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人際心理 > 爹媽太“親密”寶寶也吃醋

爹媽太“親密”寶寶也吃醋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爹媽太“親密”寶寶也吃醋

爹媽太“親密”寶寶也吃醋

網友情情記得在寶寶小的時候,自己跟老公捱得緊一點都不行,孩子總是要過來插在中間,因爲他覺得媽媽 是屬於他一個人的。情情的寶寶是典型的“戀母”。也有“戀父”的孩子,阿華的寶寶每次見到爸爸擁抱媽媽,就一定會把媽媽撥開,也讓爸爸抱抱她。爸爸媽媽親 密“過了頭”,有時寶貝也會吃醋哦。

-聽聽爹媽怎麼說

傳統派:孩子面前應該不一樣

很多中國的夫妻在孩子面前都相當拘謹,不用說“親親”了,就連一般的表示親密都很猶豫。被問到這個話 題,當公務員的小董說:“一般來講我和老公不會在孩子面前有什麼的,也許我們是屬於比較拘謹的那種,覺得在孩子面前要行事有別。”做小學老師的小楊也覺得在孩子面前應該儘量忌諱和另一半“親密接觸”,在她看來,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對於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早熟可不怎麼好呢”。

現代派:讓孩子知道我們相愛

被問到這個問題,在外企工作的小芳似乎早有思考了:“我和老公擁抱或親吻不太會揹着孩子,我覺得只要 不是非常親密的行爲都是可以做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相愛,難道這樣不好嗎?”親親抱抱在小芳和老公之間是家常便飯,不過小芳說:“更多的時候,老公左邊抱着我,右邊抱着兒子,拍着我們兩個,讓我們覺得很滿足。”搞美術設計的阿Joe也是“親親”問題的支持者,他覺得,現在的電視電影裏面親熱的鏡頭多了,大街小巷裏親密的場景也比比皆是,孩子不可避免地會看到,你在孩子面前拘謹了,說不定孩子還在心裏嘀咕,是不是因爲父母的感情有問題呢?阿Joe覺得,讓孩子看見一些父母親密點的行爲,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幸福感。

-專家這樣建議

適度親熱應鼓勵

面對父母舉止親熱時,寶寶們的反應不盡相同,有時候,即使父母是相對“開明”的,孩子也會從中作梗。 把爸爸推開或是把媽媽撥開都算吃醋的溫和派,更厲害的小孩子乾脆非常的生氣,甚至會哭鬧不止。幼兒性心理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胡萍教授也認爲,家長在孩子面前適度地表現親密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注意分寸。寶寶不是生下來就懂得愛的,“愛”同樣需要有專門的教導,爸爸媽媽可說是擔當 這一“課程”的最好老師。假如寶寶能夠通過觀察他們父母的行爲,在幼年時獲得這種愛與被愛的能力,那麼說明父母首先帶給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反之,他在長大成人後,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社會交往時矜持、不自然,工作時拘泥、難於創新,很難和同事、朋友相處等。

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寶寶面前的親情表露,正是你們在寶寶面前親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覺得廣博的 愛是身心健康的一種標誌,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寶寶,他們會充滿愛心,知道如何去表達自身的誠意和友情,和周圍的人有着良好的關係,也能得到他人的愛。這種“教育”本身也正是兒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孩子吃醋是不習慣

對於爸爸媽媽的親密行爲,孩子爲什麼會“吃醋”呢?胡萍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爲相對於成長後期來說,孩 子在幼兒時期更加渴望父母的關愛。敏感的、獨佔欲強的孩子,就會對於父母的親密行爲排斥。而父母在孩子面前越躲避這種行爲,就會越加強孩子的排斥。因爲在孩子的心目中,不習慣父母以這樣的方式與他生活在一起,因爲他自感有一種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讓他本能地感到抗拒。

反之,如果爸爸媽媽可以經常在“親親”的時候也帶上孩子,這不僅指親吻這些行爲,包括父母經常帶孩子 三個人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歡的活動,比如打打撲克牌、一起運動之類的,就會讓孩子習慣這種親密關係,當看到爸爸媽媽親親的時候就不覺得抗拒和害怕了,反而 讓他感覺到大家在一起的一種單純的親密無間。

不要超越親密的底線

不過,任何問題都要適度。在孩子面前太放縱了也不行。除了簡單的親親抱抱、甜蜜的話語以外,還有很多隻屬於夫妻二人的更深層次的私密舉動,是應該嚴格避開孩子的。

因爲成長中的孩子還非常缺乏正確的判斷力,他們往往是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爲來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觀念的。

特別是當孩子處在性萌動時期,心理上已萌發了懷春的幼芽。他們對異性產生一種越來越濃厚的好感和好奇心。

如果父母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過分親密的行爲,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羞愧和憎恨的心理,對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寶寶吃醋了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了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孩子出現了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瞭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及時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父母切勿盲目對孩子的嫉妒行爲進行批評,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理解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所產生的痛苦情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