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保健養生 > 女人血虛如何調理 把握每月四階段

女人血虛如何調理 把握每月四階段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人血虛如何調理 把握每月四階段

女人一旦血虛,很多煩惱會蜂擁而至,如今已進入冬令時節,正是調血養血的好時機。專家認爲,女人把握住每個月的四個特殊階段來養血,效果會事半功倍。

“血虛的女人很怕過冬,似乎無法自己產熱的身體總是整夜地失眠;血虛的女人很怕“那幾天”,不是太久就是太快的週期,讓她們總是心驚膽戰地擔心自己是否患上絕症;血虛的女人不太敢素顏,蒼白無華的面孔會讓人誤以爲是個重病久病的“藥罐子”……

女人一旦血虛,很多煩惱會蜂擁而至,如今南寧進入冬令時節,正是調血養血的好時機。專家認爲,女人把握住每個月的四個特殊階段來養血,效果會事半功倍。

月經期:以通爲主

血脈不通則痛,除了痛經之外,女人若是身上出現了一些痛證,也多半因爲氣血不通所致。醫師說,月經期(即月經來潮的5~7天),經血排出順利與否,直接關係身體日後的恢復。因此,經血要以“通”爲主。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經期可以用四物湯來調理。四物湯是中醫養血、補血的一個經典方劑,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材組成。都有養肝的功效。經期女性可以將四味藥各15克,加水煎煮,早晚空腹飲用。另外,這個時期還要注意保暖,肚臍、後腰和腳心特別不要着涼,不能吃寒涼的食物,以免凝血、滯血。

陰長期:滋補肝腎

女人血虛的原因,與肝腎不足有很大關係。“肝藏血”,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肝不足則血量會減少,血行會不受控制。而腎藏精,精能化血,若是腎精不足,血液的化生也必然受阻。因此,要調理血虛,滋補肝腎是很重要的一環。醫師認爲,每個月中,滋補肝腎的最佳時段,是在月經結束後的7~10天,也叫“陰長期”。

這個時期的生理特點是“經淨後血海空虛”,因此滋補肝腎能夠填補經期消耗的血液。這個階段可以在煲湯時添加一些滋陰養血、滋補肝腎的藥物,如女貞子、桑葚子、枸杞、當歸等。但是,如果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弱,建議不要多吃此類滋補藥物,或者吃時添加一些健脾開胃的藥物,比如砂仁、陳皮等。

專家提醒說,這個時期還要爲下次月經做準備,因此還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要避免熬夜,因爲熬夜會暗耗陰血;二是女性在這個階段依然不能貪涼。

排卵期:溫陽活血

女人在一個月中有一天會感到身體微微發熱,並伴有較多的透明、拉絲狀白帶綿綿而下,這正是排卵的日子。在這個日子的前後3~5天,就是排卵期。中醫認爲,排卵期是“陰轉陽,陽氣內動”,意思是在月經期後,陰氣不斷增長,漲到一定程度後便開始轉化爲陽。因此,醫師認爲,這個階段注意溫陽活血,能夠調養血虛狀態,促進排卵。

女人血虛如何調理 把握每月四階段 第2張

因此,在飲食上,可以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活血的藥物,如荊芥、丹蔘、肉桂等。此外,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不要過於激動。排卵期的時間比較短,準備懷孕的女性可以在這兩天安排性行爲,同時要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對受孕非常有益。

陽長期:健脾補氣

在排卵後至下次月經來潮前的5~7天,稱作“陽長期”,因爲這個時期女性子宮內陰血旺盛、陽氣充沛,爲受孕做好了準備。專家表示,有些女孩子就是在陽氣充沛的這段時間,覺得精神狀態等各方面機能都特別好,所以無所顧忌,常吃冷飲寒食,結果就容易落下病根。

這個時期,需要以健脾補氣爲主,因爲一方面對於想要孩子的婦女來說,受精卵是否能順利着牀,要看子宮內血液是否充足,血液充足,子宮才溫暖、養分充足,利於受精卵存活,反之則爲“宮寒”,不利於受孕。另一方面,對於一般女性而言,雖然沒有受孕的需要,但是經過前面三個階段又補又通之後,必須有個“管理員”將這些血液引導到正確的脈路中去,這個責任是交給脾的。中醫認爲“脾統血”,脾健則血得統攝、使血有所歸,不致溢出脈外。

所以,專家建議,這個時期女性一定注意不要受涼,不能吃冷飲等溫度低的食物,有些食物本身寒性大,比如梨、葡萄、山竹、西瓜等,此時也要儘量不吃。可以多喝一些淮山藥粥,以健脾、補腎氣。

女人血虛如何調理?除了上述的四個時期調理好血虛外,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哦!

1、學會釋放壓力,放鬆心情。

2、注意飲食,多吃新鮮蔬果以及多吃蛋白質持物。

3、預防寒涼,或是長期處在冷氣設備的工作環境中時多活動,防止腎虛以及過早衰老。

4、性消耗和腸胃功能差也是導致血虛的重要原因。所以女人要多愛護自己,保養自己。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追求健康、調理腎虛症狀,要在營養、調節生活規律和體育鍛煉上多下功夫

通過上述小編的簡單介紹,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女性血虛的調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了,血虛的愛美mm也可以適當的做做一些運動調理身體哦!

精彩推薦:

血虛吃什麼好 四款藥膳祕方遠離血虛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