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藝術 > 辣椒爲什麼有辣的有不辣的 緩解辣味辣椒辣感的方法

辣椒爲什麼有辣的有不辣的 緩解辣味辣椒辣感的方法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辣椒的辛辣味來自辣椒素分子,它能保護辣椒果實不被真菌腐蝕和齧齒動物啃咬,同時它還不會阻礙鳥類傳播果實的種子。但這就引出了一個新問題:既然辣味如此有益,那爲什麼有些辣椒不辣?下面跟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辣椒爲什麼有辣的有不辣的 緩解辣味辣椒辣感的方法

在2011年12月21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一項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者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大衛.哈克(David Haak)畢業於華盛頓大學,現爲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後。他研究過一種生長在玻利維亞的野生辣椒 Capsicum chacoense 。哈克和華盛頓大學生態學家圖克斯伯裏及同事發現,在他們的研究地區中,最潮溼的地方只有辣的辣椒生長。最乾燥的地方則二者兼具,但也只有15{bf}到20{bf}的植物結出了辣的果實。

研究人員在已經測量過降水量和植物種類的研究區域中,收集了其中三塊區域中結出的辣的和不辣的辣椒。他們在實驗室內播種種子,模擬潮溼和乾燥環境,分別給植物足夠的水分和不充足的水分。研究人員發現,不辣植物和辣的植物在水分充足時,長勢均良好,辣的植物產出的種子與不辣的植物一樣多。但是由於玻利維亞喜潮溼環境的Fusarium類真菌會攻擊辣椒,所以不辣植物更脆弱且不易生存。哈克和同事總結道,這就是玻利維亞潮溼地帶,辣的辣椒占主導地位的原因。

辣椒爲什麼有辣的有不辣的 緩解辣味辣椒辣感的方法 第2張

但是當植物在乾燥環境下生長時,辛辣植物的種子只有不辣植物的一半。這是由於,植物的水分通過葉片和莖幹上的微小氣孔排出。在白天,植物通過氣孔,釋放出氧氣,吸收進二氧化碳,但這種氣體交換會導致水分的散失。由於氣體葉片上的氣孔密度直接影響到水分的損失,因此研究團隊就對比了30株育齡和高度相近的辛辣辣椒和不辣辣椒上的氣孔密度。

他們發現,辛辣植物的氣孔密度要比不辣植物高出40{bf}。將兩類植物進行雜交後,研究團隊發現雜交後的辣椒果實,辣的雜交辣椒上的氣孔密度還是要比不辣的雜交辣椒高。由於辣的植物失水更多,所以它們的種子不會很多。在乾燥環境下,對不辣辣椒來說,真菌Fusarium不再是大問題,由於它能夠留住更多的水分,產的種子也就更多,因此這些植物就可以在乾燥環境下繁榮並超越它們的辣椒同類。

辣椒爲什麼有辣的有不辣的 緩解辣味辣椒辣感的方法 第3張

藥理作用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鹼,內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慾、改善消化的作用。動物試驗(巴索夫胃痿狗)證明,辣椒水的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加強胃的運動。用各種辣椒製成的調味品,人口服後,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大劑量口服可產生胃炎、腸炎、腹瀉、嘔吐等。曾有報告辣椒對離體動物腸管有抑制及解痙作用。

抗菌及殺蟲作用

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着抑制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並無抗菌作用,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發赤作用

外用作爲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蘇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旺盛。酊劑可用於凍瘡;但也有人認爲,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故不能視爲發赤劑。

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辛辣物質(生薑、胡椒,特別是辣椒)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特別是舒張壓),對脈搏無明顯影響。辣椒鹼或辣椒製劑對麻醉貓、犬靜脈注射可引起短暫血壓下降、心跳變慢及呼吸困難,此乃刺激肺及冠脈區的化學感受器或伸張感受器所引起。對離體豚鼠心房則有直接的興奮作用,對大鼠後肢血管也有收縮作用。

辣椒爲什麼有辣的有不辣的 緩解辣味辣椒辣感的方法 第4張

注意事項

辣椒雖然富於營養,又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但食用過量反而危害人體健康。因爲過多的辣椒素會劇烈刺激胃腸粘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動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瀉並使肛門燒灼刺疼,誘發胃腸疾病,促使痔瘡出血。因此,凡患食管炎、胃腸炎、胃潰瘍以及痔瘡等病者,均應少吃或忌食辣椒。

緩解辣感方法:

當你吃辣椒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熱,並且會自然而然地想喝水或者吃些主食來沖淡辣味。其實,這樣做的效果並不會很理想。事實上,辣椒素會緊緊地與味覺器官上的神經受體相結合,並且辣椒素爲非水溶性物質,它只能與脂肪、油類及酒精相結合。這就不難解釋,爲什麼啤酒比水更容易沖淡辣味。事實上使辣椒降低辣味的最快辦法是加點醋進去而且這樣還可以少上火。

但最好的緩解辣味的食物是牛奶,尤其是脫脂牛奶。雖然之前曾認爲牛奶中的脂類可以更好地和辣椒素結合,而研究發現,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牛奶中的酪蛋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