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常識 > 預產期一點都不準?看看你就懂了

預產期一點都不準?看看你就懂了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裏的嬰兒房已經準備得妥妥當當,待產包也都已裝箱,日曆上預產期那一天被紅色的記號筆醒目地標註着,全家都爲這個小生命的來臨做好了準備。可是預產期來了又走了,寶寶卻遲遲沒有動靜,這該怎麼辦呢?急急急~

預產期一點都不準?看看你就懂了

俗語“瓜熟蒂落”。胎兒雖然足月了,但是分娩日期還是不能確定哦。雖然那個超級重要的日子——預產期已經過去了,但並不意味着孩子遲到了。不要過於緊張,一般醫生建議超過預產期2周還沒動靜要及時就醫。如果超過預產期,媽媽實在不放心可以到醫院檢查一下。

預產期一到,寶寶就會出生嗎?預產期到底有多準?

雖然那個超級重要的日子——預產期已經過去了,但並不意味着孩子遲到了。根據英國兒童信託基金的調查,幾乎有一半寶寶的預產期都是不準確的,報告說約46%的寶寶會比預產期晚10天左右出生,另外還有28%會推遲兩週甚至更長的時間。

專家也認爲,孩子在預產期前兩週或後兩週之內出生都是正常的。事實上,只有5%的新生兒是剛好在預產期那天出生的。通常我們都認爲孕期有9個月長,事實上是42周,胎兒只要在37~41周之間出生都算是正常的。

足月兒,只要不超過42周就不算延遲

雖然醫生對胎兒早產的原因都知之甚多,但爲什麼會晚於預產期出生卻還是不太瞭解,不過還是有一些因素有可能會導致延遲分娩,例如,初次分娩或者上一胎懷孕也超過了42周,或者家族裏有延遲分娩的情況也會是原因之一。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其原因不過是錯誤地計算了預產期,而並非真正延遲。

預產期一點都不準?看看你就懂了 第2張

怎樣才能得到一個相對比較準的預產期?

計算預產期,醫生一般都是用在最後一次來月經的日子上加上40周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存在一個小問題,那就是大多數女性通常都是在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以後才意識到自己懷孕了,但那時她們已經很難確切地說出最後一次來月經的日子,所以就給出一個大概的日子。

另外,有些女性的月經週期並不是很準,所以很難計算出準確的預產期。

另外一種計算預產期的方法就是照B超,通過子宮和胎兒的大小來判斷。專家認爲:做B超的時間越早,預產期的判斷就越準。如果最後一次月經的日期和B超顯示的妊娠日期能夠對應上,醫生一般都能夠準確地告訴你預產期的日子。

預產期你計算準確了嗎?

預產期,顧名思義是預計分娩的日期,胎兒在宮內的年齡是以周爲單位計算的。根據孕周可以判斷胎兒成熟與否。從末次月經的第1天以後的280天(即40周)爲胎兒在宮內的生長髮育期。所以,預產期的計算方法是:末次月經的月份加9或減3,日期加7。例如,末次月經在12月20日的婦女,預產期應這樣計算:

預產期一點都不準?看看你就懂了 第3張

12—3=9

20十7=27

其預產期爲下一年的9月27日。很多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月經第1天並不是開始受孕的日期呀!的確,受孕必須在排卵期,對月經週期很規律的婦女,排卵約在下次月經來潮日之前14天左右,當然也有前移或後延的。對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婦女,很難估計其排卵期,因此臨牀上統一從末次月經日算起。對一些細心的婦女,測定基礎體溫或根據排卵期症狀或同房的日期能確切瞭解排卵受孕期,預產期也可以受孕日算起,共38周。

預產期不是精確的分娩日期,科學家們統計過只有53左右的婦女在預產期那一天分娩。“提前”或“推遲”是否不正常呢?臨牀上所說的足月胎兒是指孕齡在37周到42周之間,在這段時間內分娩的孕婦約佔80%--90%。不到37周分娩的爲早產兒,約佔5%—10%。孕齡越小,早產兒生活能力越弱,民間流傳的“七活八不活”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如果在孕37周之前有臨產症狀,應立即到醫院保胎,儘可能延長胎兒在子宮內的時間。有妊娠合併症的孕婦,(如高血壓、前看胎盤出血)不得不“早產”則是另一回事。

胎兒在宮內時間過長,如過了42周則稱過期胎兒,俗話說的“瓜熟蒂落”也是不科學的。維持胎兒氧和營養物質供給的胎盤功能旺盛期在38周左右,此後逐漸下降。個別情況下胎盤提前衰老退化,過期越長對胎兒越不利。不少婦女妊娠還未到42周就因羊水少而施行緊急剖宮產術,出來的孩子表現爲“過熟兒”,臉部皮膚乾癟像小老頭,羊水少而粘,呈綠豆粥樣,這樣的胎兒再晚幾天出生有可能死在子宮內。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婦女預產期只能推測,這些婦女應記住懷孕之初早孕反應出現的日期;第1次去醫院檢查的記錄單上也許有子宮大小、尿妊娠試驗的結果;第1次B超的結果和第1次胎動的時間,對大夫推測預產期也有幫助。

由此看來,預產期可以提醒你胎兒安全出生的時間範圍,但不要把預產期這一天看得那麼精確。到了孕37周你應隨時做好分娩的準備,但不要過於焦慮,聽其自然,如到了孕41周還沒有分娩徵兆出現,有條件的應住院觀察或適時引產。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