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研究稱基因療法可能提升人工耳蝸效果

研究稱基因療法可能提升人工耳蝸效果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研究稱基因療法可能提升人工耳蝸效果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最近嘗試了一種嶄新的方法來提升人工電子耳蝸的效果:他們將基因治療藥物發送到喪失聽力的動物耳內,發現這種化合物起到了促進聽力的作用。

這種療法在23日剛剛進行發佈,還未準備好進行人體測試,不過它也是致力於提升人工耳蝸使用者體驗的衆多研究的組成部分。

通常來說,處在人的內耳被稱爲耳蝸部分的微觀毛細胞可以檢測到震動並將這些震動轉化爲電信號輸送至大腦,讓人們聽到聲音。當這些毛細胞出現損失時,人的聽力也會減退,這種毛細胞的損失可能來自於衰老、暴露在巨大噪音中或者其他一些因素。

人工耳蝸的作用就是替代這些損失的毛細胞,使用電信號直接刺激大腦的聽神經。據瞭解,目前在美國使用人工耳蝸的人數超過了30萬人,雖然這項技術十分成熟,但還是不能讓聽障者恢復到完全正常的聽力,比如人工耳蝸無法做到讓人聽見音樂的音調。

這次的新項目背後的想法是,也許通過加強人工耳蝸和聽神經之間的聯結就可以提升聽障者的聽力。當接觸到被稱爲神經營養因子的蛋白質時,聽神經細胞的突觸就可能重新生長,而這些神經營養因子一般是由毛細胞提供的。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將生長因子送入關鍵部位的新手段。

他們將可以生產生長因子的基因注射到耳聾的豚鼠耳朵當中(豚鼠是被廣泛使用在人類聽覺研究領域的動物模型),之後接上一個人工耳蝸的電極並以略高於正常的水平發送電脈衝。

這個動作讓接觸點附近的一部分細胞的細胞膜呈現可滲透的狀態,於是基因便能進入細胞當中。之後這些細胞開始生產生長因子,刺激神經纖維的再生並連接起了聽神經和人工耳蝸之間的“空隙”。研究小組已經將他們的報告發布在了《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這些實驗動物依然需要一個人工耳蝸來聽見聲音,不過研究介紹說使用了基因療法的動物獲得了兩倍的聽力提升。

據研究的深作者Gary Housley估計,可能在兩到三年內就能夠在人體身上進行小規模的研究。

斯坦福大學耳鼻喉學教授Stefan Heller表示,這是輸送神經促進物質的一種十分聰明的方式,雖然沒有參與這次澳大利亞的研究,他認爲研究團隊使用的新療法非常具有前景。

不過Heller教授也表示這項技術目前還處在最初的階段,目前還不清楚具體的聽力提升效果能夠維持多久,也不能確定這項技術是不是能讓聽障者聽見更豐富的聲音。據他介紹,其他一些研究小組也在嘗試在人工耳蝸上添加藥物塗層來進行這種提升。據瞭解,Stefan Heller教授自身的研究目標就是毛細胞的再生。

此次研究由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及人工耳蝸製造商Cochlear提供贊助。(實習編譯:陳鷺榕 審校:邱天華)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