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雨水節氣來了 養生需要4大點

雨水節氣來了 養生需要4大點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雨水節氣來了 養生需要4大點

雨水養生需要4大點

春捂要恰到好處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大家都說“春捂秋凍”,那麼春捂到底要捂哪裏?在初春乍暖還寒的時節,更要將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腳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與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絨服,下身的衣褲鞋襪卻過於單薄,不如加強腿和腳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則,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

對於年老體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儘管養生道上有種說法,稱常年用冷水洗臉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若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溼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痠痛,重則變形,溼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症狀。

另外,在春季時期,溼冷猶存,洗頭後應該及時用風筒吹乾。否則,水溼留於髮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溼寒聚於頭,由表及裏深入顱內,導致頭痛。

暖溼天氣注意脾胃氣滯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降雨增多,溼氣加重,溼邪易困擾脾胃。所以,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溼。

先平時喝水儘量喝溫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所謂的上火症狀,不宜輕易飲用涼茶,以免導致虛火更甚。

另外,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這時候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助陽外泄,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溼不化、聚溼生痰、助長溼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

飲食以平性爲宜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但又風多物燥,常常會出現口舌乾燥、嘴脣乾裂等現象,因此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食物以平性爲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鬱熱使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溼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爲宜。

據營養專家生介紹:這個節氣期間飲食的基本原則還是穀類食物爲主,食物多樣。

保證能量的充足攝入,能量的來源以穀類爲主,形式可以是米飯、饅頭,同時注意變換花樣,如南方的米線、米粉、北方的麪條、大餅等;注意經常吃些粗雜糧,除了做成玉米麪、高粱面窩頭等,每天可以通過粥的形式來增加粗雜糧的攝入;做粥時,加些薯類如地瓜、山藥等,可做成地瓜雜糧粥、山藥米粥、蓮子粥、紅棗粥等。動物性食物適量吃、油炸等油膩的食物不吃或少吃。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雨水節氣來了 養生需要4大點 第2張

專家詳解雨水節氣的由來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爲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爲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着身心。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