弱不禁風、面色蒼白,你認爲她哪個臟器可能出了問題?小明同寢室的同學咳嗽剛治好,不想小明也患上了咳嗽,他就把同學吃剩的中成藥拿來吃,你覺得這種做法對嗎?爲什麼?另外一章節“做一做”的內容是:根據起居有常的原則,給自己或家人制定一份作息時間的表格,並按照表格規定實施,觀察自己或家人的變化。

“我看過這個教材,內容還是比較淺的,不是講中醫理論,而是通過故事的形式介紹中草藥、中醫小知識等。”杭州某中醫向記者表示。

他說,中醫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發展不可替代的部分,中醫作爲中國獨特的原創科學,雖然古老,但其理念和方法歷久彌新,引領先進醫學的發展方向,“中醫藥文化若能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對孩子的教育將更有意義。”

事實上,今年8月中旬,溫州市中醫藥文化學會、新華“小記者”溫州組委會、瑞安實驗小學聯合舉辦的“中醫藥小課堂”已經在瑞安利濟醫學堂博物館率先開課。現場,60多名“小記者”跟隨專家現場辨識中草藥,體驗中醫養生文化的魅力。

“這次研學活動,是探索學習《中醫藥與健康》新課程的一次有益嘗試。”溫州市中醫藥文化學會會長劉良海當時表示,借學校設置中醫課的契機,他們將發揮專業優勢,繼續探索與學校的合作,通過“中醫藥小課堂”研學之路,讓中醫藥課本知識鮮活起來。

師資難題成最大制約

業內建議外聘專家

令人擔憂的是,師資問題似乎越來越成爲新的制約因素。

“目前,相關教材還沒有送到溫州。但是,學校已經主動開始物色老師,準備課程。我們學校在校外找了一位中醫師,接下來就是與之對接商討課程安排問題,初步設想是設置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中醫興趣的活動,比如做製作中藥包、栽培草藥等;至於課時,可能會從拓展課裏抽調一些出來。總之,最大的困難就是課時與教師的安排上。”溫州市實驗小學某老師表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如果中小學大範圍學習中醫,師資方面就需要給予足夠的支持,“不是所有中醫都適合做教師,很多老師的專業也不適合教授中醫。”

而按照浙江省教育廳的要求,浙江小學生的中醫課程,應由科學教師任教。

根據浙江官方的新聞稿,8月24日,浙江《中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師資培訓班在杭州市舉行。《中醫藥與健康》編寫組成員及相關專家對教材每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內容分析、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參考資料等方面作了詳細講解。

“短短的培訓能在多大程度上讓科學教師掌握相關知識?科學教師再去教孩子們學習中醫課,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相關知識的‘授業解惑’?”陝西西安某名校教學校長對記者直言。

他表示,開設一門課程,尤其像中醫這樣獨特的專業課,既需要適應年齡階段的教材,又需要能教研一體化的師資,更離不開教育實踐的保障。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無法得到持續有序地推進。尤其是如何適應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規律,真正讓小學生從中獲益,以及如何配備合適的師資,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此外,在現有的教育體系和環境下,如何實現中醫教育與既有體系的兼容,從而讓其不被邊緣化和虛置化,又讓其發揮素質教育的功能,達到在教育改革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教育者既需要有敢於嚐鮮的勇氣,又需要有靈活應對的智慧。

對浙江的實際情況,有教育人士建議,在課程開設上,浙江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可以開設爲項目課程,也可以開設爲拓展性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在課時安排上,學校可從地方課程、拓展性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科學課程的課時中調劑;在教師安排上,學校可以安排科學老師、校醫,以及對中醫藥方面感興趣、有特長的老師來任教,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聘請校外的中醫學者、專家來任教。

原標題: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