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央視曝調和油亂象 幾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

央視曝調和油亂象 幾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

來源:爵士範    閱讀: 6.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央視消息,有一些食用油生產企業對外打着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實際上幾乎都是採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其中普遍存在高端油添加不足標示量,標稱“非轉基因”其實是轉基因油等情況。

央視曝調和油亂象 幾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

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針對食用調和油並無國家標準,多數企業不是執行自己的標準,就是執行推薦性商務行業標準(SB/T)。而有消息稱,食用油新國標或有望於今年出臺,該標準要求調和油須標註成分配比。

據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消息,記者通過長達半年多的深入調查發現,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謂食用調和油實際上和消費者的印象並不一樣,生產廠家偷工減料的現象並非個例。在一些生產企業中,對外打着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實際上幾乎都是採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在生產者眼裏,這種油吃不出人命就沒事。

記者在暗訪中發現的問題企業有福建省西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吉農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順糧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龍順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等。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超市並未發現被央視曝光的調和油產品。而目前在超市銷售的食用油品中,調和油並不是主流產品。在家樂福超市,記者粗略估算超市內銷售不同品牌、品種、規格的食用油約爲百餘個,但是其中調和油類的產品數量只有20個左右。

在記者觀察的半個小時時間裏,僅有兩名顧客選擇了調和油,選擇這一油的原因是由於價格低廉。而其他的顧客大多選擇了單一品種的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我家裏準備炸東西,需要大量的油。平時家裏買花生油、菜籽油比較多。”該顧客表示。另一名顧客則表示,並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就是隨便挑了一個便宜的。

記者注意到,在衆多油品中,調和油的價格整體偏低,僅比大豆油略貴一些。如5L的調和油大多在50元到65元之間,同品牌、同規格的菜籽油、葵花籽油大多在70元到100元,玉米油略貴一些,大多在80元以上。花生油則多在百元以上。不過,記者也注意到,一些標稱添加了橄欖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調和油價格更高,5L裝大多在百元以上。

而現場銷售人員表示,目前賣的比較好的油主要是花生油和葵花籽油,調和油僅有一兩個單品銷量比較大一些。但是,像橄欖調和油、玉米調和油等較新的產品,由於價格較高,在節日期間銷售比較好。

記者注意到,在售的調和油大多沒有在品名上註明是何種調和油,大多籠統成爲“食用調和油”。只有少數標稱爲“茶籽橄欖清香食用調和油”、“玉米食用調和油”等。

而在配料表上,這些不同的產品則有了明顯的區別。如福臨門這款“茶籽橄欖清香食用調和油”,其配料表中則明確,該油中非轉基因菜籽油佔比爲89.195%,名稱中的茶籽油和橄欖油均各佔比5.4%。而魯花的“玉米食用調和油”配料表中註明玉米油佔56%,其餘爲葵花仁油、花生油和芝麻香油。

還有一些橄欖調和油並沒有在配料表中註明比例。金龍魚則直接在品名上標稱“添加10%特級初榨橄欖油”,但是在配料表中只標註了葵花籽油,特級初榨橄欖油。

對於調和油產品名稱的規定,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目前沒有關於調和油的國標,調和油大多按照推薦性商務行業標準SB/T10292。而記者查閱該標準,並沒有對調和油在名稱上有具體的要求,該標準也沒有要求配料表中需要標出不同油的比例。

記者瞭解到,目前食用調和油並沒有國家強制標準。而日前,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食用調和油新國標已經獲得標準委員會通過,有望今年出臺。這一新國標是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其中規定,食用調和油要標明配方比例。而這也意味着難產近10年的食用調和油新國標終於有了結果。

記者瞭解到,新國標難出臺的原因與檢測技術方面有關,油脂的本質爲甘油三酸酯,結構相同、性質相近,在混合後檢測起來難度很大,雖然可以檢測出調和油中含有什麼食用油品種,但無法對配料比例進行定量分析,也就無法對配方公佈的真實性進行判定。目前經過多年的努力,檢測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這方面新國標也有所準備,成分配比將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來排列,而低於2%的將不許標註。

調和油比起單一油來,更能均衡營養,但是選擇上,建議消費者不要一味只看價格。除了選擇大品牌的調和油外,食品專家建議在購買時看一下配料表,根據需要進行購買。

記者瞭解到,目前已經有多家公司開始在配料表上標註調和油中所含油品的明細和比例。

如果沒有看到比例,也不用擔心,着重看排名靠前的配料,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輕鬆判定食品的性質。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種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某種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加入的配料質量百分數(m/m)不超過2%的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來源:法制晚報)

2018年1月31日訊,“打着橄欖調和油旗號,實際上成本很高的橄欖油在產品中佔比還不到1%;還有一些花生調和油,花生含量其實不到2%,這不是忽悠消費者嗎?”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直接表示:在食用調和油領域,存在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現狀。

央視曝調和油亂象 幾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 第2張

新華社圖

據悉,造成這種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10多年前醞釀製定的國標《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一直沒有出臺。不過王瑞元等多位業內專家透露,新制定的“植物油”標準報批稿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產品分委員會會議上已獲通過,其中最大特點有兩個,調和油不能亂冠名,將統一名稱;同時必須標註油品成分配比,含量在2%以下的則可以不標。

在各大超市賣場,記者走訪發現,調和油在食用油貨架上佔比不小,各大品牌幾乎都有調和油產品。如金龍魚、多力等調和油標籤配料表標註有8種油品;金鼎一款調和油標註有4種油品。

不過,稍微留意會發現,不少品牌的調和油標籤上都很難找到具體配方比例。根據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中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根據這項規定可以看出,食用調和油標註的配料表中位列第一位的應當就是使用量最大的油種。

北京晚報記者注意到,不少調和油品牌標籤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大豆油,也就是說,大多調和油基本上都是以大豆油爲主;但是調和油名稱卻是五花八門:香芝麻炒菜油食用調和油、濃香花生食用調和油、亞麻籽食用調和油、必須脂肪酸食用調和油、葵花籽清香食用調和油、芥花籽橄欖油食用調和油等,不一而足。

“你看這名字叫香芝麻炒菜油、芥花籽橄欖油的,一般我們就會認爲這桶油主要成分是芝麻油、橄欖油”,在超市裏選購食用油的呂阿姨告訴記者說,這些油品比轉基因大豆油要貴很多,有的品牌雖標了具體含量但顯示也很少,有的乾脆就不標含量,也不知道着裏面到底有多少高檔油脂調和在裏面。

記者發現,上述這些以貴油品命名的調和油,其實貴油品在產品配料表排序中明顯靠後。如一款芥花籽橄欖油中的橄欖油含量還不到2%;亞麻籽食用調和油中,亞麻籽排序在最後;濃香花生調和油中排第一位的是大豆油。

“一般而言,食用調和油配方的前兩位佔到最大比例,後面的配方成分幾乎都不足10%。”一家糧油企業人士表示,其實市場上主流品牌調和油主要配料就是大豆油、菜籽油,區別就是其他油種多少,像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價格相對高的油種在調和油中的含量普遍少,但是不少企業卻用這些油種冠名,甚至不到1%也敢冠名。

“打着橄欖調和油旗號,實際上成本很高的橄欖油在產品中佔比不到1%;還有名稱是花生調和油,其實花生含量不到2%,這不是忽悠消費者嗎?”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接表示:在調和油領域,正規企業不會造假可以放心食用,但是也確實有企業通過不正當手段加工調和油,以次充好、混淆概念。

據瞭解,我國是食用油消耗大國,油脂市場上不僅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人們喜愛的大宗食用油,爲滿足消費者營養和風味的需要,食用油市場上還有數以百萬噸銷量的食用調和油。

調和油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品油按照營養和風味的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學調配製成的食用油,不僅脂肪酸組成的平衡性好於單一食用油,還含有單一油品所不及的多樣營養成分。不過,很多調和油配方比例不公開也成了普遍現象。

“調和油在中國市場上佔比非常大,位居第一位,不過有的調和油名稱將老百姓喜歡的中高檔油品放在前面命名,儘管在當前是合法的,但確實沒有給予消費者應有的知情權”,王瑞元如此表示。

“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還是由於利益的驅使,如果公佈了配比其實就相當於公佈了成本”,有業內人士更是直接表示,在鉅額利潤的誘惑下,只要不標配比,一些企業可能會對調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進行調節,消費者卻無從知情。不僅如此,由於消費者缺乏對調和油各種油品構成比例的瞭解,如長期食用,對身體營養均衡也會帶來影響。

據瞭解,被專家指責“忽悠消費者”的食用調和油市場上亂象爲何能夠存在,根本原因就是10多年前醞釀製定的國標《食用植物調和油標註》一直難產。

據悉,2004年新的國家食用油標準開始施行後,當時食用調和油市場的隨意勾兌現象、標識混亂、名稱繁雜的問題就已經引起有關部門注意。2004年12月,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在上海召開研討會,官方、學界以及企業代表參加了研討,確定了《食用調和油》標準制定方案,並向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申請立項。但是,隨着後來在徵求意見時,各方意見不統一,一直未果。

“食用調和油國標長期未能出臺的另一原因就是檢測方法缺失,導致調和油國標缺乏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撐”,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只有調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類才能比較準確地測定出來,但是很多調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種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難通過儀器測定出來了。由於技術的空白,使得調和油的檢測方法無法普遍運用於目前的調和油產品。

不過,對於檢測方法缺失的說法,王瑞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幾種不同油脂混在一起確實很難精準檢測,但對於基本含量還是可以檢測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要求食用調和油生產企業沒有良心是不行的!

參與植物油國家標準制定的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常務副會長、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調和油產品並非中國獨有,歐美、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也有調和油產品,國外目前也沒有相關標準和各成份的定量測定方法。食品產品的監管方式並不僅僅只有檢測方法一種,還可以通過企業的不同油脂進貨量、出貨量以及庫存進行監管或者通過企業留樣檢測等等判斷。

“一個國家標準的出臺並非一蹴而就的”,王興國表示,目前,新的植物油標準報批稿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產品分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其中對調和油就明確規定最關鍵兩點:首先是不管是添加了什麼油脂種類的調和油,都統一名稱爲“食用植物調和油”;其次是必須標註各種油脂成分佔比。“目前,該標準正等待相關部門審批結果”,王興國表示,今年內或將能夠得到實施。

如果按照新的植物油國標中規定的關鍵兩點,目前市場上確實有不少調和油與之相悖。不過記者在市場走訪同時也發現,有一些調和油開始有所變化,向新國標提前看齊。

中糧福臨門、魯花、長壽花、匯福、古船、火鳥等調和油在配料表中開始標註各種油脂的佔比;不過對於調和油的名稱,大部分品牌還是五花八門,將貴油品標註冠名還是比較普遍。

“新標準如果正式實施,那麼就意味着今後調和油不能亂叫了,消費者也起碼清楚各種油脂的比例”,王瑞元表示,過去叫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芝麻調和油,一旦新的國標正式實施,這些都不能用了,“油脂界也希望國標儘快公佈實施,早日規範市場,確實不能再拖了!”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胡笑紅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