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喬任樑事件發酵 心理專家解析抑鬱症

喬任樑事件發酵 心理專家解析抑鬱症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期間喬任樑去世的消息震驚所有人,28歲的他因爲抑鬱症從此離開這個世界。而抑鬱症成爲如今口口相傳的疾病,抑鬱症再一次被重視。

喬任樑事件發酵 心理專家解析抑鬱症

資料顯示,中國有病歷記錄的抑鬱症患者超過3000萬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診的患者,保守估計約9000萬。抑鬱症患者最嚴重的後果是自殺。據一項統計,在中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羣中,50%-70%是抑鬱症患者,比如演藝界中的演員張國榮、陳琳、尚於博、導演李曉,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臺灣女作家三毛等。

而喬任樑的去世讓很多人感到惋惜,那麼年輕、活力、陽光的一個人怎麼就走上了如此絕路?中和教育心理諮詢師楊洋老師分析,喬任樑是家中獨子,家境優越,父親長年不在家,喬任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親的陪伴,在心理層面必然受到影響。同時也讓他有種與母親相依爲命的感覺,也許是他不能接受讓媽媽失望的情感,也許是他已習慣了接受一個又一個任務,也許這些是證明自己的方式,他給自己加了不少碼,施了不少壓,他不允許自己“不夠好”。在照顧所有人的情緒背後,他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於是,一個又一個光環背後,讓他感覺到的卻是更大的壓力與無法說出真實感受。他把微笑留給了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面對自己內心的極度無力感,他再也掙扎不動了。自殺,是一種防禦,是一種終極防禦,防禦着他活着所遭受的更大的身心痛苦,和麪對永無止境的可怕情形。而其實,悲劇是可以避免的,這源於自己對自己的瞭解。

抑鬱症的六大表現

如今,抑鬱症如此多發,面對抑鬱症,很多人都有誤解,認爲抑鬱症患者很矯情、心眼小、想不開,這些都是因爲很多人對抑鬱症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產生了一些誤解和偏差。楊洋老師認爲,抑鬱症和其他疾病一樣,是生理疾病,患者身體裏面過多或缺乏多巴胺都會導致抑鬱。

而我們能切身感受到的抑鬱症有六大表現:第一對什麼事情不感興趣。第二對前途悲觀。第三對自己的不幸和痛苦無能爲力。第四感到精力耗竭。第五自我評價下降(如喬任樑曾說自己是條“賤命”)。第六認爲生活沒有意義。同時,患者的軀體經受着痛苦折磨,比如失眠、頭痛、胸悶、心慌等症狀,所以抑鬱症患者是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斷與吃藥治療的。同時,抑鬱症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它出現在特殊人羣中的比例比較高,比如壓力過大、競爭性強的人羣,對酒精、藥物濫用或依賴的人羣,處於應激狀態的人羣,所以是要同時配合心理方面的治療和干預。

憂鬱症的治療

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楊洋老師介紹道:“很多人認爲去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諮詢診所是件丟人的事情,這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觀念性的問題,需要時間慢慢去認識,去改變。我們近些年纔開始認識到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心理治療在中國也剛剛誕生不久。記得前些年,說到體檢人們都會覺得很可笑,而現在隨着我們對身體健康的意識提高了,定期去醫院體檢就變得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了。我相信,隨着我們對心理健康的日趨關注,會有更多的人瞭解心理學,懂得心理學,整個社會環境會呈現出更多的包容性與接納性。”

崔永元談抑鬱症

最後,引用曾經也是抑鬱症患者的崔永元,9月17日晚在微博發表對抗抑鬱症的經驗結尾,他在微博中稱:“總有人詩意盎然地說:抑鬱症就是一次心靈感冒。其實,得病就是得病,哪有那麼浪漫。治療抑鬱症和治療其他病無異:一是承認有病,二是尋個好大夫,三是配合治療,四是防止復發。我個人的經驗是,有關抑鬱症病症的一些常識公衆知道太少,合格的醫生也嚴重不足。”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