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胃潰瘍可能癌變 飲食預防是關鍵

胃潰瘍可能癌變 飲食預防是關鍵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胃潰瘍可能癌變 飲食預防是關鍵

對於胃癌高發的中老年病人而言,如果發現自身患有頑固性胃潰瘍經久不愈,應高度警惕其實它已不是普通消化性胃潰瘍範疇,而很可能是胃癌潰瘍在作祟,切莫對胃潰瘍掉以輕心。胃潰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5-55歲最多見,男性稍多。在正常情況下,胃黏膜不被消化,酸性胃液的侵蝕作用和胃黏膜的防禦力量處於動態平衡,而胃潰瘍病的發生則是失去這一平衡的結果。

治療首先應排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持續存在是胃潰瘍複發率高的重要原因。如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加以根除。有些病人雖然已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仍有可能復發,或根除後再次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導致潰瘍復發。
  
  疼痛進食後可緩解

胃潰瘍主要表現爲上腹部疼痛,位於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呈燒灼性、齧咬性或飢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但有時也僅侷限於胸腔下部。疼痛發生後會持續半小時到三小時。這種疼痛與飲食有關,常因飢餓、服藥、酸性食物或飲料而誘發。疼痛可以因進食、飲水、服用鹼性食物(如饅頭)而緩解。

胃潰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5-55歲最多見,男性稍多。在正常情況下,胃黏膜不被消化,酸性胃液的侵蝕作用和胃黏膜的防禦力量處於動態平衡,而胃潰瘍病的發生則是失去這一平衡的結果。

三項注意,減少胃潰瘍復發

首先,減少誘發因素,包括戒菸、不飲烈性酒,加強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同時,儘可能少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其次,凡潰瘍病復發次數多、潰瘍癒合慢、曾出現併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的病人應堅持維持治療。

飲食是預防和治療的重要環節

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加強營養。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細麪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癒合。另外,可適當選擇一些有保護胃黏膜作用的保健品,如沙棘果油等。

患者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及各種粗糧。這些食物不易消化,會引起胃酸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負擔。#p#副標題#e#

胃潰瘍可能癌變

胃潰瘍的嚴重後果之一就是惡變爲癌。專家介紹,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要提高警惕。

第一,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如果疼痛變爲不定時發作,或成爲持續性隱痛,或疼痛性質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則應警惕爲癌變先兆。

第二,用藥後無效。雖說胃潰瘍易反覆發作,但平時服用抗潰瘍藥物後,症狀一般能夠緩解。如果按常規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效果變得不明顯,甚至無效,就應特別注意。

第三,消瘦。胃潰瘍病人在短期內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則癌變的可能性增大。

第四,出現嘔血和黑便。若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並且發生嚴重貧血,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癌變。

第五,腹部出現包塊。胃潰瘍患者一般不會形成腹部包塊,但是如果發生癌變,潰瘍就會變大、變硬,形成包塊。#p#副標題#e#

經胃鏡檢查確診爲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患者,在進行正規抗潰瘍病治療4-8星期後,宜轉入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適當提高胃內PH值,這是預防復發的最重要方法。

最後,在認真進行維持治療的同時或停藥後不久即出現潰瘍病復發者,應及時去醫院複診,瞭解是否又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誤診斷和正確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