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印小天希望二胎是女兒 二胎想生女寶寶方法介紹

印小天希望二胎是女兒 二胎想生女寶寶方法介紹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印小天希望二胎是女兒 二胎想生女寶寶方法介紹

新浪娛樂訊 去年9月10日,印小天和圈外女友哈琳娜在北京大婚,導演趙寶剛[微博]、高希希[微博]擔任主婚人,好友曹雲金[微博]、賀剛、朱雨辰[微博]、吳樾、張睿組成五人伴郎團,衆多娛樂、體育界明星到場祝賀。印小天曾透露,自己與妻子是奉子成婚。而30日中午,印小天在微博曬出一家三口照片,夫妻倆抱着寶寶小腳丫溫馨甜蜜。照片顯示小寶寶是1月29日晚上21點32分出生,體重近7斤,身長52CM。

隨後新浪娛樂獨家連線印小天,剛剛升級爲父親的他聲音裏透着激動,稱自己感覺不錯,“我的心情像做夢一樣”。但他也透露,妻子哈琳娜昨天上午的時候情況並不算樂觀,“昨天到現在是一個轉折。前天晚上開始疼,我媳婦很能忍,昨天上午做了檢測,羊水渾濁,就人工破了羊水,進行催產,因爲預產期過了三天,情況不算好。”

據悉,印小天全程陪產。生產前,印小天爲哈琳娜揉肚子,以減輕疼痛。而在生產過程中,“產房裏有個男人的聲音跟着醫生一起‘加油!’‘使勁兒!’,喊了40分鐘,那個人就是我哈哈!”印小天笑言自己陪產時很激動。所幸的是,哈琳娜最終成功順產,“順產沒有撕裂,只有百分之五的產婦沒有撕裂”,印小天表示很感謝妻子。

印小天透露生的是兒子,自己的恩師、導演安健幫忙取名爲“印斯名”,而小名還未想好。至於孩子的相貌,“是集中了我和媳婦兒的特色”,他開心笑道,但也如此點評:“眼睛很大眉毛很好,像我,嘴巴也像我,耳朵也像我……”對孩子的喜愛之情也是溢於言表,“他洗澡的時候我進去看他,旁邊的人都說你兒子長得真好!”

沉浸在當爹幸福當中的印小天還透露,自己已經做好了三年內要二胎的準備,希望二胎是個女兒,“因爲我爺爺就我一個孫子,現在我生兒子壓力小了,希望第二個是個女兒,哥哥帶着妹妹,挺好的。”

知識延伸:二胎生女兒的方法有哪些

生女兒由X精子決定

我們首先來看看精子和卵子相遇的“浪漫故事”:受孕前,未受精的卵子攜帶一個X染色體,而精子可攜帶X或Y染色體,如果攜帶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相遇,就會懷上女寶寶。若攜帶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相遇,就能生男孩。所以如果想生女兒,那就要讓X精子與卵子結合。所以,X精子是成爲了孕育一個女寶寶的關鍵因素。

此外,如果男方體內X精子活率較高,那麼容易生女孩;如果Y精子的存活率更高,則容易生男孩。一般來說,X精子、Y精子的存活率,與他的飲食、營養狀況、環境、地域等因素息息相關。而在飲食結構的差異下,營養較好的男性,傾向於生女孩,男性營養不那麼好的,則容易生男孩。而且,若爸爸運動多,則消耗很多的能量,使肌肉和體液中積累了較多酸性代謝物乳酸、銅酸,從而使可出生男孩的Y精子比X精子的活力失去得更多更快,這樣生出的寶寶是男孩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

大齡夫妻容易生女兒?有道理!

A、男性年齡大:攜帶的Y精子減少

布朗蒂·斯通博士及其同事對5081名年齡爲16~72歲的男性參試者的精液樣本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男性年齡越大,其攜帶X染色體的精子數量更多,因此年齡大的男性婚後更容易生女兒,但其具體機理尚不清楚。斯通博士分析指出,中年後,男性體內雄性激素分泌量的下降幅度大約爲每年1%。55歲後,男人精液中的X精子和Y精子比例開始徹底發生逆轉,

除了大齡夫妻,據說以下四種類型也易生女兒,二胎想追生女寶寶的話不妨一起來看看。

1、壓力下多生女孩。

丹麥心理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女性承受強大的精神壓力後,懷孕多爲女孩。女性太緊張、壓力太大會產生強烈的酸性環境,不利Y精子存活,提高生女孩的機會。而男性長期受到壓力也會使精子數目減少。雖然壓力環境下易生女寶寶,但並不是建議女性懷着壓力去懷孕,母親和寶寶的健康比生男生女更重要,一切要順其自然。

2、職業因素導致生女孩。

根據統計報告指出,男性的職業若是長時間開車的司機、空服員或飛行員、麻醉科醫師、久坐的、長期處於電腦輻射的辦公室從業人員等,生女孩的機率都特別高。那是因爲睾丸受到高溫、氣壓或輻射的強烈變化,或是吸入過多有毒的麻醉氣體,導致生命力較不強韌的Y精子先行死掉,造成生女孩的機會特別多。

3、吃甜食的女性易生女孩。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物可以通激素作用擺動女性生殖系統管道,使某種性別胚胎的“存活能力”更強。因此,女性飲食中糖和脂肪的含量,對胎兒的性別有一定影響。愛吃甜食的女性更易懷女孩。

4、父母吸菸,多生女兒。

如果父母都是吸菸者,並且在受孕期間也吸菸的話,他們生男孩的機率會下降近一半。父母吸菸可能把男性胎兒“扼殺”在子宮中。即時只是父親抽菸,那些生活在吸菸環境中的被動吸菸者也多生女孩。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